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青岛市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对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的农村金融服务受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金融意识不高等因素制约,严重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此,应从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资金信贷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式和提高农民金融意识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1)03-0058-04
青岛市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而这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归根到底需要金融资金的回流和投入。因此,必须以创新的思维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从而促进青岛市新农村建设。
一、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出新要求
近几年来,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3.56万公顷,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到351.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50元,增长14.1%。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日趋严重、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等,对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带来了冲击。这些不利因素,对早日实现新农村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目标带来了困难。面对新形势的变化,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涉农信贷资金投入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青岛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业的信贷支持。2010年前三季度农业贷款增加16.4亿元,同比多增2亿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的涉农信贷资金投入机制已不能满足需要,金融对影响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建设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农村中小企业和县域骨干支柱产业的发展、农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等都需要突破原来的信贷模式,加大信贷支持。
2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好用实用的金融产品
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投资、融资、理财及结算等金融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青岛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推出了“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同时探索发展了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然而,目前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产品总得看还较少,缺乏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特别是中间业务产品服务较少,只有结算、代收代付等少量银行中间业务。城市中普遍使用的信用卡、票据业务在农村很少运用,至于投资顾问、金融咨询、评估、项目理财、网上银行等业务则更为缺乏。因此,针对农村地广人多、农业金融风险性高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好用实用的金融产品。
3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需求和农村消费市场将随之扩大,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这需要金融部门更好地扩展服务渠道,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青岛市金融机构配合“家电下乡”活动,探索开展了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民购买家电提供便利。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对农村的金融服务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沿用传统金融服务手段,以基本的存、贷、汇服务为主,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迫切需要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渠道,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需求。
4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组织形式
青岛市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形式近年来不断完善。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等机构在县域共开设了13家银行分支机构;继青岛即墨北农商村镇银行和青岛胶南海汇村镇银行成立后,2010年莱西园泰村镇银行、平度惠民村镇银行开业;即墨诚和、胶州海丰、城阳海都小额贷款公司先后成立;全省首家异地区域陛分支银行机构一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在即墨成立支行。这都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将会持续增大。从现有金融机构布局来看,相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仍然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服务组织形式,优化金融机构设置,改善和提高服务功能。
二、青岛市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青岛市农村金融服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城市金融创新程度相比,农村金融创新还处于初始阶段,制约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原因有金融机构方面的,也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农民的金融意识方面的。
1 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四类六种,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邮政储蓄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发挥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首先,由于金融机构追求高利润率与农村金融业务利润率低的矛盾存在,约束了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力。基于各类金融机构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其服务对象以成熟的市场和业务为主。而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其生产周期长、管理成本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比较效益低的特性决定了农村金融的利润率低。所以,金融机构不愿冒风险去创新和开拓新的农村金融服务,而只满足于已成熟的农村金融服务。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少、竞争力低也约束了刨新的动力。在银行业改革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逐步退出了农村服务领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机构设置较少,导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由于缺乏竞争,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不进行金融创新也有着较大的业务和盈利空间,所以不会去冒险开发新产品。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电子信息化发展水平约束了创新业务的普及。目前遍布农村主要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发达程度远比不上城市的各个商业银行,所以造成了有好的金融创新产品或者服务也难以快速普及和开展。
