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正以泛在化的方式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学习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将平板电脑与资源浏览、认知学习等无缝链接,充分彰显平板电脑的教学功用,让课堂教学超越预设,走向“动态生成”。
一、运用平板,精准定位信息技术学习的生长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平板技术需要教师构建一个网络化的环境和一个软硬件的教学支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精准定位學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生长点。平板满足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个体化需要,满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交互和共享需求。学生运用平板,能够及时向教师或者伙伴反馈信息,让群体之间的智慧得到流动与分享。在运用平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习时空得到有效拓展,学习轨迹得到有效记录。
比如教学《画虚线》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运用平板,帮助学生先行组织前面已经学习的“藏龟、显龟、清屏复位、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命令。通过学生的回复,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正如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全部的教育学原理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通过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能画出一些基本的连续图形,却画不出像“品”“回”等这样的需要小海龟跳跃的图形。这一点,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学习期待,这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引擎。教师需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为教学工具,平板电脑契合了学生的认知心理,给学生提供了声色光影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平板电脑的启示下,能够根据平板电脑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实施自主学习。如此,将枯燥、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术语和一些难以言说的程序命令,用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然,能够获得自然感悟。
二、运用平板,精准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成点
当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少研究学生,因而教学只是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操作繁,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单调、重复,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平板,能够帮助教师精准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切入点、生成点,能够清晰认识到“教什么”与“怎样教”。比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没有逐个了解学生,导致教学的统一化、整齐化。“先进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时有发生。运用平板,可以让学生展开分层异步性学习,学习不再是统一的要求,而是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下展开个性化的学习。
如教学《用声音控制小猫动作》,运用平板,出示导学牌:学习用声音控制角色,掌握分支语句的用法。在设计中,学生借助平板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学生有意义的建构。通过平板,学生内隐的理解通过作品的外显进行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平板能够引发学生的动态生成。教师通过平板,实时调控学生的操作,实时调控教学目标,实时调控教学流程。课堂学习成为师生生命活动的动态旅程,教师随时都能发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美好风景。
借助平板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线性地灌输,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案,而是根据学生具体的、动态学情,进行动态生成性教学,这样的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信息技术的共生共长。
三、运用平板,适度拓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生发点
基于平板电脑的信息技术协作学习,能够适度拓展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生发点。通过平板,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开掘;借助平板,学生的信息思维触角得到多向延伸,信心技术课堂学习勃勃生机。同时,通过教学辅助系统,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态,捕捉到课堂的“意外”,有时还能让“出错”“出彩”。平板助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
比如教学《滑竿弹球》,对集体备课中的范例进行优化改造,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发挥创造性潜能,对“滑竿弹球”游戏进行程序再创造。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任务,放飞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机械“等待”,而是主动设计程序、修改程序、完善程序。如有学生在学习中“添加了多个球”,有学生“设置了弹球障碍”,有学生“通过创客板设置了双人游戏,用声音或光线来控制球的运动”,还有学生“添加了变量统计弹球次数”等等。学生将自己的创造性成果通过平板展示出来,然后彼此在平板上进行交流、修改、完善。一个个充满不同趣味的滑竿弹球得到了生动展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俨然一个个“小创客”,而平板拓展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创客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
一、运用平板,精准定位信息技术学习的生长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平板技术需要教师构建一个网络化的环境和一个软硬件的教学支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精准定位學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生长点。平板满足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个体化需要,满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交互和共享需求。学生运用平板,能够及时向教师或者伙伴反馈信息,让群体之间的智慧得到流动与分享。在运用平板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学习时空得到有效拓展,学习轨迹得到有效记录。
比如教学《画虚线》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运用平板,帮助学生先行组织前面已经学习的“藏龟、显龟、清屏复位、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命令。通过学生的回复,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认知。正如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全部的教育学原理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通过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能画出一些基本的连续图形,却画不出像“品”“回”等这样的需要小海龟跳跃的图形。这一点,也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的内心充满着学习期待,这是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动力引擎。教师需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帮助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
作为教学工具,平板电脑契合了学生的认知心理,给学生提供了声色光影多模态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平板电脑的启示下,能够根据平板电脑设置的问题和任务,实施自主学习。如此,将枯燥、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术语和一些难以言说的程序命令,用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自然,能够获得自然感悟。
二、运用平板,精准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生成点
当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少研究学生,因而教学只是照本宣科,缺乏针对性、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多、操作繁,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显得单调、重复,缺乏创新,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平板,能够帮助教师精准把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切入点、生成点,能够清晰认识到“教什么”与“怎样教”。比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没有逐个了解学生,导致教学的统一化、整齐化。“先进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时有发生。运用平板,可以让学生展开分层异步性学习,学习不再是统一的要求,而是在任务驱动、问题引领下展开个性化的学习。
如教学《用声音控制小猫动作》,运用平板,出示导学牌:学习用声音控制角色,掌握分支语句的用法。在设计中,学生借助平板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不再是简单意义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学生有意义的建构。通过平板,学生内隐的理解通过作品的外显进行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平板能够引发学生的动态生成。教师通过平板,实时调控学生的操作,实时调控教学目标,实时调控教学流程。课堂学习成为师生生命活动的动态旅程,教师随时都能发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美好风景。
借助平板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线性地灌输,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机械地执行教案,而是根据学生具体的、动态学情,进行动态生成性教学,这样的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信息技术的共生共长。
三、运用平板,适度拓展信息技术教学的生发点
基于平板电脑的信息技术协作学习,能够适度拓展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生发点。通过平板,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开掘;借助平板,学生的信息思维触角得到多向延伸,信心技术课堂学习勃勃生机。同时,通过教学辅助系统,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动态,捕捉到课堂的“意外”,有时还能让“出错”“出彩”。平板助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的转变。
比如教学《滑竿弹球》,对集体备课中的范例进行优化改造,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发挥创造性潜能,对“滑竿弹球”游戏进行程序再创造。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任务,放飞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力和想象力。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是机械“等待”,而是主动设计程序、修改程序、完善程序。如有学生在学习中“添加了多个球”,有学生“设置了弹球障碍”,有学生“通过创客板设置了双人游戏,用声音或光线来控制球的运动”,还有学生“添加了变量统计弹球次数”等等。学生将自己的创造性成果通过平板展示出来,然后彼此在平板上进行交流、修改、完善。一个个充满不同趣味的滑竿弹球得到了生动展现。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俨然一个个“小创客”,而平板拓展了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创客空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