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飞:人工智能梦有多远?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96年卡斯帕罗夫与“深蓝”的世纪大战,到2016年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举世对决,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裹挟着直逼人类智慧的成长速度汹涌而来。一方面,AI技术走下神坛,越过学术研究阶段的单纯概念,无人车、专业机器人等在真实生活场景“看得见,摸得到”的人工智能创造了摧枯拉朽般的商业变革;另一方面,风投热钱和创新创业者,都将人工智能视为一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资本与技术正在短兵相接,剧烈共振。
  然而,是不是只要得到资本热捧,AI技术就可以缔造人工智能的商业神话呢?
  这可说不准!
  李志飞,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计算机博士及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前Google美国总部科学家,世界主流开源机器翻译软件Joshua主要开发者。2012年10月,由于国内移动互联网业务兴起,加之苹果“Siri”的推出引发了国内投资人对于语音识别AI技术的关注,李志飞得到了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投资,创办了人工智能科技公司“出门问问”,并有了语音搜索、操作系统以及智能硬件相关产品的问世。
  现如今,作为一个短短几年就拿到C轮投资,员工250多人,账面上已经“趴”着几个亿资金的公司CEO,创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与看似顺理成章的成功逻辑完全相反,公司越成长,李志飞的困惑和迷茫却越多。技术上的卓越并不会产生运营模式上的优势,而如AI此类“高大上”的技术想要实现商业落地并非易事。在创业过程中,李志飞有与自我理想的对峙,也有与商业思维的博弈,而他一直没有放弃的,是打造一个基于“下一代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产品的“理想王国”。
  所有的捷径都是弯路,也是必经之路
  当2012年李志飞回国创业,希望打造一家“中国的谷歌”,当理想照进现实,李志飞却发现尖端科技与C端产品之间有几乎难以逾越的鸿沟,当头一棒让他始料未及。
  他透露,最开始做移动端的语音交互,他和团队几乎花了一年时间研究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垂直搜索,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实现搜索、对话等功能。“我以为,我们的技术是非常牛的,按我的预想,用户肯定会疯长,粘性极强。不料却发现,情况比我预想中糟糕得多。”李志飞对《中外管理》描述创业那几年的不如意。
  李志飞发现,很多用户并不适应语音交互的方式,原因出在技术到达程度和用户接受程度之间的差距。“很多用户因为不懂技术,不知道你的产品究竟能够干什么。这表现在两个极端,一方面他们对你的期望值特别低,比如:如果你用湖南口音搜索一个关键词,手机屏幕上准确出现了这个词,他就会觉得你真牛;但另一方面,用户很多期待是远远高出你的上限的。他会觉得既然我说句话就能帮我查到飞机票,那么是不是查什么都能查出来。甚至将产品当成一个人来看待,以为产品会理解如‘我想静静’这句话的双重含义,甚至去跟产品聊天。”用户的诉求让李志飞看到了现实问题。
  虽然在语音识别AI领域,李志飞是一个技术牛人,但当直接面对用户的时候,他却并非那么自信。“因为我没有做过to C的产品,不知道从技术到产品化到用户接受这个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和用户认知,当时非常沮丧。”他坦承。
  让李志飞更困惑的是,传统的用户调研很难给出这种创新型技术产品究竟应该怎么设计的答案。他说:“在马车时代,当你去问别人,需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他会告诉你,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但他绝不会说,‘我需要一辆汽车或者一架飞机’。”
  接下来,出门问问在打通从技术到产品的路径上不断试探,这个过程即便称不上虐心劳力,也足够扒了几层皮——2012年做语音搜索demo;2013年费尽心思打开微信接口并试水App;2014年5月将App嵌入谷歌眼镜,2014年底推出操作系统Ticwear;2015年推出智能手表Ticwatch一代;2016年推出Ticwatch二代及可穿戴移动支付Ticpay、车载机器人问问魔镜Ticmirror以及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问问魔眼Ticeye。
  辗转腾挪后的结果,就是AI技术终于以软硬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落地。对于李志飞而言,现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他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这项技术的现实可行性有多大,做出来以后用户可能的接受程度以及后续是否能触发商业行为。
  见山开路,形成自己的竞争壁垒
  李志飞心中有一个非常确定的目标,就是要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而他也同时明白,技术驱动公司与运营驱动的公司很不一样,一些新技术一定要找一些新的应用场景,这些场景和类别却非常不确定。他说:“我并没有做十分长线的商业规划,更多的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无论智能手表,智能后视镜还是智能家居产品,其实还没有完全被市场验证,也几乎没有市场反馈的可预测性,能达到多少市场份额更是未知数。技术的边界与市场的风险,也是所有创业公司不可避免的探索求证过程。
  一个创业公司,唯一能做出成绩的机会是什么?李志飞的答案是:冒险。
  他认为,大公司做产品,第一反应是必须安全。对于大公司,产品如果不能量产,或者用户反馈不好,大规模退货,那将是巨大无比的压力。他介绍道:“我们推出的Ticwatch,做到包含了3G、GPS,具备独立性,屏占比高,难道摩托罗拉、华为就做不到吗?为什么我们一个创业公司能在短期内超越他们?考验我们创业者的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挑战自我。”
  在AI领域,李志飞认为公司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已经走在了业界前面。而过去八个月中,出门问问卖掉了10万台手表,营收超过一个亿,这在中国所有以AI为核心技术的公司中,是非常少见的。