2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近几年青岛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农村经济增速还是缓慢的。在2010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12.9%。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277.0亿元,增长1.4%,比同期生产总值(GDP)增长12.9%相比,低11.5个百分点;与同期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GDP增长12.6%相比低11.2个百分点。在2010年,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50元,但与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998元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物价的急剧上升,农村许多产业受到了影响,经济效益下滑。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虽然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实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不够的表现,这也是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动不够的直接结果。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缺乏可资抵押的有效财产,农村信用社无法完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任。加之农村又缺担保中介,没有信用担保中介服务,使得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开发新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从而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3 农民普遍落后的金融意识制约了创新型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推广
目前青岛市的农村地区,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设置较少,农民对金融机构已有的一些金融服务不太了解,不知道怎样和金融机构打交道,不知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另—方面由于农民金融知识的匮乏,只知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对银行新开办的服务业务不太接受,从而限制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以银行卡为例,一些领取养老保险的失地人员虽然有银行卡和存折,但他们对如何使用银行卡不甚了解,因此只是使用存折存取款,使得方便快捷的银行卡处于休眠状态。有的农民甚至为了尽陕致富而卷入到一些非法或违规的金融活动之中,使本来不多的收人遭受损失。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2011年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青岛市政府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此,面对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持续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青岛市的金融业发展基础好,具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和实力,应在率先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1 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步伐
虽然2010年青岛市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步伐加快,但青岛市农村的金融环境还比较落后,金融机构稀少,许多偏远的乡镇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在农村还是空白。因此,要针对农村差异化、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优化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方面对已发展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各个方面的政策扶植,让其健康发展壮大,为建立更多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经验和范例。另—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农村金融发展方式。比如在农业基础较好的村镇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到各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将经营网点向重点城镇延伸,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2 创新涉农资金信贷模式
现有的小额信贷组织的贷款方式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比银行贷款更加灵活、快捷,方便了农村企业和农户对资金的需求。由于目前原有可抵押贷款的条件限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大,所以,首先必须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创新抵押信贷模式。积极开展土地使用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质押)贷款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农副产品储备、农机具、应收账款等为抵(质)押品的贷款,从而解决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抵押难的问题。其次,创新农民工信贷模式。比如“打工创业贷款”、“农民工外出务工小额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等。
3 创新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
目前,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根据青岛市农村金融创新进展情况,确定了21项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借鉴性的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方式,在青岛市农村地区进行重点推广,受到了农村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首先,广泛推广试点金融产品,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其次,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再次,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开办农民小城镇住房贷款,提供与农民消费特点相适应的贷款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为进一步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辐射范围,完善支付结算品种,可以针对农村消费的需求,积极进行消费信贷产品创新,推出新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如信用卡业务、“一卡通”和IC智能卡业务等,满足农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结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发手续简便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服务需求。
4 创新适合农村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
要广泛开展农村金融业务,让广大农民方便地享用金融服务,就必须尽快解决目前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单一的情况。首先,青岛市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投入,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拓宽支付服务渠道。其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再次,要在已经建立的农村金融机构中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加大农村自出银行的设立,方便农民随时的金融需求。
5 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相关联的所有因素及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的系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金融、经济的发展程度。当前青岛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首先,加大农村社会诚信建设,建立相对完善的农村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环境,为提高农业贷款的成功率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其次,组织信用知识和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开展丰富多样、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使农民了解有哪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享用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再次,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加强法制教育,加大金融案件胜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常青青岛金融业贡献度逆势升级[N]青岛财经日报,2009—02—19
