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引发的争议

来源 :创富指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告:德阳市某机电配套厂(以下简称乙方)
  被告:四川省某建材总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案情
  
  甲方发明了一种生产仿古、仿欧浮雕系列产品的技术,并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专利申请,专利申请号为93115**14号,但至诉讼结束时未被授予专利权。1999年9月26日,四川省绵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过鉴定,授予甲方该项技术为“绵阳市1999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乙方得知此消息后,为了使用该项技术生产此种浮雕系列产品,曾多次派出厂长、技术员和法律顾问对甲方生产的浮雕产品及其技术,以及该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进行了3个多月的考察、论证,并和甲方草签了两次合同。至1999年11月18日,双方在绵阳市签订了由甲方将其发明的浮雕系列产品技术转让给乙方生产的联合生产浮雕系列专利产品合同书(以下简称联合生产合同书)。
  该合同书约定:甲方将浮雕系列专利产品技术传授给乙方生产;该项专利技术价值人民币18万元,作为甲方与乙方联合办厂的投资;乙方每年向甲方交定额分成费,第一年2万元,第二年2.5万元,第三年3万元,期满后重新修订,交费时间为每年6月交一半,12月交清当年全款;乙方在接受该项技术前,应向甲方支付技术培训费、培训材料费、技术使用费4万元;乙方长期在甲方处购买模具,所购模具只限自用,如出售,按泄密条款处罚;甲方在收到4万元后,为乙方安排培训学员1至3名,让学员能够独立操作学会为止,并提供技术资料;合同履行期限从200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该合同还对违约责任作了规定。
  合同签订后,乙方于2000年11月24日向星河建材公司支付了合同约定的4万元费用,甲方向乙方提供了专利申请号为93115**14号的浮雕产品生产技术资料,并于同月28日起到12月下旬,两次派出技术厂长对乙方的学员进行了培训、指导,还作了产品生产示范。此后,甲方应乙方的请求,于12月29日又派出两名技术人员到乙方操作指导生产20天左右。乙方从2001年1月至5月间进行了试生产,并将部份产品出售,其中部份产品返销给了甲方,甲方为此多付出434元的货款。在此期间内,甲方向乙方提供了价值16270元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
  从合同签订后至提起诉讼时,乙方除支付培训费4万元外,7.5万余元,产品销售收入5853.15元,还未使用的浮雕产品生产模具价值8100元,现库存积压产品6.8万余元。
  2001年6月13日,乙方以甲方为被告,向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双方合同签订后,向被告甲方支付了4万元的费用,但甲方未按合同履行其义务,培训不负责任,对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置之不理,致使乙方于2001年4月23日被迫停产。此后,乙方派人前往被告甲方处主动协商解决,被告甲方借口技改工作忙而不谈此事。5月23日,乙方为减少损失,再次函告被告甲方要求提供一种模具,被告回信称未付清款项之前无法提供。
  被告甲方向乙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足一个月便收回,以后再未提供,而且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被告的严重违约行为给乙方造成了1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要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技术培训费4万元,赔偿损失2万元,给付违约金1万元,并解除双方的联合生产合同关系。
  甲方答辩称:从合同签订时起至2001年5月23日,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原告的浮雕产品进入了千家万户,怎能说甲方提供的技术是假的和骗人的呢?乙方接到技术资料后,很快掌握了生产技术,还曾带着修改后的技术资料到甲方进行技术反培训。甲方未曾收回过交给乙方的技术资料,乙方还在5月份又从甲方领回一份新技术资料。
  2001年1月9日,乙方将其生产的100张浮雕门板产品送给甲方,验收合格的就有69张。乙方的主要目的是想拒付已经到期的分成款及16000余元的模具款。因此,请求驳回乙方的诉讼请求,付清所欠的模具款及多收乙方的货款,乙方不得再生产该产品及类似产品。
  
