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都带来极大便利,同样高中化学教育活动也因信息技术而受益。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样,而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成长需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教学中,让化学课堂“活”起来,这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其真正成为化学课堂的“左膀右臂”,本文将做详细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019-01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融入化学课堂的最大优势就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引入更多中学生感兴趣的化学信息资源,让化学课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丰富他们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重体验,以此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调动最大学习潜能。作为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化学教师,在做好备课工作的同时,还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掌握先进的科學技术,探索适合化学教改需求、满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全面落实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目标。
1.应用信息技术活跃学生化学思维
计算机技术独特的模拟功能支持生动、形象、立体地呈现化学知识,降低学习化学过程的枯燥性与抽象性。一些原本抽象的化学物质微观结构,可以经过计算机模拟处理制成立体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与化学思维。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处理石墨、金刚石、氯化钠等晶体结构,便于学生观察化学的微观世界,认知微观结构。再如学习“化学键”时,有关离子键的定义、形成化学键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电子式表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等都是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很难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动态地展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学生认真地观察动画: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之后,在特定的条件下,钠原子上层的电子就会转移到氯原子上层,环绕氯原子核运转,并呈负电性;此时钠原子上层的电子层完全消失,第二层代替外层的位置,并呈正电性。最后,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氯化钠。在动画演示实验过程中,将原本根本看不到的实验变化过程,却以有趣的、动态的方式表现出来,Flash动画动听的声音和逼真的图像让学生的印象深刻,有效活跃化学思维,促进他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关联。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化学情境
创设趣味化学情境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最直接途径。信息技术手段的产生,开启趣味化学的新思路。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容量大的教育优势,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再如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知识、化学故事、趣味化学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还原真实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推动作用下加强对化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化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将一块燃烧的镁条放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瓶中,观察镁条的燃烧状态;再如将点燃的镁条放到两块干冰中间,在黑暗的环境下观察镁条的发热和发光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全融入学习情境中。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验环节,但是以往在化学课堂开展实验面临很多困难,例如有些实验过程复杂,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实验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环境;有些实验中涉及的化学试剂成本较高或者实验过程的危险因素过多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演示实验的正常开展,大多教师以“说”实验的方式应付了事。信息技术的引入,则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实验体验,如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动态地演示实验过程,放大实验结果,让学生更清晰、更立体地感受实验过程,把握实验原理。以“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为例,在烧杯中演示实验的反应结果稍纵即逝,学生很难捕捉实验过程。而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可采用慢放、回放、反复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物质反应过程与现象。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过程,感知化学实验结果。尤其对于以往实验操作中经常出错的环节,教师反复播放、重点强调,也可让学生加深印象,以此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4.应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共享意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是信息技术的受益者,庞大的网络渠道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节约板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带给学生更有趣、更实用的学习体验,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另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载体作用,学生学习化学不再限定于课堂时间内,课后也可通过广阔的网络渠道探讨与交流化学知识,如班级QQ群、微信群、学习论坛、邮箱等,这些都能实现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有机融合。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都能在互联网的支持作用下,随时随地上线开展交流活动,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化学实验、解决实验问题;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笔记上传到网络,与班级同学一起分享,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学习资料,交流心得,树立互帮互助的意识。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漏洞,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化学课堂“活”起来,打造有趣味、有效率、有质量的化学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探究、快乐地实验、快乐地学习,提高化学成绩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汉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23-124.
[2] 蒋艳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9):136+138.
关键词: 高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0-0019-01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融入化学课堂的最大优势就是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引入更多中学生感兴趣的化学信息资源,让化学课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丰富他们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重体验,以此激活想象力与创造力,调动最大学习潜能。作为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化学教师,在做好备课工作的同时,还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掌握先进的科學技术,探索适合化学教改需求、满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全面落实新一轮教学改革的目标。
1.应用信息技术活跃学生化学思维
计算机技术独特的模拟功能支持生动、形象、立体地呈现化学知识,降低学习化学过程的枯燥性与抽象性。一些原本抽象的化学物质微观结构,可以经过计算机模拟处理制成立体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与化学思维。例如利用三维技术处理石墨、金刚石、氯化钠等晶体结构,便于学生观察化学的微观世界,认知微观结构。再如学习“化学键”时,有关离子键的定义、形成化学键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电子式表现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等都是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很难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于是笔者在教学中,利用Flash动画动态地展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学生认真地观察动画: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之后,在特定的条件下,钠原子上层的电子就会转移到氯原子上层,环绕氯原子核运转,并呈负电性;此时钠原子上层的电子层完全消失,第二层代替外层的位置,并呈正电性。最后,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氯化钠。在动画演示实验过程中,将原本根本看不到的实验变化过程,却以有趣的、动态的方式表现出来,Flash动画动听的声音和逼真的图像让学生的印象深刻,有效活跃化学思维,促进他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关联。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化学情境
创设趣味化学情境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最直接途径。信息技术手段的产生,开启趣味化学的新思路。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内容。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容量大的教育优势,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再如介绍化学科学发展知识、化学故事、趣味化学实验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顺其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还原真实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推动作用下加强对化学知识的消化与理解,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化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将一块燃烧的镁条放入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瓶中,观察镁条的燃烧状态;再如将点燃的镁条放到两块干冰中间,在黑暗的环境下观察镁条的发热和发光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完全融入学习情境中。
3.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化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验环节,但是以往在化学课堂开展实验面临很多困难,例如有些实验过程复杂,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实验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气,污染环境;有些实验中涉及的化学试剂成本较高或者实验过程的危险因素过多等等,这些都限制了演示实验的正常开展,大多教师以“说”实验的方式应付了事。信息技术的引入,则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实验体验,如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动态地演示实验过程,放大实验结果,让学生更清晰、更立体地感受实验过程,把握实验原理。以“钠与水的反应”实验为例,在烧杯中演示实验的反应结果稍纵即逝,学生很难捕捉实验过程。而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法,可采用慢放、回放、反复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物质反应过程与现象。这样学生就能真实、全面地观察化学实验过程,感知化学实验结果。尤其对于以往实验操作中经常出错的环节,教师反复播放、重点强调,也可让学生加深印象,以此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4.应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共享意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是信息技术的受益者,庞大的网络渠道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信息技术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节约板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带给学生更有趣、更实用的学习体验,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另外,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教育载体作用,学生学习化学不再限定于课堂时间内,课后也可通过广阔的网络渠道探讨与交流化学知识,如班级QQ群、微信群、学习论坛、邮箱等,这些都能实现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有机融合。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中,都能在互联网的支持作用下,随时随地上线开展交流活动,与老师、同学一起探究化学实验、解决实验问题;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笔记上传到网络,与班级同学一起分享,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学习资料,交流心得,树立互帮互助的意识。老师也能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获得教学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课后练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漏洞,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化学课堂“活”起来,打造有趣味、有效率、有质量的化学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探究、快乐地实验、快乐地学习,提高化学成绩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汉明.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4):123-124.
[2] 蒋艳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