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社区养老设施的适老化改造设计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ha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成都市茶店子街道社区养老中心的实践探究,深入了解城市既有社区养老设施的重要性以及关键性难点,并结合实地考察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以点代面,进一步对既有社区养老设施的改造设计提供借鉴经验与发展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既有社区;养老设施;适老化改造
  从1999年开始,中国就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据全国老龄办统计的数字,到2020年我国老龄化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①在老龄化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成都地区的老龄化速度也不容小觑,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全市户籍人口12277304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598855人,占总人口的21.17%。②数据表明我国老龄化呈现大规模、高速度、高龄化、各地差异大等特点,老龄化工作有待完善。
  政府对养老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不断完善,使社区养老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社区养老因其具有居家环境熟悉、距离较短、资源优化整合、小而全等特点,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既有社区广泛地分布在城市核心区域,并且建成时间较早,居住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高于新建成小区。同时,这里历史较久,老旧房屋众多,居住环境相对落后,土地资源紧张。发展社区养老设施大多只能以既有社区老旧建筑作为基础,空间设计受到严重制约,技术难度较大。我国现行颁布的大多数建筑标准和规范只适用于新建建筑设施,缺乏对既有社区养老设施建设的指导,因此急需对其研究与完善。
  2018年7月,笔者对成都市几家大型社区养老中心进行实地走访和考察,最终选取成都市茶店子街道社区养老中心作为蓝本进行调查与研究。其建设适逢既有社区养老中心的深入研究,兼具项目定位、建设条件、建造方式的典型性,对未来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建设条件分析
  (一)所在街道及原有建筑基本情况
  茶店子街道社区养老中心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五里墩支路198-210号,隶属于奥林社区,该小区老年人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因建设年代较早,住房面积较小,高龄化和空巢化现象明显。近年来,奥林小区也根据自身的环境特点,对小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进行完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将具有小型化、分散化特点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在既有社区建筑中,既缓解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也更加高效地利用了已有建筑。社区养老中心作为重要的硬件设施,属于综合类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了日托、康复、心理辅导、餐饮、文体娱乐等服务。社区养老中心的原有建筑以前是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大楼,后因功能和布局上的改变,对一半面积的居委会大楼做了简单的分隔,作为养老设施使用。该养老中心现有建筑为三层,拥有一个小型庭院,一层为接待以及主要公共空间。二层主要为为自理老人住房。三层主要为半失能、失能老人住房(图1)。
  (二)环境优势——区位选址便利
  社区养老中心所在的五里墩街道位于奥林社区核心区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街道,这里菜市场、超市、医院、体育中心、地铁等各类设施齐全,道路通达性较好,历史氛围浓厚。建设用地临近五里墩支路,与奥林小区各单元住户相接,交通方便。用地周边综合资源整合较好,且主體建筑空间较好,对室内外改造均较为有利。总体而言,项目选址的通达性较好,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拥有一定环境优势。
  (三)主要难点——空间设计条件苛刻
  由于周边建筑密集,既有建筑与社区居委会大楼仅采取了简单的分隔,居委会功能较为复杂,对社区养老中心的采光、隔音等带来极大挑战。同时,原有建筑加建交通核部分设计不合理导致使用率较低,并且降低了安全性。此外,社区养老中心内部空间划分以及配套辅助设施设置还需改进与完善。街道市政基础薄弱,养老中心毗邻街道附近设置有垃圾中转站,路边停放有大量垃圾收集车,严重制约了项目所需的配套设施设计。总而言之,项目建设条件复杂,原有建筑内部布局较为不合理,适老化改造难度较大(图2、图3)。
  (四)适老化改造原则
   根据社区养老中心现有条件的特殊性,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首要保证的是老年人的安全与健康,以实地情况和区位优劣为基础,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其中部分适老化改造设计方法对将来同类改造建设具有启迪性。
  二、适老化改造关键难点一:合理安排内部空间布局
  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的主要难点是原来社区养老中心的用地面积狭小,空间布局局促,功能要求复杂,但是依旧有诸多功能的缺失,给老年人的晚年养老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功能需求集约整合,高效利用空间。在实地调研之初,既有社区养老中心功能尚未完善,养老中心的功能需求与有限的建筑面积形成很大矛盾。在改造设计中通过分析和梳理,对空间功能进行了大幅优化,将功能整合,空间分时利用,并调整了面积分配。
