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ACT认知模型简介
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model)也称ACT模型由John R.Anderson在1983年提出。该模型是关于人的认知结构的模型,可用于理解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时知识结构内部的运作过程。
ACT模型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前者指的是关于事实的信息,如英语单词和语法;后者指的是关于如何完成不同认知任务的知识,如如何利用所学单词和语法进行造句。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方式有两种:对环境信息进行的编码,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的知识;和对以往目标的结果进行的存储,例如初学者为记住单词发音进行母语标注。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方式则是类推。例如学生学会了tomato的复数是加-es,在遇到变potato的复数时,脑中就会根据“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要加es”这一概念相应地将其复数变为potatoes。
ACT模型将记忆分为三种: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以及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用于储存信息;程序性记忆由用于检查陈述性记忆使用规则是否正确的处理过程组成;工作记忆用于执行产出规则,并利用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以及的交互作用。ACT模型中有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总之,ACT模型的提出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理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将其运用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大部分学生进行时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词汇量过少,不能满足今后专业英语、行业英语学习的需要,并且据学生反映,背单词的效率不高;其次,由于目前各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还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其它各种考试的通过率这种硬指标为主,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应用英语的测试标准,因此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尚未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英语应用为中心;再次,学生学习动机以通过等级考试、考研、出国等为主,缺乏学习兴趣,也因此缺乏长期、持久、主动的学习。当前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很难满足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急需进行教学改革。
三、ACT模型在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存储陈述性知识。根据ACT认知模型,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保持的,因此信息的提取取决于知识网络是否合理,是否易于相互关联,是否容易被激活扩散。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最好以一个“知识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存储。例如在学习某个生词时,不仅要学习这个单词本身的词性、意思、用法,还要同时学习该单词的各种变形、近义词、反义词、常用搭配等。
2.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在当前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运用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按部就班地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根据ACT认知模型理论,陈述性知识只有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时才能在完成任务时起到作用。
3.强调反复练习。经Anderson and Fincham,Anderson,Fincham and Douglass的试验结果证实,一个规则通常需要练习40次才能掌握,也就是说,理解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技能,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不断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不断练习需要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教师需要经常督促学生。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对反复练习产生厌倦、枯燥的心理,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操练。
四、实验论证
为了更好地验证上文所提出的理论,我在实际教学中选取同专业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组(40人),一个班为对照组(39人),两个班男女生比例十分接近,入校高考英语平均分分别为61.5和60.9。 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在实验组的教学中,充分利用ACT模型,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简单地将一周的课程分为精读课、泛读课、听说课,而是将听说读写译综合起来,将课程教学分解成一个个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答疑。整个学期64学时的教学内容分成8个模块,各个模块再细化成6-8个任务不等。例如,对课文的处理不是以教师讲解这种传统方式进行,而是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几段课文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其余学生进行提问,该组同学负责解答。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后由教师进行讲解。而对照组则按照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在期末时对在两个班同一时间进行了同一测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数据对比如下:实验组:词汇12.3、听力23.0、阅读25.2、翻译12.2;对照组词汇11.4听力21.9、阅读23.8、翻译13.4。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测试词汇部分和翻译部分测试内容来自课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在本次测验中的更能反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听力和阅读部分中表现更好,虽然学生成绩不能完全反映问题,并且此次试验所得差距不大,再加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进行口语测试,但是从本次实验教学可以看出,将ACT模型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大量、有效的输入,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结论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充分利用ACT认知模型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帮助学生实际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利用ACT认知模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当然,本次实验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
思维适应性控制模型(Adaptive Control of Thought model)也称ACT模型由John R.Anderson在1983年提出。该模型是关于人的认知结构的模型,可用于理解个体在进行认知活动时知识结构内部的运作过程。
ACT模型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前者指的是关于事实的信息,如英语单词和语法;后者指的是关于如何完成不同认知任务的知识,如如何利用所学单词和语法进行造句。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方式有两种:对环境信息进行的编码,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的知识;和对以往目标的结果进行的存储,例如初学者为记住单词发音进行母语标注。程序性知识的习得方式则是类推。例如学生学会了tomato的复数是加-es,在遇到变potato的复数时,脑中就会根据“以o结尾的名词复数要加es”这一概念相应地将其复数变为potatoes。
ACT模型将记忆分为三种: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以及工作记忆。陈述性记忆用于储存信息;程序性记忆由用于检查陈述性记忆使用规则是否正确的处理过程组成;工作记忆用于执行产出规则,并利用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以及的交互作用。ACT模型中有三个阶段: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总之,ACT模型的提出对语言与认知关系理论的发展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将其运用到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大部分学生进行时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词汇量过少,不能满足今后专业英语、行业英语学习的需要,并且据学生反映,背单词的效率不高;其次,由于目前各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还是以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其它各种考试的通过率这种硬指标为主,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应用英语的测试标准,因此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尚未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英语应用为中心;再次,学生学习动机以通过等级考试、考研、出国等为主,缺乏学习兴趣,也因此缺乏长期、持久、主动的学习。当前的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很难满足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急需进行教学改革。
三、ACT模型在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合理存储陈述性知识。根据ACT认知模型,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保持的,因此信息的提取取决于知识网络是否合理,是否易于相互关联,是否容易被激活扩散。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最好以一个“知识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存储。例如在学习某个生词时,不仅要学习这个单词本身的词性、意思、用法,还要同时学习该单词的各种变形、近义词、反义词、常用搭配等。
2.重视语言知识的运用。在当前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已经意识到英语运用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按部就班地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根据ACT认知模型理论,陈述性知识只有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时才能在完成任务时起到作用。
3.强调反复练习。经Anderson and Fincham,Anderson,Fincham and Douglass的试验结果证实,一个规则通常需要练习40次才能掌握,也就是说,理解并不意味着能够获得技能,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不断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的不断练习需要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学生的自觉性不是很高,教师需要经常督促学生。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对反复练习产生厌倦、枯燥的心理,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操练。
四、实验论证
为了更好地验证上文所提出的理论,我在实际教学中选取同专业一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组(40人),一个班为对照组(39人),两个班男女生比例十分接近,入校高考英语平均分分别为61.5和60.9。 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中,在实验组的教学中,充分利用ACT模型,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简单地将一周的课程分为精读课、泛读课、听说课,而是将听说读写译综合起来,将课程教学分解成一个个任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答疑。整个学期64学时的教学内容分成8个模块,各个模块再细化成6-8个任务不等。例如,对课文的处理不是以教师讲解这种传统方式进行,而是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几段课文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其余学生进行提问,该组同学负责解答。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后由教师进行讲解。而对照组则按照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最终,在期末时对在两个班同一时间进行了同一测试,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数据对比如下:实验组:词汇12.3、听力23.0、阅读25.2、翻译12.2;对照组词汇11.4听力21.9、阅读23.8、翻译13.4。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测试词汇部分和翻译部分测试内容来自课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同学在本次测验中的更能反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听力和阅读部分中表现更好,虽然学生成绩不能完全反映问题,并且此次试验所得差距不大,再加上由于条件限制,没有进行口语测试,但是从本次实验教学可以看出,将ACT模型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大量、有效的输入,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结论
由本次实验可以看出,充分利用ACT认知模型能够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并帮助学生实际运用这些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充分利用ACT认知模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当然,本次实验设计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