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励志教育对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个体发展的全过程。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磨练意志、砥砺品质的可行途径,在励志教育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多年实践的经验,阐述励志社励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力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励志社 高校社团 励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024-02
“励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伴随着个体的成长,是个体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当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励志教育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高中,再考个好大学,之后找个好工作,然后成家,最后孩子又重复着他走过的路。这种励志教育最后上演了一幕幕放羊的故事。综其原因是考上大学之后,没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和思想导向,导致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读大学的意义何在和大学应该学什么。如何正确指引和鼓励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大学生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第二课堂励志教育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就湖南高校来讲,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做励志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基本上处于自发组织的无序状态,甚至是处于零开始状态。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励志教育机构,但是缺少规范化管理,有些高校开展励志教育却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形式主义,这与当代大学生需求形势十分不相符合。因此,利用高校第二课堂进行励志教育,建立系统的社团励志教育新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的内涵
通常来讲,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的内涵在各大高校还没有明确的提出,也很少见到高校社团做励志教育。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自从2005年成立起每年都从事学生的励志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学生社团励志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出社团励志教育的内涵是:为有志青年磨练意志、相互鞭策、共同进步、提高能力、立志成才的公益社团,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大量健康有益的活动和有系统的训练,真正促进每位社员意志更加坚定、能力更加突出、素质更加全面、人人争先创优、追求卓越、以点带面,为促进学校优良的学风做出大的贡献,同时,使每位社员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 建立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
社团励志教育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内在学习动力,是新世界高校改进大学生综合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高校社团励志教育能够辅佐正常高校教学
传统励志教育大都是家长和学校灌输。学校励志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少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密切,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远离家乡的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时间极少,有的家长自身知识远比学生低,因此,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两种主流的励志教育方式都得不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效果自然不理想。采用学生与学生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同龄人的优秀,这种方式更能体现言传身教,学生自然更能够接受。人是环境下的产物,一个良好的学生自主励志教育社团,加以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社团励志教育是完全能够很好的辅助学校正常教学工作。
2.2 加强高校励志教育有利于社员争相竞优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是一个讲强者优先,追求卓越,团队高于一切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励志社除了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素质拓展活动之外,还会强调良好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定期的会邀请优秀者对社员进行言传身教,让社员与身边的优秀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吸引社员向优秀者靠拢,大学生通过身边人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志向。在这种情况下确立的志向才能够保持内在学习动力的持久性,才能够真正的转变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观念和对待学习的态度。
3 构建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
高校社团励志教育属于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结合自己在勵志社三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励志社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四个环节来构建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期望能够对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做出一个引导。
3.1 经验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思想引导是改变一个学生以前习惯的良好方法。要进行思想引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够操之过急,也不能够强行要求社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强制的引导不但效果差,甚至使社员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很有可能非但没有往好的方面引导还会导向歧途。结合社团三年工作经验及对社团历史的了解,要引导社员首先要让社员接触到优秀的大学生,让社员自己与优秀者比对。每年新社员入社之初,进行一系列新老社员之间的经验交流讲座,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新社员就会找到一个学习的榜样。
3.2 自我成就激发内在动力
人看到优秀者,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自己,自己今后是否也可以如此优秀。这个时候,作为励志社的负责人就应该以身边实际的例子让社员看到学长学姐是如何蜕变的,让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原以为不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例如很多社员认为自己不能够坚持六点钟早起、不能够坚持晚自习、不能够跑3000米,通过励志社的21天集训让社员看到自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3.3 系列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社员确信自己能够做到更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提供一个平台来让社员达到自己的目标,社员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会更加的相信自己能够比以前更加优秀。多年的研究总结,励志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培养模式,社员加入社团采取自愿形式。进行21天集训,21天里面通过我们理事会统一安排的21条精神文化讲解、励志社文化传输、早练、晚自习、晚跑、讲座、团训、让社员基本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多或少的影响社员的思想。21天集训结束后,社员培训的第一阶段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进入第二培训阶段。这一阶段花的时间比较的长,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通过定期的早签和晚跑来养成良好的早起和锻炼身体的习惯,每个月定期开展校内外优秀人物讲座、素质拓展活动、定向越野活动、各种技能的培训、销售演讲的培训、商业实战活动、生存培训等活动。之后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考核社员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看到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个阶段是参加社团一年之后社员之间彼此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3.4 一年集训塑造全新价值观
经过了一年的磨炼,社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开始真正融入大学,同时在老社员与励志社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塑造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长远的目标。在社团里养成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和积极人生态度,以及交到的积极正面的朋友将会使他们受益一生。
如果社员在一年努力中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也就难以保持持久的内动力。因此,要在一年里建立合适的奖惩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建立社员档案库、社员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让社员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坚定自己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蒋利平.高校第二课堂励志教育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109~111.
[2]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励志社社团章程[Z].
[3] 邓江,王军华.大学生励志教育与自我激励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7):182~183.
