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读写分离的问题,在阅读中没有良好的积累习惯,不能向写作有效迁移;学生对于一些写作技巧的掌握也比较机械,不能灵活运用。读写结合的推进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借鉴,推动学生语文素养获得有效发展。本文从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入手,分析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13-0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鼓励学生学习创新,推动学生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课堂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学习与创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但写作的处境却比较尴尬。一方面,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本,也掌握了多种写作技巧;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明显的“眼高手低”问题,表达不够细致,语言描述比较单薄,文章立意不高,情感表达不够真挚,写作时无话可写的情况较多。写作变成了学生的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在头脑中并未树立有效运用语言的意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阅读积累为前提,而如何推进学生读写有效转化,也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一、以读促写,让阅读为写作做铺垫
(一)在群文阅读中帮助学生有效提炼整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积累意识。教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整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提炼文中的精华,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以读促写的落实过程中,为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和借鉴,教师不要仅仅着眼于一篇文章,而要鼓励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鼓励学生模仿、借鉴并尝试思辨性写作。针对同一个议题,让学生阅读多篇文本,阅读与赏析不同风格、不同作者的作品,使学生对一个主题建立多个角度的理解。同时从多篇文本中有效借鉴,提炼自己的观点,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再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进行有效表达和运用,这样学生才能从模仿和复述中走出来,具备独立的写作能力。
群文阅读中,阅读文本数量的增加,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意识,让学生从模仿写作向独立写作逐步迈进[1]。对同一议题的多篇文章进行阅读和赏鉴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一个议题进行深层的提炼和加工,使学生的写作视角进一步拓宽,同时在叙事方法、写作层次、描述视角等方面可以获得突破性发展。如同样是写父亲,在朱自清笔下仅呈现了一个“背影”,父亲是平凡而朴实的,作者没有用一个“爱”字,读来却令人感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父亲对子女的爱鲜活表现了出来。而胡适笔下《我的父亲》更加平实,粗看甚至可以称为“流水账”,文中甚至没有一件具体描述的完整事件,但作者对父亲的真挚感情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再质朴的语言,只要是有技巧的描述,也能打动人心。还有老舍的儿子舒乙创作的散文《父子情》,也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舒乙用一件件小事来串联对父亲的回忆,读者能读出作者怀念父亲的感情,也容易与作者共鸣并欣赏老舍先生独特的教育方法。完成群文阅读后,再让学生尝试写作,学生叙事的方法就能更加灵活,而且整体的结构条理性也能显著提升。
(二)以名著阅读指引学生写作积累
名著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意识不高,尤其是对篇幅较长的名著,很难沉下心投入阅读,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所以即便学生可以对名著中的一些文学常识、人文思想等侃侃而谈,但却没有深入细品和探究名著的文本内涵。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名著,不仅容易丧失阅读兴趣,还会影响自身写作素养的提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指导意识,依托名著阅读,让学生学会有效的提炼知识和借鉴手法,更好地助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2]。
以《西游记》这部作品为例,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任务卡,让学生对最感兴趣的章节、人物、情节等部分做出标记。让学生在阅读中树立良好的思辨积累意识,同时结合书中描述的事件对人物形象进行有效分析。尤其是对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尝试表演、改编故事、复述情节等,使学生对名著建立亲密感,并融入作品氛围中,进行灵活创新和思辨。在学生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谁是第一个把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消息传出去的?是取经之前的孙悟空更可爱,还是取经后的孙悟空更讨喜?将名著阅读与学生易接受的问题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和教师有效交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名著的抵触情绪,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让学生开展名著的复述、转述、改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动笔的热情。
二、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學中,如果仅单纯地以读促写,会让学生对写作的借鉴比较零散,难以促使学生重视阅读文本的作用。针对这个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写促读,深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单纯通过一篇文章指引学生进行阅读借鉴,更不能因为学生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勤练笔,长期坚持写作,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建立良好的阅读借鉴意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3]。
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每周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命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体商议来确定练笔主题。每周一次练笔,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写作范围较窄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确定主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借鉴。如学生学习了《爱莲说》中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后,教师可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尝试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主动寻找写作的借鉴点,边阅读边借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围绕写作主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挖掘,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阅读的价值,从而拓宽写作视角。总之,通过有计划的练笔,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可以指引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和借鉴,有效改变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面比较狭窄的问题。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和写作本身都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推进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改变学生浅表化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细读意识,让学生主动在阅读中将一些经典文本转化为自己能够驾驭的语言,并进行积极的理解、感受和表达。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能更好地在思想层面让学生受到熏陶,对学生自身读写能力的推动作用也更加明显。
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巧妙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可以参考《朗读者》模式,在语文阅读课上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素材,并创作一篇文章为大家朗读。教师还可以设置主持人和朗读人,让学生在听完朗读后即兴创作一些文本并进行朗读。有趣的读写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读写结合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教会学生再多的写作技巧,如果没有相应的写作实践,学生也难以充分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写作任务,指引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积累,让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扎实落地,同时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多元化资源,突破思维局限,充分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学生的读写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诚霞.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以七年级上册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2]杨文.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中),2020(4).
[3]赵学.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16).
