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至2019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变化与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的变化及疗效的差异。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临床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诊断并接受治疗的157例CHC患者,收集其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相关信息。比较2017年前和2017年后采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CHC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 SVR)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结果

157例CHC患者中,133例患者有完整随访信息。2017年前治疗的患者71例,其中63例接受干扰素治疗,SVR率为74.65%(53/71);2017年后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61例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治疗,SVR率为98.39%(61/62);2017年前治疗组SVR率低于2017年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0,P<0.01)。2014年至2019年共69例患者接受DAA治疗,其中66例(95.65%)获得SVR12。43例接受含索磷布韦方案的患者中,15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1型患者均获得SVR12,6例基因3型患者中5例获得SVR12,其他基因型患者的SVR12率为90.91%(20/22);26例接受不含索磷布韦方案的患者均获得SVR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243,P=0.263)。2017年前治疗组和2017年后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62%(77/91)和6.06%(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20,P<0.01);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降低和血小板计数下降,6例因不良反应提前终止治疗。

结论

随着抗病毒治疗方案由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方案转变为DAA方案,2017年以后进行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的SVR率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不同HCV基因型患者采用DAA治疗方案均可获得较高的SVR12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配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氧分压(PaO2)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在卵泡期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长方案中卵巢反应性、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试管婴儿助孕治疗的患者1 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卵巢反应性、妊娠结局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此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相关因素预测卵巢反应性以及临床妊娠的价值。结果卵巢
目的探讨照护者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首次就诊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AD照护者156例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首诊时间的因素。结果重庆地区AD患者平均首诊时间为(2.78±6.47)年,AD照护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对AD的认识和患者首诊时间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照护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及照护者对AD的认识对患者的就诊
目的探讨预见性思维在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12例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思维护理,护理1个月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护理疗效、患者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探究多学科合作护理团队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东莞市南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合作护理团队模式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 PG)、生活质量量表(SF-36
目的分析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为该病致病机制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135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住院19(14,27) d时淋巴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抑制性突变相关炎症机制及其潜在干预药物,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从肿瘤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筛选具有ACE2突变的肺腺癌数据,采用R程序语言edgeR包与clusterProfiler包对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基因本体
目的研究浙江省临床分离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和携带毒力基因的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7年浙江省9个地区临床分离的463株沙门菌,依据沙门菌属Kauffmann-White抗原表对比确定沙门菌属的血清型。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的11种毒力基因。结果463株沙门菌共检出35种血清型,其中优势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41.90%(194/463)]和肠
目的探讨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与阴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5日至2月5日江汉大学附属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咽拭子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组和核酸阴性组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t检验、Mann-Whitney
目前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引起全世界对人冠状病毒的广泛关注。该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人类冠状病毒NL63(human coronavirus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