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曲折槽波导毫米波行波管设计、制造和冷测

来源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工作在毫米波段(85~110 GHz)的带状注高效率曲折槽波导毫米波行波管,并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加工制造和冷测实验研究.曲折槽波导首次采用一次改变周期相速跳变技术提高带状注毫米波行波管电子互作用效率.文中加工制造了三种不同周期个数(包含相速跳变和均匀相速两种类型)的曲折槽波导,并进行了S参数测试,其结果表明应用一次相速跳变技术的曲折槽波导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和较宽的带宽.此外,通过测量三种不同周期个数曲折槽波导的相位传输得到了不同周期p0和p1的色散曲线,其结果证明通过仿真得到的色散曲线和测量得到的色散曲线相吻合.文中注波互作用三维粒子模拟结果表明:当曲折槽波导慢波结构末端20个半周期采用一次相速跳变技术时,在频点95 GHz处输出饱和功率达到240 W,比同等条件下的均匀相速曲折槽波导行波管在95 GHz处高70 W.同时,曲折槽波导行波管采用一次相速跳变技术在频带85~110 GHz范围内电子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并且在95 GHz处最大电子效率提高了47%.“,”In this paper,a design,fabrication and cold test of a high efficiency folded groove waveguide(FGW) for w-band(85~110GHz)sheet beam traveling wave tube(TWT)is proposed. One stage phase velocity taper (OSPVT)was used in the FGW to enhance the electronic efficiency of a millimeter-wave sheet beam TWT. The OSPVT was realized via a change of the period of the FGW. Three FGWs with and without OSPVT were fabricat?ed and their measured s-parameters demonstrate good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ide bandwidth. More?over,wave dispersions and phase velocities of the unchanged and OSPVT FGWs were obtained from measured transmission phases. 3-D particle-in-cell simulations of beam-wave interaction predicted that the proposed TWT with an OSPVT of twenty half periods could output a saturated power of 240 W at 95 GHz,which is about 70 W higher than the case of without OSPVT. Meanwhile,the application of the OSPVT improves the electronic effi?ciency in the whole operating frequency range of 85~110 GHz,with a maximum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about 47%in the vicinity of 95 GHz.
其他文献
为了获得粒径分布均匀的细化RDX,在超重力反应器中,以丙酮-水作为溶剂-反溶剂重结晶体系,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亚微米级RDX.研究了RDX溶液浓度、PVP含量以及超重力反应器转速对RDX形貌和尺寸的影响,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利用SEM、XRD和FT-IR对其形貌、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DSC研究了RDX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在RDX溶液浓度为0.04 g/mL、PVP浓度为0.2 g/L、超重力反应器转速为1500 r/min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0.54μm的亚
以富勒烯(C60)、溴素(Br2)、八溴富勒烯(C60 Br8)及对甲基苯胺(C7 H9 N)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C60(NC6H4CH3)n;采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质谱(M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合成得到的富勒烯对甲基苯胺衍生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热分析(DTA)、真空安定性测试(VST)、热重分析(TGA)、甲基紫实验等热分析方法,并结合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了富勒烯对甲基
水色遥感产品的三要素为:叶绿素、悬浮物质和黄色物质.水色水温扫描仪(简称水色仪)作为海洋一号卫星的主载荷之一,设置了8个可见近红外探测通道,主要目的是获取全球的海色三要素分布产品,为全球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研究提供数据.2007年发射的HY-1B星水色仪,作为零辐射基准的冷空位置在入轨初期即存在光污染,导致近红外探测通道深海水域信号出现截止,并且纬度越低冷空信号越大.为了研究此问题的存在机理并对B星水色仪的历史数据进行修复,在实验室对问题产生源的特性进行了验证,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获取C星水色仪耀
某大功率机车牵引电机采用典型的小齿轮与内锥轴孔装配的传动结构,因制造过程中内锥轴孔存在微小的形变,小齿轮压装中无法准确确定P0位置,造成压装后实际过盈量与理论过盈量的偏差,文章将从内锥轴孔的形变影响仿真、P0值的偏差计算,提供压装补偿依据,解决小齿轮与内锥轴孔压装量偏差的问题.
文章以磁浮车车顶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车顶的轻量化型材断面设计,以及车顶的结构特点.通过与某地铁车车顶型材断面及结构对比,体现了磁浮车车顶轻量化、结构简单的特点,同时车体仿真计算结果也验证了车顸的结构强度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为改善RDX的安全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RDX/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石墨烯(RDX/PMMA/GO)微球,并用相同方法制备了RDX/PMMA复合粒子进行对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差示扫描热量仪(DSC)对样品进行表征,并测试其撞击感度和药柱的静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RDX/PMMA微球形貌趋于球形,RDX/PMMA/GO粒子存在明显的层状皱褶;RDX晶型均未发生改变;与原料RDX和RDX/PMMA相比,RDX/PMM
为进一步提高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的毁伤效能,在序贯起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4种线内非同步起爆方案,通过LS-DYNA仿真和求解破片外弹道方程,研究了线内起爆顺序、起爆延时和起爆线数目对军用车辆毁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线内起爆时序可以对破片轴向抛射角进行分段控制,4种线内非同步起爆方案均能有效提高毁伤效能;最佳起爆方案为偏心两线方案Ⅲ(自战斗部中下部的起爆点向两端依次起爆),起爆延时为1/2倍的相邻起爆点间传爆时间;相对于端面中心单点、偏心两线同时和偏心两线序贯起爆,该起爆方案下最大毁伤面积的增益分别
提出一种适用于5/7改性单基发射药的快速预测钝感剂浓度分布情况的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然后使用已有的5/7改性单基发射药钝感剂浓度分布试验数据训练模型.结果发现,经过训练后模型输出的钝感剂浓度分布曲线和试验测定的钝感剂浓度分布曲线二者之间的复相关系数R高达0.93.这说明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快速预测出给定工艺参数条件下5/7改性单基发射药钝感剂浓度分布曲线,相较于传统的测试方法,具有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的优势,证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基于此模型还可以反向应用,根据需要的钝感剂
为了获得钝感和组分均匀的含能微单元,采用静电喷雾法制备了TKX-50/Al/GAP复合微球;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仪(XRD)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热分解性能;采用高速摄影仪测试其点火燃烧性能;根据GB/T 21567-2008、GB/T 21566-2008标准对其感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静电喷雾法制备的TKX-50/Al/GAP含能微单元组分分布均匀,为粒径2~3μm的微球;与物理混合法相比,微球的表观
为了研究高能硝胺发射药的摩擦静电起电特性,采用斜槽模拟高能硝胺发射药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摩擦行为,并利用法拉第筒测量了发射药摩擦后的静电带电量,系统研究了滑槽长度、接触介质、湿度、药体形貌以及配方组成对高能硝胺发射药摩擦静电起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硝胺粒状发射药与不锈钢滑槽摩擦分离后带负电;环境湿度从28% 增至68%,药粒静电积累量降低近50%;发射药静电积累量按接触介质排序为:不锈钢﹥导电橡胶﹥铝合金,均质叠氮硝胺发射药与接触介质的摩擦起电规律与高能硝胺发射药基本相同;药粒与滑槽接触面积越大,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