  将咨询服务、访客登记、来宾接待等部分功能与门厅服务台合并,形成公共服务大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一楼优化门厅服务,形成封闭式门厅,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减小气候对建筑内部的影响。增设职能办公面积,提高办公效率,有效地精简管理团队,节省运营成本。三楼失能失智老人集中照料,提高效率和老人的安全性,将浴室和洗衣房、晾衣房布局优化,增设休闲阅读功能,提高空间品质(图4)。
  空间分时利用。通过餐厅兼综合活动厅、楼梯间和走廊兼展厅、阅读室兼会议室等方法,使主要公共空间达到较高利用率,很大程度上促进空间高效利用。以餐厅兼综合活动厅为例:在用餐期间,将桌椅相对独立地布置,供就餐使用;在其他时间,可改变桌椅布置方式,兼休闲聚会、讲座、会客使用;因为餐厅空间开放,需要时还可以结合后院休闲康复训练使用,一定程度上增大空间使用率以及服务人数。
  最大化利用优势,提高空间品质。由于社区养老中心所处社区历史较早,很多建筑具有浓郁的历史感,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间上的改造。同时,社区养老中心需要提供多达十余项的服务功能,因此必须最大化地挖掘内部空间潜力。在设计上充分利用原有社区建筑面积,满足丰富多样的功能需求。原先十分开敞的门厅使得外部气候对内部影响很大,夏季增大空调的使用负荷,冬季影响室内保温,而通过改造设计的门厅具有凝聚核心的作用,也减少了外界对建筑内部的干扰。将康复治疗设置在门厅位置,一方面对内方便管理与照料,另一方面可以展现给来访者养老中心提供的专业细心全面的照料。将原来三楼的浴室和阳台进行优化,更加合理地利用空间,使老人如厕、洗澡、晾洗衣物更加方便,线路简短高效。增设棋牌与阅读功能空间,使得老人娱乐选择多样。为进一步增大绿化休闲面积,合理利用屋顶平台,并将交通核连接到顶部,方便老人到达,既高效地利用了建筑面积,又为老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屋顶平台阳光充沛,通风较好,景观植被喜人,适合进行绿色自然康复治疗,四季常绿的景观植物也为周边居民增添了一抹绿意。屋顶室外活动场所的设置,与建筑内部的集约密集的活动空间形成对比,交通可达性的改善,让室外活动区域易于到达。   三、适老化改造关键难点之二:
  改善既有社区建筑条件
  改善既有社区养老中心建筑条件应对的主要难点是与之相邻的建筑相对密集,对既有建筑的疏散具有一定程度影响。
  改善区位条件,增强安全疏散。该建筑位于社区内部,原先在门厅前方设置有小型景观庭院和门厅入口,但是由于面积有限,使得疏散通道宽度过窄,存在一定的消防隐患。优化改造后增大了疏散宽度,在一楼餐厅兼综合活动厅增设了消防通道,进一步减少了安全疏散的不利因素。且原先建筑的交通疏散楼梯采光较差,改造设计后的楼梯在增加了一定量自然采光的同时,加强了人工采光的强度,解决了楼梯采光导致的疏散难题,有效保证了老年人的安全疏散。
  注重低碳环保,完善设施设备。改造后的建筑封闭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能够节省一部分能源的损耗,并且增大了建筑的绿化面积,使既有建筑的生态环境得到优化。虽然社区养老中心位于五里墩支路,但是由于其主入口是通过主干道延伸的胡同小道,其最窄处不足 4m,为消防安全带来很大挑战。在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多方位设置消防设施,在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消防喷淋、消火栓等。
  四、适老化改造关键难点之三:营造适老生活环境
  营造适老生活环境应对的主要难点是需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以及行为需求,使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得到满足与尊重,让老人安享舒适的生活。
  组织无障碍交通流线。在改造设计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完善无障碍交通流线,其中包括设置电梯,方便垂直交通;各公共空间之间增加开放性,增强老人之间的交流,避免人流拥挤,方便安全疏散;设计多条交通流线,使得交通通达性增强 ;在一些关键交通上设置轮椅回转半径;尽量避通道高差,减缓主要出入口的高差,在门厅入口设置步行台阶的同时兼顾无障碍坡道以便乘坐轮椅的老人通行。
  注重适老精细化设计。局部细节设计是营造适老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点,设计过程中在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的选择等诸多方面都深入地融入适老化的理念,采取了防滑木地板、连续扶手、软质圆角家具等设计。本方案主要在色彩、声音、造型和材质等方面进行了适老化设计,增强对信息的传递强度,使老年人及时收到信息。首先,解决的是空间功能较多、老年人难以分辨的困难,在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差异感较强的颜色,如餐厅采用绿色系,服务大厅采用橙色系,卫生间和淋浴间采用黄色系,同时扩大卫生间、就餐、电梯按钮等标识的尺寸,帮助老年人辨认与确定方位。另外为了减少因层高带来的压迫感,在天花的选择上尽量不采用高厚度吊顶,并且采用浅色涂料,增加漫反射的强度。加上灯光照明的优化,使整个空间的品质得到提升,让老年人有更好的舒适体验感。其中设计好坏在卫生间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本次改造中,将洗手台下方挑空,降低镜面的高度,并且设置明显的扶手,提高安全性,并且卫生间隔间均采用软性的浴帘,给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方便,并且使其可以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图5)。
