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邮政时期五花八门的邮运方式

来源 :中国文化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ang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大量清末民初老照片,是了解和研究近代历史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关邮政的内容,不仅从一些侧面记录了中国近代邮政的兴起和发展,还反映了与邮政相关的交通运输工具。
  中国近代邮政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清政府尽管每年花费大量白银维持驿站,但由于腐败的吏治。邮驿经费往往被各级官吏克扣,驿马疲惫,投递延误。一些西方国家也纷纷在中国设立“客邮”局,代办中国民间的邮政业务。这一切促使清政府开始考虑仿照西方建立新式的邮政通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大清邮政正式开办。
  1912~1949年的中华邮政期间,实行新邮区制,按省设立邮区,在省城设邮务管理局。当时的北京邮界和天津邮界合并成为直隶邮区。各地的邮递方式也适应地域条件,五花八门,既有原始的骡马车船,也有现代的火车、汽车。
  

其他文献
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压力,已经悄然提前到学前教育。“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满脸童真童趣的幼儿园小朋友已被推上高考的起跑线……”日前,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撰文称,中国许多家长正有意无意地把“早学”“多学”当成了“早慧”。其实,“起跑领先”只是让孩子在裁判的枪声未响之前“偷跑”。(《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22日)  起跑线上的教育“偷跑”既折射了应试教育“魔咒”下的社会焦虑,同时也越发揪心地引人深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