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买椟还珠”看包装设计中的美学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而商品更需要有一身“好包装”。包装设计已经成为现代商品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外在形式,新意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靓丽外衣,更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或许“买椟还珠”的故事已经不适合再当一个反面教材,而应该成为一个经典的包装营销案例。
  我们都知道,买椟还珠原意是指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高价值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又讽刺了不识事物本质,弃主求次。使其出现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商家忽略了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们暂且把产品(珠)理解为艺术作品的内容,将包装(椟)理解为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为依存。形式是内容的表现,与内容紧密相连,形式如果从内容中脱离出来,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之,没有内容的形式,也是空洞剥离的形式。卖珠的楚人就犯了这个原则性错误。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但矛盾双方也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形式既服务于内容,又显示其自身的美学价值,有相对独立性。楚人只注重外在的包装,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卖珠的真实意义。拿着被退回的珠子,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珠子,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商品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买椟还珠这种现象了。
  我在这里所提倡的外在包装“椟”可不是单纯的只靠独特的印刷工艺和昂贵的包装材料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而是用与之匹配的设计语言展现其产品特性,体现产品自身价值,使得包装和产品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使消费者和产品产生共鸣。如今,国内大多酒类包装就进入了这么一个误区,似乎只要是酒类包装就非得采用金卡印刷,然后用尽烫金、专色、凹凸、镭射、喷砂等系列印刷工艺,非这样不能称之为酒包装。这样的酒包装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又不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得不偿失。虽然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酒工艺也达到很高水准,却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个性。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市场占有率,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相比较日本的清酒包装则比较“含蓄低调”,它力图用独特的、符合产品特性的“简单”设计替代那些华丽的包装,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造价。日本清酒原本是借鉴中国黄酒的酿造法而发展起来的日本国酒。1000多年以来,清酒一直是日本人最常喝的饮料,是日本的国粹。当我们在商场对其设计简洁、造型独特的日本清酒忍不住从货架上抽出来端倪一番时,我们不禁问道,小小的日本清酒为何有这种从众多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的神奇魅力?原因就在于其包装注重外在形式与产品内在本质之间的恰到融合,注重了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目前,日本清酒多采用瓶或杯式包装,并用草编织物包住。有的瓶子设计更为独特,其瓶底的大半部呈斜面,置于桌上时酒瓶稍斜而立;有的包装为玻璃杯,带螺扣的盖内面有小标签,可从上面透视,杯上标签正面的内容与一般标签相似,但其反面有风景画,由于酒液清澈如水,故在杯的另一面可看清画面。瓶酒装入带尼龙绳的手提式纸盒内,有些纸盒呈黑色。采用坛式包装的清酒,外面用草帘包住,并用草绳捆扎牢固,既携带方便,又十分美观。通过这样的独特包装与货架上的其它酒类包装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知觉联想。从清酒的瓶型和瓶体色彩可以感觉出它的产品属性和着力表现点,而日本本土式的瓶贴设计以及透明的瓶体分明着意让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品味余地。这是一种成功的设计,有点和风、有点中国、有点国际。它基本上没有凭借包装印刷材料的奢华辉煌来诱导人们对包装设计给予关注,而是将商业、艺术以及日本文化很恰当地结合起来。在表现清酒口味甘甜醇和,酒体协调属性的同时,同时也合理表现其食欲和知觉联想,消费者一看到清酒包装的同时,就能联想到该酒清亮透明,芳香宜人,绵柔爽口,也不禁想到了日本那种尚善若水的淡雅生活。至于消费者会不会买账,就要看消费者想不想品一口这清新绵口的清酒了。正是这种外在的包装形式符合了清酒的内在特性,我们才能通过形式了解到内容,甚至去了解日本的国酒文化。日本包装设计不仅仅是通过色彩的运用,色彩的相互关系,更多地可以通过包装容器的形式、材质、画面图形的专用设计来表现。可以很容易地联想食品的口感。如果产品包装设计仅仅停留在设计表层表达是是什么(知觉),而没有进一步深化去表现是怎么样的(关于食欲,口感),那么这个产品在货架上,也许会因为与同类产品过于雷同,如果没有大额的广告支持,消费者就不会买账。
  如何才能做出好的包装?一般说来,一款包装设计包括4个要素:可读性、外观图案、商标印象和功能特点说明,按照包装设计的形式美感法则并结合产品的自身特点,将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并通过适当的包装材料表现出来,从而为商品提供一个完美的货架形象,达到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购买欲望的目的。“包装造成幻想,幻想左右销售”,正是这个道理。
  其中材料的选用也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商品包装的整体功能和经济成本、生产加工方式及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商品包装作为商品的直接衍生品,消费者往往在拆开商品或使用完商品以后便成了垃圾。因此商品包装是否环保显得极其重要。从这一角度看,“买椟还珠”有它的科学价值和可持续性。随着社会以及消费者对环保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商品包装材料的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企业、设计师、消费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能够循环利用、再生利用的绿色环保包装也已经成为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潮流。包装的绿色环保性已经成为在设计、制造产品包装时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包装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污染,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使用环保材料能够更好地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更能使企业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一种美誉度,提升品牌形象。
  现代社会,商家需要做“椟”,需要给“珠”量身定做嫁衣。企业更需要通过包装设计来提升产品形象,给企业品牌增加识别砝码。包装所产生的效应是循环连锁的,外在的包装给内在商品贴上了属性标签,消费者通过这个标签与商品进行沟通,此过程中,包装起了媒介的作用。它不但能够达到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功能,还可以传达产品的理念并产生品牌识别的效应,成为一个立体化、多元化、全方位的系统结构。消费者在购买一件商品时往往会产生品牌识别,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买固定品牌产品的原因。一旦消费者遇到该品牌的商品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而这种感觉往往会缩短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决策时间,产生快速的购买决定。创意包装由于其独特性、惟一性,往往能够加快、加深这种认同感的形成。我们不仅从外包装上看到产品最基本的相关信息,在购物时,产品包装与消费者达成了一致意见,产生了和谐。消费者心理得到了愉悦和满足,产品价值得到了最大价值的体现,两情相悦,何乐而不为?