(12),
[2]傅军青岛金融忙“下乡”[N],青岛日报,2010一02—30(06)
[3]林刚青岛去年GDP超过5666亿[N]青岛日报,2011一02—13(01)
[4]陈时兴,蔡祖森关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观点综述[J]求 知,2010(5):41_42
[5]江胜蓝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J],经济导刊,2010(6):20-21
[责任编辑 祁丽华]
[关键词]农村金融服务;新农村;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1)03-0058-04
青岛市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新农村建设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而这不可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归根到底需要金融资金的回流和投入。因此,必须以创新的思维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从而促进青岛市新农村建设。
一、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出新要求
近几年来,青岛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201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3.56万公顷,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到351.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50元,增长14.1%。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日趋严重、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等,对农业和农村发展都带来了冲击。这些不利因素,对早日实现新农村要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目标带来了困难。面对新形势的变化,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加大金融服务在“三农”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涉农信贷资金投入机制
在新农村建设中,青岛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农业的信贷支持。2010年前三季度农业贷款增加16.4亿元,同比多增2亿元。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的涉农信贷资金投入机制已不能满足需要,金融对影响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建设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改革、农村中小企业和县域骨干支柱产业的发展、农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等都需要突破原来的信贷模式,加大信贷支持。
2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好用实用的金融产品
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广大农民对投资、融资、理财及结算等金融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青岛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推出了“金智惠民”创业扶持贷款,同时探索发展了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然而,目前服务于三农的金融产品总得看还较少,缺乏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特别是中间业务产品服务较少,只有结算、代收代付等少量银行中间业务。城市中普遍使用的信用卡、票据业务在农村很少运用,至于投资顾问、金融咨询、评估、项目理财、网上银行等业务则更为缺乏。因此,针对农村地广人多、农业金融风险性高的特点,需要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好用实用的金融产品。
3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渠道
在新农村建设中,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民需求和农村消费市场将随之扩大,对农村金融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这需要金融部门更好地扩展服务渠道,提供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青岛市金融机构配合“家电下乡”活动,探索开展了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民购买家电提供便利。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对农村的金融服务积极性不高,导致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大多数农村金融部门仍沿用传统金融服务手段,以基本的存、贷、汇服务为主,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迫切需要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渠道,更好地满足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需求。
4 新农村建设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服务组织形式
青岛市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形式近年来不断完善。华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等机构在县域共开设了13家银行分支机构;继青岛即墨北农商村镇银行和青岛胶南海汇村镇银行成立后,2010年莱西园泰村镇银行、平度惠民村镇银行开业;即墨诚和、胶州海丰、城阳海都小额贷款公司先后成立;全省首家异地区域陛分支银行机构一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在即墨成立支行。这都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金融需求将会持续增大。从现有金融机构布局来看,相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仍然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服务组织形式,优化金融机构设置,改善和提高服务功能。
二、青岛市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目前青岛市农村金融服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城市金融创新程度相比,农村金融创新还处于初始阶段,制约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原因有金融机构方面的,也有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农民的金融意识方面的。
1 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四类六种,分别是商业银行中的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以及邮政储蓄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在发挥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首先,由于金融机构追求高利润率与农村金融业务利润率低的矛盾存在,约束了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力。基于各类金融机构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其服务对象以成熟的市场和业务为主。而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其生产周期长、管理成本高、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比较效益低的特性决定了农村金融的利润率低。所以,金融机构不愿冒风险去创新和开拓新的农村金融服务,而只满足于已成熟的农村金融服务。其次,农村金融机构少、竞争力低也约束了刨新的动力。在银行业改革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逐步退出了农村服务领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机构设置较少,导致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由于缺乏竞争,农村信用社在农村不进行金融创新也有着较大的业务和盈利空间,所以不会去冒险开发新产品。另外,农村金融机构的电子信息化发展水平约束了创新业务的普及。目前遍布农村主要金融机构的信息技术发达程度远比不上城市的各个商业银行,所以造成了有好的金融创新产品或者服务也难以快速普及和开展。
