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是因为曝光了感情,汪峰不会成为大众茶余饭后的焦点,他是一个极其尊重音乐的人,一直以来都希望以音乐说话,以作品获得关注。
约汪峰采访的那段时间,他很忙,演唱会巡演加上在“中国好声音”中担任导师,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难得他能抽出时间,接受BQ的采访和拍摄。这次见到汪峰,觉得他比以前更放松了,以前的汪峰总让人觉得严肃有余松弛不足。
摄影师镜头下的汪峰,以往冷峻和酷是他拍摄的常态,但这一次则传达出更多的温暖。对话中他很平和,两个小时的访问,他极度真诚,即使面对一些敏感的问题,也没有闪烁其词,而是坦然面对。
相比采访来说,他更紧张拍摄。对他而言,在镜头前“摆拍”远不及说话那么擅长,所以他特意把之前安排在采访后的拍摄提到前面来,希望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这让我想到采访中他的一句话,他说更希望做一个自由低调的小鸟,他觉得,被人瞩目未必是个喜剧。
虽然拍照片于他是个相对“被动”的事,但过程中随时可见他的主动参与。无论是造型还是服装,他都有自己的建议和选择。拍摄中,他也会适时与摄影师沟通,对于这次摄影师想要呈现的温暖,他很认同。只是,他的温暖,不仅仅是表面的笑,还有从容。摄影师之前拍摄过两次汪峰,对比以前的照片,会发现汪峰眉宇之间的变化,紧蹙的眉头舒展许多。
汪峰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不太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这在对话中能直接地感觉到,访问的气场很对,他会让自己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感兴趣的话题,他谈兴很浓。面对一些尖锐的话题,他不会用惯常的公关辞令含糊应对,而是有态度有情绪。
相当一些歌手或演员,也许是更长于以歌曲或角色作为表达渠道,语言的表达能力要弱一些。但汪峰不同,除了唱歌,他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都很强。采访中,他的回答很有思辨性,他的文字透过他写的歌词,可见一斑。对此,他的解释是:“可能我比较注重创作,所以对文字很敏感,同时也会要求自己其他的表达方式,要在一个水平线上。”
汪峰的真性情,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采访汪峰时,他刚刚录制完自己战队16进8和8进4的battle战。比赛中,在帕尔哈提和王卓合作演唱完《故乡》后,决定谁的去留时,汪峰的矛盾和纠结尽显。最后他走向舞台,来到他们身边,希望在做出决定前抱抱他们。
采访中再度提起这个话题,他仍很感慨,“直到我念出名字前一秒钟,我才最终决定,之前绝对不是做戏,因为我不喜欢那样,你说为了节目收视率,让我演,我真做不到。”
他不讳言自己对帕尔哈提的欣赏,不仅仅是唱功更包括人格,“好声音的魅力不仅仅是唱,还包括自我表达。这场比赛,帕尔哈提从开始发言起,就一直在暗示我,不要选他,要选对方。你知道这种力量就更大,人的力量一定要比音乐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想要走到什么地步,决定于这个人的内心有多宽广,能包容多少事情。”
汪峰坦言最终一秒钟,他举起谁的手,已经跟谁唱得更好没有关系了,他更看重的是坚定的代表着自我的那个人。
如此,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中,帕尔哈提虽然屈居亚军,但汪峰在微博中仍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冠军早已在心底,他没有梦想,因为他就是梦想。
说到梦想,大家现在首先会想到汪峰。在两季好声音的舞台上,他一直关注学员们的梦想,他的战队更被命名为“梦想班”。在第三季好声音中,他对梦想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即“我们就是梦想”!他认为梦想不能仅挂在嘴上,更要付诸行动。
那么知道了别人的梦想,他的梦想是什么呢?
