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留置胃肠减压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两组术后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腹围,记录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术后恶心不适和咽炎、睡眠及限制活动状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时腹围均较术前腹围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术后各时间段腹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71.98±8.2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9.53±8.9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5,P=0.000);且术后开始进食时间较对照组提前,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不适和咽炎、睡眠及限制活动评分分别为(0.94±0.31)分、(0.87±0.26)分、(0.79±0.25)分、(1.48±0.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0.39)分、(1.58±0.29)分、(1.39±0.32)分、(2.41±0.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0.00%)与对照组(1.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6,P=0.31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19%(1/84),与对照组的2.38%(2/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9,P=0.560)。

结论

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可提高患者舒适性,促进其康复,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因此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其他文献
目的:对农村儿童杀虫剂中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减少杀虫剂中毒情况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间因杀虫剂中毒来该院就诊的农村儿童7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健康
期刊
@@
我科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跟痛症,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rn1 一般资料rn本组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50~68岁。左足18例,右足12例,双足1例。临床表现均有静息痛及行走于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一项“院长工程”,主管院长的理念、认识决定着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之所以取得较好的实效
目的了解外地流动人口孕产妇在北京市产前保健及分娩情况,提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建议.方法小组访谈:在北京市3个近郊区的城乡结合部,做3次小组访谈,共调查16人;问卷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临汾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10月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83例为观察组,健康孕妇30例为对照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心肌酶谱检查。比较两组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左房收缩末期厚度(LA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心室舒张末期厚度(LVDd)、室壁厚度(RW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BCS患者80例,应用数字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超声诊断,研究组应用多排CT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病变诊断情况,下腔静脉、肝静脉组织对比度以及诊断下腔静脉阻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研究组
我院对收治的股骨髁骨折15例采用螺栓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rn  1 临床资料rn  本组15例中男14例,女1例;年龄19~45岁。单纯股骨髁骨折8例,合并髌骨骨折6例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婴幼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并比较143例HCMV感染婴幼儿(观察组)和36例正常婴幼儿(对照组)的血小板计
神经内科三病区是2010年第一批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试点病房.副主任郭秀海在接受采访时颇为感慨,他深深感受到这半年多来护士在工作态度、精神面貌上发生
瘦素(leptin)为脂肪细胞中ob基因(即肥胖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它的发现使人们对肥胖的病因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血循环中瘦素浓度和肥胖密切相关.了解外周血循环中瘦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