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订单班”为抓手,对校企合作办学和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校企合作的深入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践中,学校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企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大大提升了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学院与企业的深度交流和合作,赢得了社会青睐。
拓宽招生渠道 确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为确保“订单班”招生质量,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将“订单班”招生信息向社会公布,学生或家长可以通过企业网站或社会关系等对企业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和学院的招生部门或系部联系,了解具体情况。通过这种形式成立的订单班,学生在上学前就对今后的就业方向做出了长远的规划,有利于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与此同时,学校号召合作企业来校宣讲,在相近的专业或通用专业中选拔部分学生组成订单班。这种订单班因为学生已经在校上了两年学,对所学专业和行业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因而组成的订单班人数基本能够稳定,人员变动相对少,因而后续的教学和顶岗实习也比较容易组织。这种订单班的成立,是建立在学校和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丰厚的待遇,并有一定的上升通道。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校企双方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持下制定的,是在双方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量化成课程教学的过程来完成的。
此外,学校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考虑到存在着同一专业不同企业要求的情况,比如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订单班,通信运营、通信建设、通信维护的要求就不尽相同,因而对同一专业的不同“订单班”执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质量为本 正视教学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订单班”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和大二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及开展部分实训,这一阶段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是学校的专职教师;第二阶段是大三的第一学期,由企业人员和专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和实训管理,上课内容除了企业文化课外,主要是岗位实践课程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训内容也主要是在校企联办的实训室内进行;第三阶段是企业顶岗实训,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企业进行。
企业教师专业性强,教学性不足 企业教师在语言叙述及教学组织等环节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的技能令学生折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为学校通信专业讲授电缆接续和光缆接续的企业特聘教师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都是在通信行业举办的各类竞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的佼佼者,是通信行业的一面旗帜。虽然他们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上很难回答得清楚,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因而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企业教师流动性强,更换比较频繁 企业中能够参与教学的人员往往都是企业的骨干,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很难保证教学的时间要求。协调一周的时间让他们专门为学生上课或实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往的订单班教学中就出现过同一实训更换不同老师来上课的现象;而且因为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有教学经验的师傅因为工作的变化而不能继续从事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不得不临时选派学院专职教师代替企业老师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也给整个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不便。
学校专业教师力量亟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磨炼,学校已经锻炼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能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教学工作不但得到学生的褒扬,更得到了企业的好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经常被培训中心抽调为企业员工做培训,因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下企业锻炼,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与企业脱节的现象。
以市场为导向 改进“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因而人才培养的评价工作也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尤其是实践教学的评价工作。近几年,随着“订单班”数量的增多,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大三第一学期的课程考核采取校企双方共同出题考核的形式,学生成绩由平时考勤分(20%)、作业及课堂提问(20%)和期末考试(60%)三部分组成;企业参与的实训课程的考核由企业方制定并实施,但需报教务处备案。二是大三第二学期的考核采取企业评价、毕业论文和设计、技能鉴定证书三部分组成。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由企业根据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的考核方案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除了要完成的工作以外,还要自己选题和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同时还要参加技能鉴定,拿到技能鉴定证书(或与工作相关的其他证书)。
此外,大部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一年内,学校要进行就业追踪,由教务处、各系部和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三部门联合就业单位联系或座谈,了解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学习和生活,部分优秀学生还会被邀请回来给在校学生作报告并和相关专业负责人座谈,为修订下一届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帮助。
经过几年来的良好运行,“订单班”不但加深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使学校的招生和就业进入了良性循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的路是不是走得长远,订单班的运作是不是朝着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向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学校领导和企业高层之间经常性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校內专职教师的锻炼和提升等;二是要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业务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必须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双师型教师每年有充分的时间到企业学习和锻炼,完善企业学习和锻炼期间的待遇及津贴发放制度。出台奖励政策,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加大奖励力度。鼓励老师参加通信行业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为新进的大学生提供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通道,鼓励有能力的年轻教师考取通信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建立一支较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充实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才会切实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拓宽招生渠道 确立“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