   审判
  
  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实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该合同虽是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的,但被告甲方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科技发明专利,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原告乙方,并以18万元的价值作投资,与原告乙方联合生产,被告甲方的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故该合同无效。对此,被告甲方应承担主要责任。原告乙方对该转让技术未认真审查,即盲目投资生产,以致造成损失,也负有一定责任。原告乙方要求解除合同的理由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十六条、第七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该院于2001年8月19日判决如下:
  一、双方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无效。
  二、被告甲方退还原告乙方已支付的4万元培训费。
  三、被告甲方赔偿原告乙方经济损失74291.38元(含扣除被告多付原告的货款434元),原告乙方将未使用的和不合格的模具退还被告甲方。
  宣判后,甲方不服,向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判决错误,本案合同应为有效合同。乙方应向我方支付模具款、超付的货款和到期应交纳的分成费。
  乙方答辩称: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严重失真,且该技术是假冒的专利技术,故合同应当无效,一审判决正确。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甲方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非专利技术成果,与乙方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达成的,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方先后派人去原告厂进行指导,协助生产,乙方将所生产的产品予以销售,说明乙方已掌握了该项技术,甲方培训、指导义务已经完成,而乙方却未按约履行其支付费用的义务。由于乙方的违约行为,故该合同应当终止履行。乙方应向合同约定向甲方支付到期的分成费和甲方提供的模具款,并退还甲方多付的购货款。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处理不当,甲方上诉理由成立。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于2001年11月至6月判决如下:
  一、撤销一审法院判决。
  二、双方当事人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书终止履行。
  三、乙方支付甲方2001年1月至6月的定额分成费1万元。
  四、乙方支付甲方模具款16270元,返还多收的甲方货款434元。
  五、乙方返还甲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得再擅自使用、转让该项非专利技术成果,并负有保密义务。
  
