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快速发展背景下导致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是流向城市打工的人群。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特点上呈现出认知偏差、情绪消极、人格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为此,教师要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带来的危害,并在教学实际中给予留守儿童关注和指导,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生活,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教育辅导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即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的儿童,留守儿童的形成与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随着经济发展有持续升高的迹象。农村留守儿童在正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出现较多的问题。作为教师,只有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心理问题,才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指引。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指导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本应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在获得亲情的同时,也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年纪,他们的父母却到外地上班了,导致他们成为了心理上的“孤儿”。在这种心理状态下,造成了他们认知偏差、心理胆怯、行为乖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1.认知存在偏差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偏差,体现为他们看待事物的的眼光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在他们看来,爸爸妈妈选择外出务工,是对自己的讨厌,所以,在他们的心理认为父母抛弃了自己。并且在父母的务工思想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对上学也产生了消极的认知,认为读书无用,将来自己也要外出打工谋生等等。在众多的因素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情绪较为消极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是多样的,多数留守儿童是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的,部分留守儿童是跟着亲戚生活的,还有部分是跟着姐姐或哥哥生活的。在缺乏父母的教育与指导下,留守儿童都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有的体现为抑郁、焦虑,有的体现为敏感、偏执,还有的体现为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的种种心理问题和他们与父母的分离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与父母的分离时间越久,他们的这种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3.人格明显障碍
研究发现,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与约束,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这些障碍的类型也有精细的划分。从类型上说,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攻击型的人格,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无法顺利交流的人,留守儿童习惯让别人迁就自己,稍有不顺心就有攻击他人的冲动;另一种是畏缩型人格,表现为因为缺少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留守儿童在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就会产生退缩心理,长期的退缩心理让留守儿童甚至产生不自信的心理,总认为自己不行,打压学生的上进心理。
4.人际关系紧张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也是很突出的,体现为,他们无法与同龄人正常交流,他们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更渴望得到同龄人对自己的迁就,而不希望对同龄人付出,不利于友谊的建立与维持。因为在早期的成长中,幼儿与成人之间没有形成一种长久的交流和信任关系,一旦与外界人进行交流,留守儿童的心依然难以打开,不利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要引起学校和留守儿童家长的重视,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担起一定的教育指导责任,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做健康快乐的学生。
1.学校担起教育重则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师应为班级的留守儿童建立成长袋,对他们的成长环境进行追踪和记录,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后,学校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和支持,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进行化解。教师要告诉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就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如果能正确认识到父母外出的事实,就可以用理解的心态对待父母,提升对父母的爱和情感,降低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几率。
2.家庭给予情感辅导
父母要给予留守儿童极大的支持,减少对留守儿童心理的伤害,一方面,父母要尽量减少双方都外出的比例,家中要留下父亲或母亲照顾孩子,让他们体验到家人的关爱。另一方面,父母即便在外出打工期间,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等问题。如此,孩子体会到家人的关心,其内心是温暖的,自然心理问题就减少了。
3.社会给予监督关怀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長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各个机构要做好儿童的成长指引工作,比如政府要做出实际的指引,让社会各团体做好儿童成长的正面引导工作,减少负面因素对儿童的错误指引。尤其是在农村做好保护儿童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群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弊端,给予这批特殊儿童以指引和辅导。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只有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嘉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01):37-42.
[2] 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88-91.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教育辅导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即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的儿童,留守儿童的形成与我国改革开放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随着经济发展有持续升高的迹象。农村留守儿童在正需要父母陪伴的年纪却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出现较多的问题。作为教师,只有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心理问题,才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做出指引。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指导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农村留守儿童本应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在获得亲情的同时,也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年纪,他们的父母却到外地上班了,导致他们成为了心理上的“孤儿”。在这种心理状态下,造成了他们认知偏差、心理胆怯、行为乖张、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1.认知存在偏差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偏差,体现为他们看待事物的的眼光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在他们看来,爸爸妈妈选择外出务工,是对自己的讨厌,所以,在他们的心理认为父母抛弃了自己。并且在父母的务工思想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对上学也产生了消极的认知,认为读书无用,将来自己也要外出打工谋生等等。在众多的因素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情绪较为消极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是多样的,多数留守儿童是跟着祖父母一起生活的,部分留守儿童是跟着亲戚生活的,还有部分是跟着姐姐或哥哥生活的。在缺乏父母的教育与指导下,留守儿童都存在较多的心理障碍,有的体现为抑郁、焦虑,有的体现为敏感、偏执,还有的体现为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的种种心理问题和他们与父母的分离时间有很大的关系。一般与父母的分离时间越久,他们的这种心理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
3.人格明显障碍
研究发现,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与约束,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这些障碍的类型也有精细的划分。从类型上说,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攻击型的人格,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无法顺利交流的人,留守儿童习惯让别人迁就自己,稍有不顺心就有攻击他人的冲动;另一种是畏缩型人格,表现为因为缺少家人的支持和帮助,留守儿童在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就会产生退缩心理,长期的退缩心理让留守儿童甚至产生不自信的心理,总认为自己不行,打压学生的上进心理。
4.人际关系紧张
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也是很突出的,体现为,他们无法与同龄人正常交流,他们在与同龄人交往中更渴望得到同龄人对自己的迁就,而不希望对同龄人付出,不利于友谊的建立与维持。因为在早期的成长中,幼儿与成人之间没有形成一种长久的交流和信任关系,一旦与外界人进行交流,留守儿童的心依然难以打开,不利于他们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要引起学校和留守儿童家长的重视,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担起一定的教育指导责任,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做健康快乐的学生。
1.学校担起教育重则
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师应为班级的留守儿童建立成长袋,对他们的成长环境进行追踪和记录,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在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后,学校教师要给予留守儿童关爱和支持,让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进行化解。教师要告诉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就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和考验,如果能正确认识到父母外出的事实,就可以用理解的心态对待父母,提升对父母的爱和情感,降低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几率。
2.家庭给予情感辅导
父母要给予留守儿童极大的支持,减少对留守儿童心理的伤害,一方面,父母要尽量减少双方都外出的比例,家中要留下父亲或母亲照顾孩子,让他们体验到家人的关爱。另一方面,父母即便在外出打工期间,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等问题。如此,孩子体会到家人的关心,其内心是温暖的,自然心理问题就减少了。
3.社会给予监督关怀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成長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各个机构要做好儿童的成长指引工作,比如政府要做出实际的指引,让社会各团体做好儿童成长的正面引导工作,减少负面因素对儿童的错误指引。尤其是在农村做好保护儿童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群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成长弊端,给予这批特殊儿童以指引和辅导。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只有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嘉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9,34(01):37-42.
[2] 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