【作者简介】
刘斌斌(1981~),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113-0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鼓励学生学习创新,推动学生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初中语文课堂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学习与创新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受到师生的广泛重视,但写作的处境却比较尴尬。一方面,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文本,也掌握了多种写作技巧;但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写作中存在明显的“眼高手低”问题,表达不够细致,语言描述比较单薄,文章立意不高,情感表达不够真挚,写作时无话可写的情况较多。写作变成了学生的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在头脑中并未树立有效运用语言的意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以丰富的阅读积累为前提,而如何推进学生读写有效转化,也成了教师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
一、以读促写,让阅读为写作做铺垫
(一)在群文阅读中帮助学生有效提炼整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积累意识。教师要带领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整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提炼文中的精华,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以读促写的落实过程中,为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和借鉴,教师不要仅仅着眼于一篇文章,而要鼓励学生开展群文阅读,鼓励学生模仿、借鉴并尝试思辨性写作。针对同一个议题,让学生阅读多篇文本,阅读与赏析不同风格、不同作者的作品,使学生对一个主题建立多个角度的理解。同时从多篇文本中有效借鉴,提炼自己的观点,形成学生自己的认知,再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进行有效表达和运用,这样学生才能从模仿和复述中走出来,具备独立的写作能力。
群文阅读中,阅读文本数量的增加,不仅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意识,让学生从模仿写作向独立写作逐步迈进[1]。对同一议题的多篇文章进行阅读和赏鉴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一个议题进行深层的提炼和加工,使学生的写作视角进一步拓宽,同时在叙事方法、写作层次、描述视角等方面可以获得突破性发展。如同样是写父亲,在朱自清笔下仅呈现了一个“背影”,父亲是平凡而朴实的,作者没有用一个“爱”字,读来却令人感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把父亲对子女的爱鲜活表现了出来。而胡适笔下《我的父亲》更加平实,粗看甚至可以称为“流水账”,文中甚至没有一件具体描述的完整事件,但作者对父亲的真挚感情跃然纸上。由此可见,再质朴的语言,只要是有技巧的描述,也能打动人心。还有老舍的儿子舒乙创作的散文《父子情》,也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舒乙用一件件小事来串联对父亲的回忆,读者能读出作者怀念父亲的感情,也容易与作者共鸣并欣赏老舍先生独特的教育方法。完成群文阅读后,再让学生尝试写作,学生叙事的方法就能更加灵活,而且整体的结构条理性也能显著提升。
(二)以名著阅读指引学生写作积累
名著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意识不高,尤其是对篇幅较长的名著,很难沉下心投入阅读,对文本的理解也比较片面,所以即便学生可以对名著中的一些文学常识、人文思想等侃侃而谈,但却没有深入细品和探究名著的文本内涵。学生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名著,不仅容易丧失阅读兴趣,还会影响自身写作素养的提升。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指导意识,依托名著阅读,让学生学会有效的提炼知识和借鉴手法,更好地助推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2]。
以《西游记》这部作品为例,在阅读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任务卡,让学生对最感兴趣的章节、人物、情节等部分做出标记。让学生在阅读中树立良好的思辨积累意识,同时结合书中描述的事件对人物形象进行有效分析。尤其是对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尝试表演、改编故事、复述情节等,使学生对名著建立亲密感,并融入作品氛围中,进行灵活创新和思辨。在学生阅读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谁是第一个把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消息传出去的?是取经之前的孙悟空更可爱,还是取经后的孙悟空更讨喜?将名著阅读与学生易接受的问题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和教师有效交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对名著的抵触情绪,而且能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让学生开展名著的复述、转述、改写,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动笔的热情。
二、以写促读,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學中,如果仅单纯地以读促写,会让学生对写作的借鉴比较零散,难以促使学生重视阅读文本的作用。针对这个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写促读,深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写作技能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单纯通过一篇文章指引学生进行阅读借鉴,更不能因为学生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写作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勤练笔,长期坚持写作,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建立良好的阅读借鉴意识,提升学生感悟能力[3]。
教师可以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每周练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命题,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集体商议来确定练笔主题。每周一次练笔,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写作范围较窄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尝试自己确定主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借鉴。如学生学习了《爱莲说》中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后,教师可以此为主题让学生尝试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主动寻找写作的借鉴点,边阅读边借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围绕写作主题让学生进行深度挖掘,能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阅读的价值,从而拓宽写作视角。总之,通过有计划的练笔,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可以指引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和借鉴,有效改变学生阅读量不足、阅读面比较狭窄的问题。
三、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阅读和写作本身都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推进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学生的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改变学生浅表化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本细读意识,让学生主动在阅读中将一些经典文本转化为自己能够驾驭的语言,并进行积极的理解、感受和表达。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能更好地在思想层面让学生受到熏陶,对学生自身读写能力的推动作用也更加明显。
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巧妙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教师可以参考《朗读者》模式,在语文阅读课上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素材,并创作一篇文章为大家朗读。教师还可以设置主持人和朗读人,让学生在听完朗读后即兴创作一些文本并进行朗读。有趣的读写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读写结合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教会学生再多的写作技巧,如果没有相应的写作实践,学生也难以充分理解。因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写作任务,指引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积累,让学生的写作训练可以扎实落地,同时让学生从阅读中挖掘多元化资源,突破思维局限,充分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学生的读写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诚霞.部编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以七年级上册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2]杨文.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中),2020(4).
[3]赵学.浅谈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16).
【作者简介】
刘斌斌(1981~),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