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啦啦操集体操、健美、舞蹈、音乐等于一体,其本身不仅有着体育运动的力量、韵律,同时还有着浓厚的艺术美学气息,人体的力量、音乐的节奏、舞蹈的动感、动作的韵律有机融合为“健”与“美”的化身。正是因为如此,啦啦操进入中国社会后迅疾受到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人群的普遍喜爱,成为拥趸众多的时尚运动。据笔者在多所大学的调查数据来看,不论是体育专业学生还是其他专业学生,喜爱啦啦操并躬身亲历者不在少数。与舞蹈有些相类似,啦啦操也是视觉与听觉、力与美完美结合的艺术,同时啦啦操也要像舞蹈一样用肢体语言承载情感,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啦啦操的美学内涵,通过对其美学内涵的剖析与激发,充分释放啦啦操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一、重视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必要性
啦啦操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如果仅从参与人群等指标看,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啦啦操运动大国,然而客观地说,我国在该运动领域却比较缺乏标志性成绩,与世界顶级队伍相比差距依旧明显。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差距之一就是我国的啦啦操队和队员在对这项运动的审美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对啦啦操运动的魅力、个性及风采理解、体会得不深刻、不独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有比较强的运动能力,也会制约队员在重大表演中发挥出最好状态:如果啦啦操运动员对于啦啦操运动缺乏审美层次的理解和阅读,在表达肢体语言、阐释啦啦操精神时将难以以融入情韵的方式表现出来。
综上,不难看出重视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必要性。重视研究啦啦操的美学内涵,有利于完善啦啦操运动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深化教练员、运动员对啦啦操的感悟与理解,是提升啦啦操运动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善于在训练、教学中强调啦啦操运动的美学内涵和精神气质,有利于将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便于社会和大众正确认识啦啦操,更好地欣赏啦啦操。
二、啦啦操的美学内涵分析及其释放路径
啦啦操融合体育元素与艺术元素,展现的是运动美、人体美、艺术美,其既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也不同于舞蹈,而是有着浓郁的个性特点:要求动作规范标准、挥洒自如,能够表现出别致的韵律和风格。基于啦啦操的这些独特之处,我们对其应该做到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对待,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研究其审美内涵。
1.身体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身体美是运动美、艺术美的基础,也是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前提。啦啦操以运动员健康、健美的身体为载体,以生理和心理健康为前提,展现出生命的美丽、情感的丰富、运动的魅力。评价和考核身体美涉及广泛的审美元素,如身体结构方面的体型、容颜、姿态、线条,舞蹈表现方面的柔韧、协调、韵律、力度,其中以体型、姿态和线条等元素为主。身体美主要可以概括为:首先是身体素质方面,运动员快的速度、强的力量、好的耐力,是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基础,啦啦操从头到尾所有的动作都需要身体素质作支撑。其次是形体美,主要考量运动员体型是否符合美学要求,能否给人匀称协调的感觉;姿态是否优美舒展,一举一动能否都展现出良好风范;线条是否曲线匀称,或者粗狂刚强,能否将舞蹈动作做到极致;是否落落大方,能否表现出独特的气质之美。同时,服装是否符合运动员的身材特点也很重要。
2.运动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所谓运动美,是指啦啦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给观众留下的观感,是思维和动作的综合反映。笔者认为中国啦啦操运动最大的问题在于模仿多、原创少,主创人员、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因而很难理解和展现啦啦操的运动魅力和艺术魅力。啦啦操运动美感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处理不好运动技术、动作创新和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的关系所致。运动美的实现要求运动员必须做到:一是在啦啦操表演中要能够将各个技术动作完美地呈现出来,完美就是技术美。这不仅仅需要具备风格化展现,还要符合力学基本原理和人体工程学原理,符合审美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大胆尝试创新,用新的训练形式融入更多新的元素。三是在啦啦操项目的表演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临场心理素质、综合技术战术思维及意志品质,依据肢体动作和心态变化,妥善、到位地表达啦啦操的运动之美。
3.精神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不论是站在体育还是艺术的角度看,啦啦都蕴含着丰厚的精神美。首先是礼仪之美,其次是协调之美,此外还有意志之美、信念之美,这些都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精华与真谛,需要教师学生经常体味、思辨。
中国的啦啦操运动亟须全面突破和提升,除注重成套的的独创性和难度外,还应注重艺术价值的整体提高。随着啦啦操的普及和推广,在竞争中,美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练员创美、运动员立美、裁判员赏美、观众审美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啦啦操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这种潮流,使时尚运动永葆活力与魅力。
參考文献:
李娜.对啦啦操美学特征的多角度分析[J].时代教育,2014(12).
