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震林大旱之年在桐城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理新闻工作回忆录时,我打开了当年我在《安庆报》担任记者期间的采访本,过往旧事,又活生生地跳到了我的眼前——
  那是1958年的夏天,早稻正在抽穗,田野充满着生机和希望。但此时,骄阳似火的安庆地区已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河塘干涸,稻田出现了密如蛛网的裂痕,而且旱情在不断扩大,240万亩的庄稼受到严重威胁,人们心急如焚。当时的中共桐城县委第一书记张安国接受我采访时说:“今年的大旱,比1934年出现的旱灾还要严重。”
  炎阳把大地烤得火辣辣的。安庆地区的党政军民冒着酷暑齐上阵,每天有240万劳动力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旱斗争,大家到处挖井找水。
  当时我终日汗流浃背,奔忙在抗旱第一线采访。那时时兴说“一天等于二十年”,一些夸张的浪漫的口号也一一见诸报端,比如“要使江水向上流,要使湖水上山头”、“端起长江水,泼遍广济圩”、“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干旱哪里浇”。群众的干劲是令人感动的,战胜旱魔的信心是可贵的,但当时我们没有想到,这些夸张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已呈现出“浮夸”的端倪。
  1958年安庆地区的大旱,威胁到全区400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日益发展的旱情,震惊了中共安徽省委,引起了党中央的密切关注。
  6月26日黎明,当时的安庆地委主要负责同志打电话给我:“今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到桐城视察抗旱,你立即到地委来,随我们的小车到桐城采访。”最后,他又补了一句:“有困难吗?”我爽快地回答:“没有,马上出发。”
  去桐城的路上到处都是抗旱阵地,路两边红旗招展,巨幅标语赫然醒目:“干旱夺丰收,抗到天低头!”劳动号子冲破云天。
  我们到达桐城县委大院一个小时后,上午10点,几辆轿车鱼贯而入,省委负责同志和中央领导来了。走在前面的是省委农工部部长张世荣和书记处书记王光宇,后面是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和中央农工部副部长刘瑞龙,谭震林走在中间。
  休息片刻后,桐城县委书记张安国拿出了一大叠汇报材料和抗旱表格,说:“现在汇报吧。”谭震林手一挥:“不,下去看看,一边看,一边谈。”
  大家顶着烈日来到大关乡政府,首先参观了这个乡“远景规划模型”。模型旁边标有:“十年规划,一年实现。1958年实现电气化、水利化”的字样。谭震林看后,若有所思地问:“每个乡都有这样的规划吗?”陪同的人回答:“每个乡都有,这是向群众进行远景前途教育。”谭震林很和蔼地说:“前途远景与当前现实要分开嘛,不要把十年要做的事与一年要做的事混淆起来了。”
  看过模型,大家来到了田野,参观了抗旱工地上的风力水车,谭震林频频点头,高兴地说:“这办法很好,节省劳力,要大力推广。”现在回想起他的谈话,我真切地体会到尽管当时许多人头脑发热,他却很冷静,对能办到的就鼓励,对一时办不到的则不轻易表态,对出了格的就毫不含糊地指出。
  太阳快当顶时分,谭震林一行又乘车向南,来到了石河乡第九、十生产队,参观了桐城县委水稻试验田。这一片试验田,由于水源较好,吃的是“小灶”,又有农技干部亲自指导,禾苗长势超过一般稻田。谭震林站在田埂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问当地干部:“这片水稻,每亩能收多少斤?”搞试验田的干部回答:“亩产3000斤,争取5000斤。”
  谭震林挪了两步,问一位县里干部:“能收这么多吗?”
  那个干部满怀信心地回答:“能搞‘卫星上天’,上天是没有问题的。”
  谭震林又问:“全县的情况怎么样呢?”
  县里一位干部毫不迟疑地回答:“全县早稻亩产双千斤的有6万多亩,亩产3000斤的有11000亩,亩产5000斤的也有一些。”
  谭震林又端详了一下身旁的稻禾,自言自语地说:“我看亩产能搞到1000斤,大家也就很满意了。”他又接着问道,“全县实现双千斤,有没有这个条件?有没有把握?”