  营造温馨的居家环境。正是由于社区养老中心小而全的优势,在设计上很好地把握了氛围的营造,削减机构感,创造家的感觉,结合川蜀地区独有的地域特色。探寻社区养老设施独有的空间魅力。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大体采用开放的形式,并且增加了文体娱乐休闲的空间面积,更好地方便老人之间,以及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为老人晚年的生活提供愉悦的氛围。首先,餐厅等主要活动空间采用开放形式,在家具摆放上,采用多元化灵活组织的形式,营造家的感觉。在陈列装饰上,将川蜀地区的茶文化,以及川剧等特色元素融入空间设计之中,营造亲切熟悉的氛围。墙面装饰绘画作品,以大量富有地域特征的亲切场景呼应原居养老的在地性,使老年人感到熟悉而温暖。在二楼设置有特殊的照料房,采用的是可折叠式上下床,方便刚来养老中心居住的老人获得家人的陪伴,或者有長工及时地对老人进行照料,体现出温暖的关怀之情(图6)。
  五、展望与建议
  社区养老设施的改进与完善是中国养老服务体系需要解决的重点。城市既有社区养老中心在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紧要关头成为重点与难点。因为其普遍具有功能需求众多且全面,而设施建筑面积却十分有限的问题。因此对未来的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于设计师而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应对既有建筑的改造难点和劣势,优化整合功能,打造开放空间,高效利用有效面积,营造居家氛围。对管理与监管者而言,应该深入地了解老年人的身心特点以及行为需求,针对性地完善改造类养老设施的体系与规范,制定相应的评价和监管标准,推动养老模式趋向成熟发展,对于关键性技术和设备进行核心研发,反复总结设计经验,避免在未来的大批量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
  注释:
  ①全国老龄办:中国经济的人口图谱 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69715.html
  ②全国老龄办:成都市2015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http://www.cncaprc.gov.cn/contents/37/174529.html
  参考文献:
  [1]齐金凤.养老社区户外景观适老化设计[D].东南大学,2017.
  [2]汪瑞,高原.关于适老型智能卫浴空间的探索[J].美与时代(上),2015,(7).
  [3]邢健.智能化背景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7,(1).
  [4]周燕珉.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5]周燕珉.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2[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6]鞠秀蕾,付秀华.养老建筑开敞空间适老化设计初探[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7,(6).
  [7]张新宇.老年人建筑设计浅谈[J].山西建筑,2009,(19).
  [8]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当前,无线通信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同时其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样也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要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开展更大的变革,而正是因为这种技术的发
对天然锡中子反应的实验数据评价,并用光学模型,带宽度涨落修正的豪泽-费许巴哈理论以及平衡前发射的蒸发模型,计算了入射能量为1-20MeV的中子与锡核相互作用的反应数据。计算结果与评价
直接依据扁铲侧胀原位测试成果,提出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并结合某国际机场特大面积堆载预压工程原型试验,在长期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分层沉降等监测
以"相贯线"为例,论述了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中所涉及的有关技术,进一步阐述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本文对两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和控制参数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参数对结构的地震响应有很大影响,通过合理设计,高效阻尼控制装置能充分利用体系中子结
化隆县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人群逐年增加,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但目前也存在政策资金量与工作需求相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跟不上工作内容的
从药茴香全草首次分离得到10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分析鉴定为γ-谷甾醇「Ⅰ」。十六烷酸「Ⅱ」,十八烷酸「Ⅲ」,氧化前胡内酯「Ⅳ」,东莨菪内酯「Ⅴ」,富马酸「Ⅵ」,没食子酸惭
分别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的EL-CENTRO波、上海人工波和南海波,对15层1:7缩尺的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现象分析、模型试验地震反应研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监测对象,进而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如何做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几点心得体会。
提出了相对熵的概念,并讨论了熵概念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