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差异化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的学费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大类的区分上,同一专业大类内其学费负担水平差距不大,但因专业小类、学校等级的不同,个人的收入水平、就业环境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提出了专业差异化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学费分级昀基础上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的效率,从公平角度出发,学费分级的实施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就业市场和完善的信用助学体制,使得低收入家庭不会因学费的上涨而放弃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关键词:专业 成本分担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7-156-02
  
  当前,高等教育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大众化及终身化,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在我国,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基本原因。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不同专业、不同等级学校的劳动者其收入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并且每个高校都存在报考热门、冷门的现象,但是在同一专业大类下的个人学费负担水平却大体相等,导致效率低下、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分配不公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高等教育对个人及家庭而言是数额较大的投资,因此对高等教育的性质、收益性、成本分担的合理性等从经济学视角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
  
  1 理论基础
  
  1.1 高等教育的产品属性
  社会产品按其特性,可以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即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指原有消费者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之间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存在竞争。从概念出发,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则为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是混合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类是具有竞争性但不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不具有竞争性但可排他。
  高等教育是一种偏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有以下理由:一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培养了人才,使全社会受益,具有非排他性,即不能排除他人从社会进步中获取收益,存在巨大的正外部性,但是高等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地区在资源配置上是竞争的;二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受益者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及其家庭,由于我国实行按高考成绩录取高校新生,同时个人因高等教育所获取的效用具有不可渡让的性质,因此高等教育很明显具有排他性,但是在一般情形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对本专业的教学资源的消费不存在竞争性,只有在拥挤时才会产生一定的竞争性。
  
  1.2 成本分担机制理论
  美国比较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在《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大学生》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会使政府、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受益,因此成本也应由他们共同承担。
  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办者,也是受益者,在经济增长、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等方面都获取了收益,因此政府应在受益范围内承担成本,学生进行教育成本分担是因为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后能获得更高的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非货币收益是指无法用货币的多少来衡量的收益,如更全面的思想观念、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更丰富的健康知识等,本文所指高等教育产生的个人收益即是货币收益,家长在经济承受范围内为其学生支付学费,除上述群体外,社会人士能直接或间接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也应负担相应成本。
  
  2 当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6年《关于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中明确学费的收取必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其核定的标准主要是按专业和学校类别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学费,但是在执行过程却过于简单化和明显的“一刀切”,仅仅是按专业大类进行统一水平的学费收取,并且不同等级的高校,比如重点大学、211工程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等,它们的收费标准差距较小,不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
  在现行的成本分担制度下,除艺术、医学、农林、师范外,高等院校内不同专业的学费差异不大,导致了以下现象:一是人才分布不均,大量的学生报考热门专业,即学校的强势专业或是就业好的专业,而相对冷门的专业则没有人学,但这些专业人才可能是政府、社会急需的,这就造成了人才供求的矛盾;二是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竞争,企业对就读不同等级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认可程度不同。工资支付意愿也不同,但学生之间却承担了类似的成本,不符合“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三是专业的不对口率上升,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2009届本科毕业生金融工程的专业对口率。为90%,会计学为84%,财务管理为8l%,税务为79%。从个人角度分析,专业的不对口使其损失了读大学的机会成本与支付的货币成本,并且在毕业后需增加对其他专业的成本投入,从政府角度分析,专业的不对口会造成人才的缺口,使财政支出降低效率:四是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下降,这里所说的社会评价包括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效用评价和企业对受教育劳动者的满意度评价,当前高校的经费主要是学费收入和政府对高校的生均拨款,高校缺少对学费的自主定价权,为了缓解高校的经费压力,高校通过扩招来增加经费来源,这就造成了盲目开设专业、专业建设不积极等现象,使得个人、企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降低。
  从收入角度看,个人愿意负担高等教育成本的盈亏平衡点是扣除机会成本之后的收益率为零,而且随着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增大,个人的成本负担意愿越高。相反,如果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与一般投资或社会贴现率相差无几,个人投资负担的意愿就不强。从现实情况看,高等教育收益率的高低受到专业、学校等级的影响。从麦克思研究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数据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中石油工程为3705元,税务为3226元,信息安全为3193元,德语为2980元,审计学为2786元,地理科学为2574元,应用物理学为2363元。2009届各类院校毕业生的失业人群中,“211”院校为8.8%,非“211”本科院校为11.5%,这说明不同的高校等级对学生的就业环境是有一定影响。因此,合理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应是根据专业间不同的收益率制定相应的成本负担比例。
  