  县里一位干部应声答道:“我代表全县人民回答:我们有条件,决心实现双千斤县!”顿时,一片笑声掠过田野,似乎双千斤已经到手。只听谭震林诙谐地说:“一个农民摊两千斤粮食,吃不掉啦,可以熬糖,可以做糕点吃啰。”
  当时,大家听后并不解其中深意。
  中央及省委负责同志在大旱之年冒着酷暑,来到桐城视察工作,对桐城县委无疑是个极大的鼓舞。虽然谭震林在谈话中既有否定也有肯定,但县委在传达贯彻谭震林指示时,对其中表扬的方面一丝未漏,对批评的部分却轻描淡写,甚至被“贪污”了。
  谭震林离开桐城的当天晚上,桐城县委又一次开会,要求全县人民鼓足冲天干劲,不分昼夜地与旱魔搏斗,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战斗口号:“块块保丰收,棵棵保丰收。”具体目标是“从6月30日到7月6日,7天内全县实现提水工具新式化。”次日黎明,全县已有20多万人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工地上又出现了一幅醒目标语:“欲与天公试比高!”
  接着,安庆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了各县县委书记电话会议,进一步大动员,大鼓劲,推广“桐城抗旱经验”,誓把桐城的红旗插遍全区,用“卫星”上天的辉煌成就,击退“观潮派”、“摇头派”和“秋后算账派”的“进攻”。因而,人们出现了一种心态:一往无前,切莫被戴上右倾的大帽子。
  半个月后的7月14日,全区创造各种新式提水工具7.75万多种,改制提水工具8.83万多种,打井73.3万多眼。各地上报“丘丘有水井,清泉地上流”,“一年不下雨,也可保丰收”。《抗旱进程统计表》刷新了纪录:半月来,全区240万人上阵,夺得240万亩早稻丰收。在那干旱的日子里,到处都在锣鼓喧天地放“卫星”,最大的一颗“卫星”要算枞阳高丰圩的一片早稻田了,亩产4万多斤(尾数未作记载,可查当年的《安庆报》报道)。
  欢声过后,不觉到了1959年的春天,出现了春荒,我到怀宁高河、太湖徐桥一带采访,有农民小声地对我说:“我们已经歪歪倒了。”“歪歪倒”是什么意思?原来出现了饿、病、逃、荒、死现象。我不禁忧心忡忡。
  回想起来,如果当年对谭震林否定一面的话多讲一点,泼一点冷水,人民吃的苦头也许要少一点;如果当年把毛泽东在《党内通讯》上发表的指示落到实处,真正按照“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的指示去办,也许不会遭受那么大的挫折。
  愿历史莫再重复……
其他文献
当前全国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一方面,实践“三个代表”出现了热潮;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加强了对“三个代表”的学习与研究。理论研究主要表现在三
远程医疗,作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在解决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拓宽医疗保健服务获得渠道、增强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期刊
信息时代的来临冲击了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 旧的教育体制已然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为了改变 “文化冷漠” 的局面, 防止不良文化思潮进入校园, 学校应当推陈出新, 寻找新的
虽然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开放贸易政策一直是一个标准特征,但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被证实是一个转折点.这场危机推动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随着美国总统
期刊
江青长期感到“头痛”的心病rn20世纪70年代,外国的科学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而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正热衷于人斗人、人整人的“文革”运动中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寻找香料,哥伦布驾帆远航找寻新大陆,美国人西移开采金矿石油,这一系列的冒险史无一不是为了资源。而今的人们则是将手伸向了更远的太空。如果把宇宙的资源
面对体检,人们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是不重视定期体检,一是过度重视,过于追求体检项目的“高大全”,恨不得把所有项目都做一遍,动不动就要求做CT和核磁,有甚者还要求做PET-CT
摘 要:“十九大”报告中,养老问题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将中医药特色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构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传统养老模式供给失衡的困境,提出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新型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健康中国”;中医药;养老模式;建议  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达到2.3亿,占总人口
旧中国劳动人民被剥夺了享有文化和教育的权利,工农及其子女向来被排斥在国家教育的门外,文盲占全国人口的70%左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