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游戏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游戏能够顺利地进行,而且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育 游戏 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1.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书本教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2.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我们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3.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地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地乱跑,发号施令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来。我们要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可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2.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 游戏 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衷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是游戏。同时小学生的好胜心较强,谁都不愿因自己的行为失误或行动迟缓而破坏全队的成绩或名次,更不愿因自己违反规则而令全队受处罚或取消资格。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没有组织好的话,整个课堂就会变得乱作一团。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原则
1.体育游戏应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他们可谓是不知疲倦的年龄,多动,喜欢无约束,纪律性缺乏。对于这些特点,我们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书本教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所以,我们要把书本的知识要求转变成游戏方式,也就是说用游戏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标。
2.体育游戏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
体育游戏是为体育课教学服务的,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随便使用体育游戏,而置教学内容不顾,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我们使用了20米的迎面接力;在篮球“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使用了“迎面行进间传球接力”的体育游戏。
3.体育游戏要结合实际,便于教学
有些时候,学生上课的主动性不强,只知道一味地去玩,我们在编排游戏时,应该注意到班级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这一游戏是否结合实际、便于教学。如果快速跑时让他们毫无范围地乱跑,发号施令就非常的困难,甚至教学的效果也就体现不出来。我们要在不乱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他们,使得他们积极性高涨,活跃课堂氛围,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4.体育游戏应为多方面服务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体育游戏对于心理、机体的放松具有独特的功效,以健康有趣、协调放松、轻松愉快合为一体的游戏性放松活动,能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与恢复,使学生恢复到较好的身心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游戏要突出其趣味性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新颖、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在游戏的具体运用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选用和创编一些带有舞蹈动作的游戏和以放松为主带有智力竞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教学器材进行游戏化动作。如“器材快速归位”、“组字”、“摆图案”等游戏,既有利于组织,又进行了整理活动,并包含了育人因素,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具有一定的“兴趣保留”结束体育课,以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其它课程的学习。
二、体育游戏教学采用的教学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任务法
在活动中让学生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该运动产生兴趣,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经常得到表扬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信心,使内向的性格变得开朗、豁达,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性格特征。对活泼调皮的学生,可通过在群体活动中犯规受到的指责来修正他们的行为,自然养成有秩序、守纪律的作风。对他们的出色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完成游戏的角色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评价,以此来认识自己和自己与群体的关系,逐渐克服以个人为中心的习惯和离开家庭后的狐独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性格。
2.注意安全,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并且不感到疲劳时,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总之,游戏教学是小学重点教材之一,它深受学生喜爱,又有很好的锻炼价值。我们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发挥游戏的作用,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对于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