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前幼教工作也越来越体现出科学化和程序化的特点,其中幼教老师在集体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是体现课改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应用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就针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教师提问技巧进行简析。
【关键词】幼教 集体教学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06-01
虽然我国的幼教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早,党和政府历来都将幼教工作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大量的吸收和借鉴了“苏联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化的幼教工作,尤其是突出素质教育的幼教体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体现现代化特点的幼教工作也从一个单一的教育层面问题向社会问题转变。
1.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老师提问过程
在幼教集体教学中,老师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最为突出的方式就是采用提问的形式来体现,不过这种提问相对于学前教育中的适龄儿童的提问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并不具备完整的逻辑思维理念,诸多的提问内容需要老师逐一的给讲解之后才能形成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有可能仅仅是“是”或者“对”这么简单。但是恰恰就是这种复杂的提问准备过程和简单的问题答案,让幼儿逐步的树立了逻辑思维的简单关系,也让幼儿明确的了解了一些程序化的问题解析过程。基于此,从事幼教基础教学工作的老师,必须在备课的过程中,详细的准备相关的提问素材,认真的梳理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力争能够用最为简练的语言让幼儿明白问题答案与问题之间的关联,从而精准的掌握问题的正确答案。
2.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老师提问技巧
虽然幼教老师准备的相对充分,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环境存在一定区别,而且的确有些幼儿的心智发育要相比其他小朋友有独到之处,因此幼教老师在提问,尤其是集体教学的提问中,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1忌对比,重个性
有些幼教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的解读为重视幼儿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因此对于有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待事物的认知态度就极为关注,因此在集体教学中避免不了针对这些儿童提出一些标新立异的问题,在得到答案的时候,往往要拿这样的答案跟其他小朋友进行对比。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在培养幼儿的个性思维,因为幼教老师忽视了提问的大背景,是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中。
幼教老师的提问应该在强调非集体教学的环境中再去重视培养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模式,这样既不影响幼儿的个性思维锻炼,又不会让大多数小朋友觉得问题“突兀”。
2.2忌盲从,重引导
幼教集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该侧重于积极引导幼儿对已知事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研判为主,不要盲目的照搬照抄,这样极易让幼儿在没有彻底明白前后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基于这个观点考虑,幼教老师在组织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做好充足的引导之后再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跟前后文关联较大的,如果避免不了借鉴其他人经验的话,那么也应该在详细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把握好问题的要点再进行提问。
2.3忌突出,重态度
由于目前的幼教工作体系虽然是按照小班教学设置的,但是受到教学资源限制的影响,一个标配25名幼儿的班级,实际入园人数达到50人的现象实在是太平常了。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教学环境中,幼教老师根本做不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按照每一次教学有5人次的提问机会来测算,一个班的幼儿一天连一次回答问题的平均机会都没有,而且这种“平均主义”并不真正的适用于实际教学环节。因此有些老师就习惯性的向某些幼儿进行提问,然后以一句“咱们其他的小朋友一定要向XX小朋友学习”作为结束语。这样不仅不利于其他小朋友真正的清楚问题的概念,也容易让经常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背负上“上课+点名+提问”的固态思维模式。
幼教的集体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幼儿对于问题的态度,并不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问题的实质性内容上,多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讲并非是个坏事,幼儿的集体回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异口同声”的乐趣,这也是童趣的一种另类表现。老师要尊重幼儿的这种习惯。即便是在这种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答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也无妨幼儿的基本认识。
3.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理念,还是科学育儿的观念,主要是为了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幼教阶段,让幼儿多接触老师的提问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是掌握了一定技巧,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自身的幼教实践教学工作积累下了充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博伟,吕立杰.西方高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研究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3(01)
[2]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 2012(11)
【关键词】幼教 集体教学 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06-01
虽然我国的幼教工作开展的时间较早,党和政府历来都将幼教工作作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大量的吸收和借鉴了“苏联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化的幼教工作,尤其是突出素质教育的幼教体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体现现代化特点的幼教工作也从一个单一的教育层面问题向社会问题转变。
1.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老师提问过程
在幼教集体教学中,老师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最为突出的方式就是采用提问的形式来体现,不过这种提问相对于学前教育中的适龄儿童的提问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并不具备完整的逻辑思维理念,诸多的提问内容需要老师逐一的给讲解之后才能形成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有可能仅仅是“是”或者“对”这么简单。但是恰恰就是这种复杂的提问准备过程和简单的问题答案,让幼儿逐步的树立了逻辑思维的简单关系,也让幼儿明确的了解了一些程序化的问题解析过程。基于此,从事幼教基础教学工作的老师,必须在备课的过程中,详细的准备相关的提问素材,认真的梳理问题与答案之间的关系,力争能够用最为简练的语言让幼儿明白问题答案与问题之间的关联,从而精准的掌握问题的正确答案。
2.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老师提问技巧
虽然幼教老师准备的相对充分,但是由于幼儿生活环境存在一定区别,而且的确有些幼儿的心智发育要相比其他小朋友有独到之处,因此幼教老师在提问,尤其是集体教学的提问中,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2.1忌对比,重个性
有些幼教老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片面的解读为重视幼儿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因此对于有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待事物的认知态度就极为关注,因此在集体教学中避免不了针对这些儿童提出一些标新立异的问题,在得到答案的时候,往往要拿这样的答案跟其他小朋友进行对比。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在培养幼儿的个性思维,因为幼教老师忽视了提问的大背景,是在集体教学的环境中。
幼教老师的提问应该在强调非集体教学的环境中再去重视培养儿童的个性化思维模式,这样既不影响幼儿的个性思维锻炼,又不会让大多数小朋友觉得问题“突兀”。
2.2忌盲从,重引导
幼教集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应该侧重于积极引导幼儿对已知事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研判为主,不要盲目的照搬照抄,这样极易让幼儿在没有彻底明白前后关联关系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基于这个观点考虑,幼教老师在组织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做好充足的引导之后再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跟前后文关联较大的,如果避免不了借鉴其他人经验的话,那么也应该在详细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把握好问题的要点再进行提问。
2.3忌突出,重态度
由于目前的幼教工作体系虽然是按照小班教学设置的,但是受到教学资源限制的影响,一个标配25名幼儿的班级,实际入园人数达到50人的现象实在是太平常了。在这种情况下,集体教学环境中,幼教老师根本做不到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按照每一次教学有5人次的提问机会来测算,一个班的幼儿一天连一次回答问题的平均机会都没有,而且这种“平均主义”并不真正的适用于实际教学环节。因此有些老师就习惯性的向某些幼儿进行提问,然后以一句“咱们其他的小朋友一定要向XX小朋友学习”作为结束语。这样不仅不利于其他小朋友真正的清楚问题的概念,也容易让经常回答问题的小朋友背负上“上课+点名+提问”的固态思维模式。
幼教的集体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幼儿对于问题的态度,并不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问题的实质性内容上,多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讲并非是个坏事,幼儿的集体回答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能让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异口同声”的乐趣,这也是童趣的一种另类表现。老师要尊重幼儿的这种习惯。即便是在这种问题的回答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答案,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也无妨幼儿的基本认识。
3.结束语
无论是素质教育理念,还是科学育儿的观念,主要是为了让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幼教阶段,让幼儿多接触老师的提问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是掌握了一定技巧,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自身的幼教实践教学工作积累下了充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博伟,吕立杰.西方高校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研究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3(01)
[2]王迎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性课程的设置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