2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近几年青岛市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与其他产业相比,农村经济增速还是缓慢的。在2010年,青岛市实现生产总值(GDP)5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12.9%。第一产业的增加值为277.0亿元,增长1.4%,比同期生产总值(GDP)增长12.9%相比,低11.5个百分点;与同期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GDP增长12.6%相比低11.2个百分点。在2010年,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50元,但与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998元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物价的急剧上升,农村许多产业受到了影响,经济效益下滑。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的这些困难和问题,虽然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但实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不够的表现,这也是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动不够的直接结果。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农民收入普遍偏低,缺乏可资抵押的有效财产,农村信用社无法完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任。加之农村又缺担保中介,没有信用担保中介服务,使得金融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开发新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从而制约了金融机构服务创新的积极性。
3 农民普遍落后的金融意识制约了创新型金融产品及服务的推广
目前青岛市的农村地区,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设置较少,农民对金融机构已有的一些金融服务不太了解,不知道怎样和金融机构打交道,不知道能享受到什么样的金融服务;另—方面由于农民金融知识的匮乏,只知银行的储蓄存款业务,对银行新开办的服务业务不太接受,从而限制了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以银行卡为例,一些领取养老保险的失地人员虽然有银行卡和存折,但他们对如何使用银行卡不甚了解,因此只是使用存折存取款,使得方便快捷的银行卡处于休眠状态。有的农民甚至为了尽陕致富而卷入到一些非法或违规的金融活动之中,使本来不多的收人遭受损失。
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2011年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青岛市政府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此,面对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要以创新的思维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持续为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青岛市的金融业发展基础好,具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和实力,应在率先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1 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创新步伐
虽然2010年青岛市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步伐加快,但青岛市农村的金融环境还比较落后,金融机构稀少,许多偏远的乡镇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更多的金融服务项目在农村还是空白。因此,要针对农村差异化、多样化、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优化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培育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引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方面对已发展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各个方面的政策扶植,让其健康发展壮大,为建立更多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经验和范例。另—方面要积极探索新的农村金融发展方式。比如在农业基础较好的村镇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到各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并将经营网点向重点城镇延伸,以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2 创新涉农资金信贷模式
现有的小额信贷组织的贷款方式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比银行贷款更加灵活、快捷,方便了农村企业和农户对资金的需求。由于目前原有可抵押贷款的条件限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大,所以,首先必须扩大抵押物的范围,创新抵押信贷模式。积极开展土地使用权、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质押)贷款和土地规模经营贷款,探索大型农用生产设备、农副产品储备、农机具、应收账款等为抵(质)押品的贷款,从而解决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抵押难的问题。其次,创新农民工信贷模式。比如“打工创业贷款”、“农民工外出务工小额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等。
3 创新符合农村金融需求的金融产品
目前,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根据青岛市农村金融创新进展情况,确定了21项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借鉴性的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方式,在青岛市农村地区进行重点推广,受到了农村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首先,广泛推广试点金融产品,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其次,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再次,扩大农村消费信贷,开办农民小城镇住房贷款,提供与农民消费特点相适应的贷款期限、额度、还款方式和利率定价方式。为进一步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的辐射范围,完善支付结算品种,可以针对农村消费的需求,积极进行消费信贷产品创新,推出新的消费信贷业务品种,如信用卡业务、“一卡通”和IC智能卡业务等,满足农民的多层次消费需求。结合“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活动大力开发手续简便的消费信贷产品,满足农民多元化的消费信贷服务需求。
4 创新适合农村的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
要广泛开展农村金融业务,让广大农民方便地享用金融服务,就必须尽快解决目前金融服务方式和渠道单一的情况。首先,青岛市的农村金融机构要加大投入,以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拓宽支付服务渠道。其次,提高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支付业务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再次,要在已经建立的农村金融机构中开展中间业务、理财业务等金融服务,加大农村自出银行的设立,方便农民随时的金融需求。
5 加快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相关联的所有因素及机构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均衡的系统。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金融、经济的发展程度。当前青岛市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首先,加大农村社会诚信建设,建立相对完善的农村信用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环境,为提高农业贷款的成功率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其次,组织信用知识和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开展丰富多样、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使农民了解有哪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享用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再次,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农村金融相关法律,加强法制教育,加大金融案件胜诉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常青青岛金融业贡献度逆势升级[N]青岛财经日报,2009—02—19
(12),
[2]傅军青岛金融忙“下乡”[N],青岛日报,2010一02—30(06)
[3]林刚青岛去年GDP超过5666亿[N]青岛日报,2011一02—13(01)
[4]陈时兴,蔡祖森关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观点综述[J]求 知,2010(5):41_42
[5]江胜蓝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J],经济导刊,2010(6):20-21
[责任编辑 祁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