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袋栽黑木耳在漫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管理稍有不慎,会引发生理性病害。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同一种病害发病率极高,危害严重。但此类病害可控可防,而且效果明显。
【关键词】黑木耳;袋栽;生理病害;诊断
袋栽黑木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不协调的环境因子引起的,如果栽培过程的每一个环境都能认真细致的管理,就能有效的预防这类病害的发生。我们在参考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及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袋栽黑木耳的生理病害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归纳如下。
1.菌丝生长缓慢
1.1病状
木耳菌袋内菌丝生长稀少、缓慢。纤弱无力。
1.2发病原因
①水分失调;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易引起菌丝吸水膨胀,严重时可引起菌丝死亡;含水量过低时,培养料营养难以转化,造成菌丝营养缺乏,同时低水分可造成菌丝干枯、生长停止。②酸碱度失衡;培养料酸碱度过大或过小(PH值高于8或低于4),对菌丝生长不利,严重时可导致菌丝死亡。③氧气缺乏;培养室内通风不良,严重缺氧时,菌丝不能正常吸收氧气而窒息,其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1.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分;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使之保持在50%~70%之间,为黑木耳菌丝体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②调整酸碱度;木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5~6.5,严禁过高或过低。③加强管理;加强培养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管理,为木耳菌丝正常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
2.菌丝衰老
2.1病状
木耳菌袋生长到一定程度,遇上高温,会大量吐黄水,进而菌袋变软,失去使用价值。
2.2发病原因
①菌丝老化;培养料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速度慢,生长期延长导致老化,失去活力。②温度过高;菌丝处在30℃以上的高温,会使分泌的水解酶失去活性,同时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时空,代谢紊乱,生命力丧失。
2.3防治方法
①合理安排茬口;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使木耳菌袋出耳时有适宜的菌龄(40~50d),切勿在木耳菌丝未达生理成熟时就开袋出耳,同时,也不能使木耳菌丝过于老化。②控制温度;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能高于30℃和低于18℃,以确保培养室温度能满足木耳菌丝体生长发育。
3.珊瑚耳
3.1病状
木耳子实体耳朵中心有硬块,木耳变成珊瑚状,子实体不开片。
3.2 发生原因
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通风不良会使二氧化碳逐渐积累,过多的二氧化碳可在培养基中溶解而生成碳酸、碳酸氢盐,对菌丝造成毒害。②光照强度不够;光照强度低于400Lx,木耳子实体生长失衡,也极易引起此病的发生。
3.3防治方法
①精细菇棚管理,做好通风换气工作。②提高光照强度,确保光强在400lx以上。
4.烂袋
4.1病状
木耳菌袋划口开始出耳后不久,袋内积水,菌丝会因通气不良而死亡,随之菌袋腐烂。
4.2发生原因
木耳菌袋划口后,担心划口处菌丝失水,大量向菌袋喷水,使菌袋划口处严重积水,从而导致菌丝缺氧死亡。
4.3防治方法
①规范划口技术;木耳菌袋划口宜采用“V”字型口,减少多余水分进入菌袋,并且划口宜小不宜大,两边长1,5~2.0cm,夹角50~70度,最好采用大头针刺孔。②提高空气湿度;木耳菌袋划口后,每天在棚内的地面、空间喷雾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使之迅速形成耳芽。切勿直接向菌袋喷水,以防造成烂袋。
5.烂耳
5.1病状
木耳子实体分化出耳片后,从耳根或边缘逐渐变软,进一步就会自溶腐烂,流出乳白色、黄色或粉红色粘稠状汁液。耳穴腐烂后,即不再出耳,一般可导致产量损失20%~90%。
5.2发生原因
木耳烂耳是因为细胞充水而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造成烂耳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湿度过大;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的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内的营养物质,使之实体趋于衰老,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易腐烂。②温度过高,在温度过高时。特别是在湿度较大、光照和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子实体溃烂。③培养科PH值与温差;PH值过高或过低,温度过大等也是造成烂耳的原因。