他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梦想,20岁,想做崔健;30岁,想做鲍勃·迪伦;40岁,想做自己。“今年我43岁,最大的梦想是与人分享已经拥有的那些宝贵的东西。”
一言以蔽之,超越自己更难。
但看着汪峰一场接一场高水准巡演,以及采访中他对自己清醒的认知,相信他一定能达到他的梦想。
约汪峰采访的那段时间,他很忙,演唱会巡演加上在“中国好声音”中担任导师,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难得他能抽出时间,接受BQ的采访和拍摄。这次见到汪峰,觉得他比以前更放松了,以前的汪峰总让人觉得严肃有余松弛不足。
摄影师镜头下的汪峰,以往冷峻和酷是他拍摄的常态,但这一次则传达出更多的温暖。对话中他很平和,两个小时的访问,他极度真诚,即使面对一些敏感的问题,也没有闪烁其词,而是坦然面对。
相比采访来说,他更紧张拍摄。对他而言,在镜头前“摆拍”远不及说话那么擅长,所以他特意把之前安排在采访后的拍摄提到前面来,希望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这让我想到采访中他的一句话,他说更希望做一个自由低调的小鸟,他觉得,被人瞩目未必是个喜剧。
虽然拍照片于他是个相对“被动”的事,但过程中随时可见他的主动参与。无论是造型还是服装,他都有自己的建议和选择。拍摄中,他也会适时与摄影师沟通,对于这次摄影师想要呈现的温暖,他很认同。只是,他的温暖,不仅仅是表面的笑,还有从容。摄影师之前拍摄过两次汪峰,对比以前的照片,会发现汪峰眉宇之间的变化,紧蹙的眉头舒展许多。
汪峰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不太会掩饰自己的情绪。这在对话中能直接地感觉到,访问的气场很对,他会让自己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兴奋的状态。感兴趣的话题,他谈兴很浓。面对一些尖锐的话题,他不会用惯常的公关辞令含糊应对,而是有态度有情绪。
相当一些歌手或演员,也许是更长于以歌曲或角色作为表达渠道,语言的表达能力要弱一些。但汪峰不同,除了唱歌,他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都很强。采访中,他的回答很有思辨性,他的文字透过他写的歌词,可见一斑。对此,他的解释是:“可能我比较注重创作,所以对文字很敏感,同时也会要求自己其他的表达方式,要在一个水平线上。”
汪峰的真性情,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采访汪峰时,他刚刚录制完自己战队16进8和8进4的battle战。比赛中,在帕尔哈提和王卓合作演唱完《故乡》后,决定谁的去留时,汪峰的矛盾和纠结尽显。最后他走向舞台,来到他们身边,希望在做出决定前抱抱他们。
采访中再度提起这个话题,他仍很感慨,“直到我念出名字前一秒钟,我才最终决定,之前绝对不是做戏,因为我不喜欢那样,你说为了节目收视率,让我演,我真做不到。”
他不讳言自己对帕尔哈提的欣赏,不仅仅是唱功更包括人格,“好声音的魅力不仅仅是唱,还包括自我表达。这场比赛,帕尔哈提从开始发言起,就一直在暗示我,不要选他,要选对方。你知道这种力量就更大,人的力量一定要比音乐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想要走到什么地步,决定于这个人的内心有多宽广,能包容多少事情。”
汪峰坦言最终一秒钟,他举起谁的手,已经跟谁唱得更好没有关系了,他更看重的是坚定的代表着自我的那个人。
如此,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中,帕尔哈提虽然屈居亚军,但汪峰在微博中仍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冠军早已在心底,他没有梦想,因为他就是梦想。
说到梦想,大家现在首先会想到汪峰。在两季好声音的舞台上,他一直关注学员们的梦想,他的战队更被命名为“梦想班”。在第三季好声音中,他对梦想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即“我们就是梦想”!他认为梦想不能仅挂在嘴上,更要付诸行动。
那么知道了别人的梦想,他的梦想是什么呢?
他说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梦想,20岁,想做崔健;30岁,想做鲍勃·迪伦;40岁,想做自己。“今年我43岁,最大的梦想是与人分享已经拥有的那些宝贵的东西。”
一言以蔽之,超越自己更难。
但看着汪峰一场接一场高水准巡演,以及采访中他对自己清醒的认知,相信他一定能达到他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