  总之,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既是矛盾的,又是辩证统一的,包装设计的创作过程,就是产品内在内容和外在包装形式不断矛盾斗争,最后逐渐走向统一的过程。在包装设计中应考虑产品特性,把握内在属性,将产品最大特点展现出来,依据产品特点进行设计,和消费者沟通和交流。包装作为现代产业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视觉文化的包装,不耐推敲。设计成功的包装融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感于一身,恰到好处的产品外包装可以激发购买者的社会性需求,让他们在拥有产品的同时感到提高了自己的身份,内心充满愉悦。如何解放品牌个性,体现出品牌的价值及其附加值,实现产业价值是包装设计的重要使命。
其他文献
摘 要:汪曾祺从20世纪40年代创作伊始,就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大胆进行文体试验。汪曾祺运用得最多的是意识流手法,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所写的相当一部分小说都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汪曾祺对意识流手法的理论认识也别具一格,认为意识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自然产生的。汪曾祺还将西方意识流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相比较,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意识流,实际上有两个“根”:一个是来自
期刊
摘 要: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活动最为基础、运用最为广泛的媒介,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附于语言载体上面,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当下新媒体时代的语言以其混杂性、简洁性、直观性、模糊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大学生朋友的青睐,并形成了群体表达的有力传播途径,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积极发挥新媒体语言的优势,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近些年来发表的关于社会网络关系的文献进行研究,从社会网络的内涵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理论等几个方面对社会网络关系进行综述,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关系;社会网络;文献回顾     1.社会网络关系的内涵  社会网络关系就是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系,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皮埃尔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总是有学生因为没有被足够的关注,而逐渐落下。可老师们若花大量的时间,只在某些学生身上,对于英语老师,班级多,班额大,照顾那么全面也很不容易。这就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使自己兼顾正常教学与后进生辅导。   要关注所有的学生重要的方法是要采用分层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一线教师常常需要面对大班化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通过对《京华烟云》女主人公姚木兰的话语模式分析,展现了20世纪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的大社会环境下,具有妇女解放意识,但仍然受传统观念影响的女性的性格和人生态度。本文主要分析姚木兰如何在不同的言语情景下、对待不同的话语者实施的不同言语行为。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京华烟云;姚木兰性格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体现了“言”则“行”这样
期刊
中央教科所所长,“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负责人阎立钦教授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而以往我们的教育,在这方面做得显然是不够的。有关中美两国学生的对比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中国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美国学生虽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和冒
期刊
设计与艺术关系密切,艺术史家往往是设计史家,本书是一个明证。以艺术史家著称的贡布里希——西方传统美术史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大师,是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也是英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其对设计的思考与论述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思。按照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的说法,贡布里希在美术界是如此的有名,以至于他的众多学生“从他那里取其一面,即可独步天下”。  作为瓦尔堡研究院的教授,他接近了瓦尔堡等人的图像学研究,在新的时代
期刊
摘 要: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的物质环境,作为一种形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感,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巨大的价值影响,对青年学生素质的养成亦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文化多元化为背景,从学校物质文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方面,浅议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关键词:文化;物质文化;问题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为校园文化服务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物质对象,它主要包括教学科研设施、
期刊
摘 要:《金刚经》是一部满蕴“般若”智慧之杰作。经中常有非直述般若而又蕴含般若之理,诸如无相灭度、不住相布施、所有相皆虚妄、法不可取不可说、心不住法、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以无而有、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说即非等智慧,令人从本经直契般若智。  关键词:金刚经;般若;智慧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之一,精神微妙,无数学者、高僧尽皆拜倒在此经之下,或研究之,或持诵之,得无量
期刊
随着环保型消费逐步占据主流,住宅建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对建材提出了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环保型建材,即考虑了地球资源与环境的因素,在材料的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尽量节省资源和能源,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一定积极作用,并能为人类构造舒适环境的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