   评析
  
  本案一、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基本一致,而且也均认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联合生产合同实为非专利技术转让合同,但处理结果却截然相反。一审法院认为,甲方是以其未取得国家专利局批准的科技发明技术假冒专利技术转让给乙方,此行为具有一定的欺诈性,故该合同应为无效。二审法院认为,甲方以通过有关部门鉴定并经生产实践证明是成熟可靠的非专利技术与乙方签订的合同,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应为有效合同。此间的分歧,应在对一方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名为专利实施许可的合同,是属欺诈行为,还是属合法行为的认定上。
  从认定合同效力的要件来看,根据《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关于“采取欺诈或者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无效的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了欺诈手段与他人订立合同,则该合同无效。然而,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并不属以非专利技术冒充专利技术的行为。在此种情况下,技术转让方提交的是专利申请号,而不是专利证书,因此,对方当事人应知这属尚在审查过程中的专利申请,而不属已被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技术转让方的这种行为如实反映了转让技术的真实法律状态,就不能说是欺诈。也正因为如此,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4月2日,(2001)6号《关于审理科技纠纷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4条第(5)项规定,在按照《技术合同法》第二十一条及《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审查确认技术合同的效力时,不得以“已经申请专利尚未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为理由确认技术合同无效。本案的情况正好符合该规定的条件,因此,不能确认甲方对乙方实施了欺诈行为,从而确认合同无效。该合同是双方经过长时间的协商过程,受让方对该项技术经过了充分的考察和了解后,双方自愿签订的,这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据此,二审法院的认定是正确的。
  观乙方的起诉主张,并不认为甲方对其有欺诈,只是认为该公司在履行合同上有严重违约行为,已经丧失了继续履行合同的基础,故要求解除合同关系。甲方的答辩主张,实质也是认为已经丧失了继续履行合同的基础,应当终止合同的履行。双方的说法不同,但都是在承认合同有效的基础上,要求终止合同的履行。所以,二审判决基于认定合同有效的前提及双方当事人都明确表示了合同不能继续履行下去的意思,判决合同终止履行,甲方应得到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间的定额分成费等,乙方应返还技术资料,不得再擅自使用、转让该项非专利技术成果,并负有保密的义务,是符合处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原则的
其他文献
六成人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半数人认为托熟人求职最有效;六成用人单位称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越来越多的数字表明,大学生就业状况令人堪忧,甚至有人重新提出了“读书无用论”的观点。    最近,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和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比去年增加了75万,增长率为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
期刊
任何一个企业在它倒闭或者破产前,肯定会发出种种不祥的征兆提醒掌舵者:赶快调整策略,否则企业会轰然倒塌或者无声无息的死掉。  ——而这个时候,企业的王董张总们,在成功的鲜花和掌声中正春风得意,几近靡醉。因为企业虽然发出了危险信号,可是企业正蒸蒸日上,一派喜人气象!    青蛙式企业之死    丧失对危险敏感性的企业几乎是必死无疑的,这样的企业可以称之为“青蛙式企业”。  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灭亡不会
期刊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虽然也能称得上地大物博,但摊上前两个大字,就会衍生出另外一个大——那就是大问题。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扩张,我们国家土地与发展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并且会逾演逾烈。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加上农村可耕地人均占有量又低,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只能使农民停留在一个解决温饱的水平上,在我国农民手中的土地除了
期刊
从萌生一个创意,到建成一个帝国;从找到一个模式,到公司市值200亿元,个人财富30亿元——这一切,江南春只用了3年。   3年30亿元,意味着每天都是300万元!  传媒大亨江南春的财富故事,有人试图用解析几何的原理全面细述。    草 样 年 华    江南春, 1973年生,家里的大门靠江朝南,他出生在一片春天的阳光里,于是得名江南春,土生土长上海人。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期刊
“我的财富在哪?”  在你脑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把你的创意、思想找一个切入点,转换为财富。这样的案例,比如前面讲的楼宇传媒创始人江南春。  在你手中,怎么讲?就是说如果你没有高深的学识,你可以找些技术性质的活,慢慢切入,然后慢慢把蛋糕做大,这样的案例,比如靠手工根雕起家的农民企业家张果喜,重庆苏大姐火锅创始人苏兴蓉。  在你脚下,怎么理解?成功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勤奋,就是说用勤奋、努力为引
期刊
生 逢 乱 世    李嘉诚(1928-),祖籍广东潮州,生逢乱世,幼时家境贫寒。  躲在小书房里,如痴如醉地看书,海阔天空地去考虑问题,是幼时李嘉诚最灿烂的回忆。  在书房的小小天地里,李嘉诚常常做着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好梦,他对那些精忠报国的有识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丽与祥和却是暂时的。   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这片宁静的土地。李氏一家为躲避战乱,辗转到香港,一家人
期刊
新厂落成多方祝贺  京联肉制品厂座落在邢台市邢州南路388-3号,上下二层楼结构,共计300多平方米,是目前唯一一家专业研制、开发、生产车牌牙签肉的生产基地。新厂的落成为车牌牙签肉的规范化、专业化生产提供根本保障。    新厂落成    实现专业化生产    市场总是优胜劣汰,车牌牙签肉在全国遍地开花之时,并没有忘记完善与创新,在大力研发牙签肉机的同时,车明印筹备一年之久的京联肉制品厂正式落成挂牌
期刊
很多创业者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创业前认为最艰难的时期是筹备创业的阶段,而公司正式运作后,便可松懈一下。而创业后,却发现公司运转后,各式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常常令他们不知所措,跟以前想象差别很大。很多的企业是在这个时候大意了,结果企业也无声无息地没了。  事实上,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疑难杂症,如果不正确“诊治”,很可能就死在发展的路上了。  1、熟人搭伙好开饭   很多创业者在选择“合伙
期刊
如何做到摒弃短期获利的心理需求,拿出实施长远战略的胆识与魄力,寻找到顺应时势、切合自身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是摆在眼镜经销商面前的难题。谁能最先找到正确的答案,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    面临的问题与威胁    1、人才之痒  在创业阶段,企业可以凭借个人或家族打拼出一片天空,但巩固已有事业或进入二次创业时,仅有能力过人的老板,没有优秀的员工,企业是办不大也走不远的。而中小企业的人才观
期刊
接近顾客是店铺销售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一个很有技巧的工作。这方面做的好,不但拉近了与顾客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尽快地促成交易。反之,言行不当,未等你开价便有可能就把顾客吓跑了。   下面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接近顾客的一些基本技巧,以服装店铺为例:      接近顾客的小常识    三米原则:就是说在顾客距离自己还有三米远的时候就可以和顾客打招呼,微笑,目光接触。如果你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对顾客不理不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