5.3防治方法
①选好而场;所先而场必须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和光照供给等是预防烂耳的前提。②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后停止喷水养菌3~5d后,再进行管理出耳。
6.耳片黄化
6.1病状
木耳耳片能正常发育及长大伸展,厚度尚可,但耳片颜色看上去透亮不黑,并洛带黄色。
6.2耳片颜色浅而发黄,主要原因是棚内光照强度过低,耳片不能正常形成黑色素
选用品种不当也会引起这种病。
6.3 防治方法
①提高光照强度;搞好菇棚遮阴设施,使木耳处在三分因七分阳的光照环境中为好。研究发现;木耳子实体在15lx一下的光照条件下,呈现白色;在200~400lx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健壮、肥厚、色黑。因此,木耳耳片出现后,在保证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覆盖物,给予充足的散射光。②合理选种;选择适宜的木耳菌株,袋料栽培和原木栽培的菌株未经试验绝不能混用。③及时补光;如发现木耳颜色浅而发黄,应及时给予充足的散射光,颜色会逐渐变黑。
7.薄片耳
7.1病状
木耳子实体开片早,耳片薄而小,颜色浅,质量差。
7.2发生原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低;培养料含水量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菌丝分解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丧失。②培养料营养缺乏;培养料营养缺乏,不能供给子实体充足的营养,子实体不充实而形成薄片耳。③菌丝老化;菌袋内菌丝老化,生活能力减弱,不能供给子实体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④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使木耳子实体生长速度加快,子实体内干物积累不够就已迅速长大。
7.3防治方法
①严格按要求配料;加强制袋期管理,按配方要求对料,控制培养料PH值、含水量、碳氮比、酸碱度等指标在适宜水平。②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做好菇棚日常管理工作,控制好棚内温、光、气、湿等生态因子,为生产优质木耳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科]
【参考文献】
[1]龚镇杰.黑木耳袋料栽培中常见的问题于对策[J].北方园艺,2010(6).
[2]丁湖广.黑木耳长耳阶段如何巧管理[J].特種经济动植物,2006(11).
[3]崔学昆.不同喷水方法对黑木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
[4]张春凤.黑龙江黑木耳优良菌株筛选研究[J].均物学报,2014(2).
[5]秦淑文.地栽黑木耳高产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3).
[6]戴肖东.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生产技术分析与探讨 [J].中国林副特产,2014(1).
[7]刘岩岩.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
【关键词】黑木耳;袋栽;生理病害;诊断
袋栽黑木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不协调的环境因子引起的,如果栽培过程的每一个环境都能认真细致的管理,就能有效的预防这类病害的发生。我们在参考了相关专家的意见及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袋栽黑木耳的生理病害诊断方法及防治技术归纳如下。
1.菌丝生长缓慢
1.1病状
木耳菌袋内菌丝生长稀少、缓慢。纤弱无力。
1.2发病原因
①水分失调;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易引起菌丝吸水膨胀,严重时可引起菌丝死亡;含水量过低时,培养料营养难以转化,造成菌丝营养缺乏,同时低水分可造成菌丝干枯、生长停止。②酸碱度失衡;培养料酸碱度过大或过小(PH值高于8或低于4),对菌丝生长不利,严重时可导致菌丝死亡。③氧气缺乏;培养室内通风不良,严重缺氧时,菌丝不能正常吸收氧气而窒息,其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1.3防治方法
①调节水分;调节培养料含水量,使之保持在50%~70%之间,为黑木耳菌丝体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②调整酸碱度;木耳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5~6.5,严禁过高或过低。③加强管理;加强培养室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管理,为木耳菌丝正常生长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
2.菌丝衰老
2.1病状
木耳菌袋生长到一定程度,遇上高温,会大量吐黄水,进而菌袋变软,失去使用价值。
2.2发病原因
①菌丝老化;培养料含水量过低,菌丝生长速度慢,生长期延长导致老化,失去活力。②温度过高;菌丝处在30℃以上的高温,会使分泌的水解酶失去活性,同时细胞膜结构受到破坏,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时空,代谢紊乱,生命力丧失。