  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改革建议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较大,低收入家庭对教育成本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就业市场不完全竞争、信用助学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热门专业学费的上涨会使得贫困学生丧失了就读高收益专业的机会,因此,专业差异化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必须有完善的信用助学体系和完全竞争化的就业市场作为前提。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相当于“工厂”,为社会提供人才,但由于各种差异,不同类高校、不同专业培养的学生其在社会 上的竞争力是不同的,体现了差异化的高等教育供需关系,因此在成本分担上也应使价格体现其市场化供需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在制定一条最高收费线的基础上,放宽高校对各自专业的设计与管理,实现专业差异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同时完善助学体系,例如根据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设置差异化的助学贷款,并且在学生无力还贷时学校、社会应承担余下还贷责任,学生有信用约束。
  为了更好的了解热门专业学费上涨对该专业需求的影响,调研小组向在杭高校大三、大四大学生发放了311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7份,在调研过程中,被问到热门专业学费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对该专业的选择时,有72.7%的被调查者选择不影响,而有27.3%的人选择会影响专业选择,这说明了,学生对热门专业的价值评价高于学费的现期支付,也说明了热门专业的价格上涨不会减少对该专业的需求,同时使27.3%的学生转向其他专业。从宏观角度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居民对学费的承受能力,二是受思想观念的影响,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使得居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缺乏弹性。
  差异化的成本分担机制主要靠价格来影响供求关系,它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这一功能会使资源供求达到一个动态性的均衡。假设对于学校而言,其专业设置、教学水平除受到学科自身的制约和教学规律的约束外,主要受到市场价格机制的制约,对学生而言,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除了个人偏好外,也主要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在达到均衡点的过程中,学校为了能获取社会的信任、较好的生源及较高的价格水平,会致力于专业的建设、在校生的培养,还能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公布更多的信息,使教育资源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还能促进监管的透明化。对应来说,学生在分数既定并且有充足的支付能力时,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合理规划现在及将来的现金流,理性选择专业,同时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较高的成本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较低的成本或一定的补贴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在制度上,差异化成本分担机制要求政府规定学费收取的上限,防止出现高校乱收费现象,各高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学科、专业的投资规律、成本效益特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制定学费,合理体现不同等级高校、不同专业间的个人收益规律,促进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对一些冷门但社会必需的专业,政府应适当的给予补贴,鼓励其发展。
  
  注释:
  ①麦克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
  参考文献:
  [1]龚刚敏,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与公共政策:基于财政学视角的解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干勤,中国高等教育个人投资负担水平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韩习祥,唐兴华,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机制与绩效管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 4]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5
  [5]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速评[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
其他文献
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是当前制造业面临的严重问题,其不仅影响了当代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幸福生活,同时影响到未来制造行业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绿色浪潮的来袭,我国已将绿色制造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为了保证绿色制造的顺利、有序发展,必须对绿色制造进行有效的监管,然而,我国现行监管模式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绿色制造产业发展新形势。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的、完备的、系统的绿色制造监管模式是我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产业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首先保障了粮食生产,才能实现农业的良性循环,才能成为所有非农产业的坚强后盾,才能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
近年来,安徽省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从实现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提升贫困地区基层服务能力、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等方面人手,综合实施健康脱贫工程,健康
摘要: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为背景,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有关产业集群的理论,指出产业集群团其强劲的竞争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竞争力,并以广东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问题导向是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医改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文章认为,为了全面实
期刊
期刊
一、总体要求rn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管
期刊
摘要:石油企业不同于其他任何企业,它是一个没有园墙的工厂,由于它的跨区域性和高度分散性,决定了它始终要和地方政府、部门及当地农民之问发生频繁的、大范固的交往活动。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经常性、频繁性地发生各类纠纷,这些纠纷和问题,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陷入困境,使企业的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地制约着企业健康、持续、有效发展。  关键词:纠纷 类型 原则 程序 方法  中图分类号:
目的 了解济宁市任城区居民基层首诊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基于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调查问卷展开面对面询问调查,收集到有效问卷242份.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