为确保“订单班”招生质量,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将“订单班”招生信息向社会公布,学生或家长可以通过企业网站或社会关系等对企业有个大致的了解,也可以通过和学院的招生部门或系部联系,了解具体情况。通过这种形式成立的订单班,学生在上学前就对今后的就业方向做出了长远的规划,有利于学生就业观的形成。
与此同时,学校号召合作企业来校宣讲,在相近的专业或通用专业中选拔部分学生组成订单班。这种订单班因为学生已经在校上了两年学,对所学专业和行业都有了充分的认识,因而组成的订单班人数基本能够稳定,人员变动相对少,因而后续的教学和顶岗实习也比较容易组织。这种订单班的成立,是建立在学校和企业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丰厚的待遇,并有一定的上升通道。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文件。“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校企双方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主持下制定的,是在双方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将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量化成课程教学的过程来完成的。
此外,学校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考虑到存在着同一专业不同企业要求的情况,比如学校通信技术专业的订单班,通信运营、通信建设、通信维护的要求就不尽相同,因而对同一专业的不同“订单班”执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质量为本 正视教学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不足
“订单班”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一和大二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及开展部分实训,这一阶段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是学校的专职教师;第二阶段是大三的第一学期,由企业人员和专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和实训管理,上课内容除了企业文化课外,主要是岗位实践课程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实训内容也主要是在校企联办的实训室内进行;第三阶段是企业顶岗实训,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在企业进行。
企业教师专业性强,教学性不足 企业教师在语言叙述及教学组织等环节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的技能令学生折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为学校通信专业讲授电缆接续和光缆接续的企业特聘教师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都是在通信行业举办的各类竞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的佼佼者,是通信行业的一面旗帜。虽然他们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上很难回答得清楚,但丝毫没有影响学生对他们的崇拜,因而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企业教师流动性强,更换比较频繁 企业中能够参与教学的人员往往都是企业的骨干,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很难保证教学的时间要求。协调一周的时间让他们专门为学生上课或实训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往的订单班教学中就出现过同一实训更换不同老师来上课的现象;而且因为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有教学经验的师傅因为工作的变化而不能继续从事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不得不临时选派学院专职教师代替企业老师上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也给整个教学组织带来很大的不便。
学校专业教师力量亟待加强 经过多年的磨炼,学校已经锻炼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能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教学工作不但得到学生的褒扬,更得到了企业的好评。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有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经常被培训中心抽调为企业员工做培训,因而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下企业锻炼,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与企业脱节的现象。
以市场为导向 改进“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评价机制
“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因而人才培养的评价工作也应该由双方共同承担,尤其是实践教学的评价工作。近几年,随着“订单班”数量的增多,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大三第一学期的课程考核采取校企双方共同出题考核的形式,学生成绩由平时考勤分(20%)、作业及课堂提问(20%)和期末考试(60%)三部分组成;企业参与的实训课程的考核由企业方制定并实施,但需报教务处备案。二是大三第二学期的考核采取企业评价、毕业论文和设计、技能鉴定证书三部分组成。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由企业根据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的考核方案给学生一个综合评价。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除了要完成的工作以外,还要自己选题和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论文和设计,同时还要参加技能鉴定,拿到技能鉴定证书(或与工作相关的其他证书)。
此外,大部分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一年内,学校要进行就业追踪,由教务处、各系部和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三部门联合就业单位联系或座谈,了解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学习和生活,部分优秀学生还会被邀请回来给在校学生作报告并和相关专业负责人座谈,为修订下一届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帮助。
经过几年来的良好运行,“订单班”不但加深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使学校的招生和就业进入了良性循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同时,学校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的路是不是走得长远,订单班的运作是不是朝着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向发展,必须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学校领导和企业高层之间经常性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企业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校內专职教师的锻炼和提升等;二是要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业务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必须出台相关政策确保双师型教师每年有充分的时间到企业学习和锻炼,完善企业学习和锻炼期间的待遇及津贴发放制度。出台奖励政策,对年度考核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加大奖励力度。鼓励老师参加通信行业举办的各类技能大赛。为新进的大学生提供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通道,鼓励有能力的年轻教师考取通信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建立一支较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充实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才会切实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