2.3防治方法
①合理安排茬口;合理安排栽培季节,使木耳菌袋出耳时有适宜的菌龄(40~50d),切勿在木耳菌丝未达生理成熟时就开袋出耳,同时,也不能使木耳菌丝过于老化。②控制温度;发菌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能高于30℃和低于18℃,以确保培养室温度能满足木耳菌丝体生长发育。
3.珊瑚耳
3.1病状
木耳子实体耳朵中心有硬块,木耳变成珊瑚状,子实体不开片。
3.2 发生原因
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通风不良会使二氧化碳逐渐积累,过多的二氧化碳可在培养基中溶解而生成碳酸、碳酸氢盐,对菌丝造成毒害。②光照强度不够;光照强度低于400Lx,木耳子实体生长失衡,也极易引起此病的发生。
3.3防治方法
①精细菇棚管理,做好通风换气工作。②提高光照强度,确保光强在400lx以上。
4.烂袋
4.1病状
木耳菌袋划口开始出耳后不久,袋内积水,菌丝会因通气不良而死亡,随之菌袋腐烂。
4.2发生原因
木耳菌袋划口后,担心划口处菌丝失水,大量向菌袋喷水,使菌袋划口处严重积水,从而导致菌丝缺氧死亡。
4.3防治方法
①规范划口技术;木耳菌袋划口宜采用“V”字型口,减少多余水分进入菌袋,并且划口宜小不宜大,两边长1,5~2.0cm,夹角50~70度,最好采用大头针刺孔。②提高空气湿度;木耳菌袋划口后,每天在棚内的地面、空间喷雾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使之迅速形成耳芽。切勿直接向菌袋喷水,以防造成烂袋。
5.烂耳
5.1病状
木耳子实体分化出耳片后,从耳根或边缘逐渐变软,进一步就会自溶腐烂,流出乳白色、黄色或粉红色粘稠状汁液。耳穴腐烂后,即不再出耳,一般可导致产量损失20%~90%。
5.2发生原因
木耳烂耳是因为细胞充水而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造成烂耳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湿度过大;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的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内的营养物质,使之实体趋于衰老,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易腐烂。②温度过高,在温度过高时。特别是在湿度较大、光照和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子实体溃烂。③培养科PH值与温差;PH值过高或过低,温度过大等也是造成烂耳的原因。
5.3防治方法
①选好而场;所先而场必须配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加强栽培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和光照供给等是预防烂耳的前提。②及时采收;耳片接近成熟,应及时采收,采收后停止喷水养菌3~5d后,再进行管理出耳。
6.耳片黄化
6.1病状
木耳耳片能正常发育及长大伸展,厚度尚可,但耳片颜色看上去透亮不黑,并洛带黄色。
6.2耳片颜色浅而发黄,主要原因是棚内光照强度过低,耳片不能正常形成黑色素
选用品种不当也会引起这种病。
6.3 防治方法
①提高光照强度;搞好菇棚遮阴设施,使木耳处在三分因七分阳的光照环境中为好。研究发现;木耳子实体在15lx一下的光照条件下,呈现白色;在200~400lx的光照条件下,子实体生长健壮、肥厚、色黑。因此,木耳耳片出现后,在保证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覆盖物,给予充足的散射光。②合理选种;选择适宜的木耳菌株,袋料栽培和原木栽培的菌株未经试验绝不能混用。③及时补光;如发现木耳颜色浅而发黄,应及时给予充足的散射光,颜色会逐渐变黑。
7.薄片耳
7.1病状
木耳子实体开片早,耳片薄而小,颜色浅,质量差。
7.2发生原因
①培养料含水量低;培养料含水量过低,使酶的活性降低,菌丝分解利用营养物质的能力丧失。②培养料营养缺乏;培养料营养缺乏,不能供给子实体充足的营养,子实体不充实而形成薄片耳。③菌丝老化;菌袋内菌丝老化,生活能力减弱,不能供给子实体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④温度过高;温度过高使木耳子实体生长速度加快,子实体内干物积累不够就已迅速长大。
7.3防治方法
①严格按要求配料;加强制袋期管理,按配方要求对料,控制培养料PH值、含水量、碳氮比、酸碱度等指标在适宜水平。②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做好菇棚日常管理工作,控制好棚内温、光、气、湿等生态因子,为生产优质木耳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科]
【参考文献】
[1]龚镇杰.黑木耳袋料栽培中常见的问题于对策[J].北方园艺,2010(6).
[2]丁湖广.黑木耳长耳阶段如何巧管理[J].特種经济动植物,2006(11).
[3]崔学昆.不同喷水方法对黑木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
[4]张春凤.黑龙江黑木耳优良菌株筛选研究[J].均物学报,2014(2).
[5]秦淑文.地栽黑木耳高产技术要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4(3).
[6]戴肖东.大兴安岭地区黑木耳生产技术分析与探讨 [J].中国林副特产,2014(1).
[7]刘岩岩.北方林下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