关键词:励志社 高校社团 励志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024-02
“励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直伴随着个体的成长,是个体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当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励志教育是好好学习考一个好高中,再考个好大学,之后找个好工作,然后成家,最后孩子又重复着他走过的路。这种励志教育最后上演了一幕幕放羊的故事。综其原因是考上大学之后,没有一个正确的奋斗目标和思想导向,导致不少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读大学的意义何在和大学应该学什么。如何正确指引和鼓励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引导大学生学习课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第二课堂励志教育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就湖南高校来讲,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做励志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基本上处于自发组织的无序状态,甚至是处于零开始状态。有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门的励志教育机构,但是缺少规范化管理,有些高校开展励志教育却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形式主义,这与当代大学生需求形势十分不相符合。因此,利用高校第二课堂进行励志教育,建立系统的社团励志教育新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的内涵
通常来讲,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的内涵在各大高校还没有明确的提出,也很少见到高校社团做励志教育。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自从2005年成立起每年都从事学生的励志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学生社团励志教育工作的实践总结出社团励志教育的内涵是:为有志青年磨练意志、相互鞭策、共同进步、提高能力、立志成才的公益社团,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校纪校规的前提下,通过开展大量健康有益的活动和有系统的训练,真正促进每位社员意志更加坚定、能力更加突出、素质更加全面、人人争先创优、追求卓越、以点带面,为促进学校优良的学风做出大的贡献,同时,使每位社员在进入社会工作之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 建立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
社团励志教育能够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内在学习动力,是新世界高校改进大学生综合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高校社团励志教育能够辅佐正常高校教学
传统励志教育大都是家长和学校灌输。学校励志教育形式单一,内容不少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密切,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远离家乡的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时间极少,有的家长自身知识远比学生低,因此,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两种主流的励志教育方式都得不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效果自然不理想。采用学生与学生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励志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同龄人的优秀,这种方式更能体现言传身教,学生自然更能够接受。人是环境下的产物,一个良好的学生自主励志教育社团,加以指导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社团励志教育是完全能够很好的辅助学校正常教学工作。
2.2 加强高校励志教育有利于社员争相竞优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是一个讲强者优先,追求卓越,团队高于一切的社团。在社团活动中,励志社除了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素质拓展活动之外,还会强调良好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定期的会邀请优秀者对社员进行言传身教,让社员与身边的优秀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吸引社员向优秀者靠拢,大学生通过身边人的影响树立良好的志向。在这种情况下确立的志向才能够保持内在学习动力的持久性,才能够真正的转变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观念和对待学习的态度。
3 构建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
高校社团励志教育属于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的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结合自己在勵志社三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励志社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四个环节来构建高校社团励志教育的新模式。期望能够对高校学生社团励志教育做出一个引导。
3.1 经验交流树立学习榜样
思想引导是改变一个学生以前习惯的良好方法。要进行思想引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够操之过急,也不能够强行要求社员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强制的引导不但效果差,甚至使社员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很有可能非但没有往好的方面引导还会导向歧途。结合社团三年工作经验及对社团历史的了解,要引导社员首先要让社员接触到优秀的大学生,让社员自己与优秀者比对。每年新社员入社之初,进行一系列新老社员之间的经验交流讲座,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新社员就会找到一个学习的榜样。
3.2 自我成就激发内在动力
人看到优秀者,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自己,自己今后是否也可以如此优秀。这个时候,作为励志社的负责人就应该以身边实际的例子让社员看到学长学姐是如何蜕变的,让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知道自己原以为不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例如很多社员认为自己不能够坚持六点钟早起、不能够坚持晚自习、不能够跑3000米,通过励志社的21天集训让社员看到自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3.3 系列训练提高综合素质
社员确信自己能够做到更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提供一个平台来让社员达到自己的目标,社员达到自己的目标之后就会更加的相信自己能够比以前更加优秀。多年的研究总结,励志社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培养模式,社员加入社团采取自愿形式。进行21天集训,21天里面通过我们理事会统一安排的21条精神文化讲解、励志社文化传输、早练、晚自习、晚跑、讲座、团训、让社员基本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或多或少的影响社员的思想。21天集训结束后,社员培训的第一阶段就结束了。接下来就进入第二培训阶段。这一阶段花的时间比较的长,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通过定期的早签和晚跑来养成良好的早起和锻炼身体的习惯,每个月定期开展校内外优秀人物讲座、素质拓展活动、定向越野活动、各种技能的培训、销售演讲的培训、商业实战活动、生存培训等活动。之后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考核社员是否得到真正的提高,看到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个阶段是参加社团一年之后社员之间彼此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3.4 一年集训塑造全新价值观
经过了一年的磨炼,社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开始真正融入大学,同时在老社员与励志社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塑造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树立长远的目标。在社团里养成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和积极人生态度,以及交到的积极正面的朋友将会使他们受益一生。
如果社员在一年努力中看不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也就难以保持持久的内动力。因此,要在一年里建立合适的奖惩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建立社员档案库、社员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让社员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坚定自己的决心。
参考文献
[1] 蒋利平.高校第二课堂励志教育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109~111.
[2]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励志社.励志社社团章程[Z].
[3] 邓江,王军华.大学生励志教育与自我激励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7(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