  但同时,李志飞认为利益与风险一直并行,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很多“坑”。第二代智能手表独立3G、GPS、屏占比的改变对于天线将是巨大的挑战,甚至手表流量资费、激活等诸多问题,也许都会陆续出现。但在他看来,一个创业公司并不像开饭馆那样赚钱就行,开饭馆是一个静态的盈亏平衡,因为你第一天就能看到收益。而一个创业公司,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增长,盈利是需要逐渐递增的,拥有这种商业模式,才可以保持不断有迭代产品和技术。   除了有无畏的冒险精神,李志飞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理工科技术人员惯有的严谨和坚持。他说:“我从没想过去模仿别人,创业也不是谋生手段,更不是为了竞争而竞争。”但他觉得,一个技术型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一种综合性的力量,这其中包括创新精神,长线跟踪以及耐心。制定了目标以后,就不顾一切地去执行。这样一以贯之地去打磨产品,即便有人想去做这个产品,必然要走一遍他走过的路,而这,就自然形成了竞争壁垒。
  创业,需要一些理想主义


  统观全球,虽然一些技术为主导的公司收获了巨大的成功,比如IBM改造大型计算器做出了PC机,微软做出了微机操作系统,谷歌做出了很多优秀的语音翻译等产品,但是总体来说,世界上以技术为核心驱动,造出优秀产品的公司少之又少。这些公司通常积累过程比较缓慢,需要多年的积淀。同时由于科技的不确定性导致创业公司的财务、商业目标、营销路径都很难具体定义。李志飞坦言,创业维艰,能够一直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其实是一种千回百转必须达到目的的决心,是一种精神上的“理想主义”。
  李志飞对于这种理想主义的解读和实现方式,恰恰也是给那些技术大咖创业路上的几个含金量颇高的建议:
  1.主观意愿足够强大的心态。一定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情,不是为了糊口,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正愿意沉浸其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坚持,绝不能做出一个非常妥协的产品,或者半途而废。
  2.足够支撑技术的资金储备。尤其是完全创新、而非拷贝其他产品,希望将一项新技术以硬件的方式呈现和落地时,软件研发,硬件上的开模、验证、测试,以及供应链,电商,营销都需要庞大的长线投入。
  3.有共同理想的合作伙伴。做智能硬件,早期肯定无法实现量产。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可能会对这些“未来感”、“智造”的概念感到兴奋,但同时他们也非常现实。尤其是在AI领域,需要和合作伙伴分享去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的理想,有共患难的决心。
  4.商业模式需要阶段性产出。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型公司都能得到资本青睐,而得到投资以及持续性收益的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非常务实地推动技术去产生阶段性成果,千万不要“憋大招”。拿出门问问来说,就是明确在AI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不停地围绕它拓展。软件、操作系统、硬件……所有的商业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阶段性地产出。
其他文献
“知行合一”从2006年开始研究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注:《中外管理》—直沿用杜拉克)思想,至今已有11年;从2009年开始研究稻盛和夫思想,至今已有8年时间。多年管理咨询公司的经验
讲故事,巳成为管理者在面临转型需要统一思想时、高速成长需要培训新人时、落实战略需要执行给力时的重要领导技能,在此趋势下,《中外管理故事与哲理丛书》又添了两位企业伙伴。
和创业期相比,成长期企业具备了抵御一定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拥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从创业期跨越到成长期都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相当一部分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在短暂的高速扩张后,很快又陷入困境。  “成长病”的症状和病因  有研究人士对企业创业期走向成长期过程中的盲目扩张、管理缺失、创新匮乏等现象做过不少阐述,但这些现象的起因却很少引起重视:盲目扩张,是一些企业,特别是制造型、商贸型企
哲理的故事  几年前,吉列公司找到BBDO环球网络公司,请他们打造一个能唤起中国消费者重新使用手动剃须产品的广告。  中国可能是全球唯一“干剃(电动剃须)”占主导的市场。2006年“干剃”与“湿剃”的比例是5∶5,到2012年就降至7∶3。吉列在中国找过不少明星做代言和促销,但效果却不佳,消费者认为使用电动剃须产品方便又省时。  一天,负责该项目的策划总监金熙向女同事倒苦水,女同事安慰他说:“在我
有人说,让卓别林秒变希特勒的办法,就是拿走他头上那顶黑色小礼帽。
最近一段时间,互为竞品的三星Note7和iPhone7都正式推出。尤其三星,为了和iPhone7对标竞争,直接跨过Note6,将新款手机命名为Note7,竞争意味强烈。
据Trlendwatching(趋势观察)最近报道,越来越多的品牌愿意承担必要成本,来挑战社会顽疾。它们称之为“品牌牺牲”。Trendwatching给出三类“品牌牺牲”的例子:
哲理的故事:2012年时,诗步在日本早稻田上大学,正准备实习。她的实习老师给所有同学布置了一个任务:各自创建一个Facebook页面,以获得点赞数量为目的去经营这个页面。
“你相不相信有一天,保险公司可能不赚保单的钱了,而是赚保险数据的钱。”  “大数据是未来很多行业的一个终极目标,也是最终的盈利点。”  “你觉得驱动智能制造的什么?机器人?不,最终还是靠数据。”  采访之前,《中外管理》就从与王叁寿共事多年的助理那里了解到,王叁寿的思维跳跃性很强,爱思考,好像时刻都有新奇的想法冒出来。采访过程中,记者已然领会到他的非同寻常。  这些特点,与他今天的成就不无关系。 
2014年是中马建交40周年,马来西亚旅游局原本期望今年中国游客数量将创新高,不过,4月9日,马来西亚旅游部长阿齐兹承认MH370失联事件巳影响到中国赴马来西亚游客人数。并称“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