一、重视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必要性
啦啦操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如果仅从参与人群等指标看,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啦啦操运动大国,然而客观地说,我国在该运动领域却比较缺乏标志性成绩,与世界顶级队伍相比差距依旧明显。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差距之一就是我国的啦啦操队和队员在对这项运动的审美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对啦啦操运动的魅力、个性及风采理解、体会得不深刻、不独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有比较强的运动能力,也会制约队员在重大表演中发挥出最好状态:如果啦啦操运动员对于啦啦操运动缺乏审美层次的理解和阅读,在表达肢体语言、阐释啦啦操精神时将难以以融入情韵的方式表现出来。
综上,不难看出重视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必要性。重视研究啦啦操的美学内涵,有利于完善啦啦操运动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深化教练员、运动员对啦啦操的感悟与理解,是提升啦啦操运动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善于在训练、教学中强调啦啦操运动的美学内涵和精神气质,有利于将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便于社会和大众正确认识啦啦操,更好地欣赏啦啦操。
二、啦啦操的美学内涵分析及其释放路径
啦啦操融合体育元素与艺术元素,展现的是运动美、人体美、艺术美,其既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也不同于舞蹈,而是有着浓郁的个性特点:要求动作规范标准、挥洒自如,能够表现出别致的韵律和风格。基于啦啦操的这些独特之处,我们对其应该做到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对待,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研究其审美内涵。
1.身体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身体美是运动美、艺术美的基础,也是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前提。啦啦操以运动员健康、健美的身体为载体,以生理和心理健康为前提,展现出生命的美丽、情感的丰富、运动的魅力。评价和考核身体美涉及广泛的审美元素,如身体结构方面的体型、容颜、姿态、线条,舞蹈表现方面的柔韧、协调、韵律、力度,其中以体型、姿态和线条等元素为主。身体美主要可以概括为:首先是身体素质方面,运动员快的速度、强的力量、好的耐力,是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基础,啦啦操从头到尾所有的动作都需要身体素质作支撑。其次是形体美,主要考量运动员体型是否符合美学要求,能否给人匀称协调的感觉;姿态是否优美舒展,一举一动能否都展现出良好风范;线条是否曲线匀称,或者粗狂刚强,能否将舞蹈动作做到极致;是否落落大方,能否表现出独特的气质之美。同时,服装是否符合运动员的身材特点也很重要。
2.运动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所谓运动美,是指啦啦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给观众留下的观感,是思维和动作的综合反映。笔者认为中国啦啦操运动最大的问题在于模仿多、原创少,主创人员、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因而很难理解和展现啦啦操的运动魅力和艺术魅力。啦啦操运动美感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处理不好运动技术、动作创新和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的关系所致。运动美的实现要求运动员必须做到:一是在啦啦操表演中要能够将各个技术动作完美地呈现出来,完美就是技术美。这不仅仅需要具备风格化展现,还要符合力学基本原理和人体工程学原理,符合审美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大胆尝试创新,用新的训练形式融入更多新的元素。三是在啦啦操项目的表演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临场心理素质、综合技术战术思维及意志品质,依据肢体动作和心态变化,妥善、到位地表达啦啦操的运动之美。
3.精神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不论是站在体育还是艺术的角度看,啦啦都蕴含着丰厚的精神美。首先是礼仪之美,其次是协调之美,此外还有意志之美、信念之美,这些都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精华与真谛,需要教师学生经常体味、思辨。
中国的啦啦操运动亟须全面突破和提升,除注重成套的的独创性和难度外,还应注重艺术价值的整体提高。随着啦啦操的普及和推广,在竞争中,美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练员创美、运动员立美、裁判员赏美、观众审美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啦啦操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这种潮流,使时尚运动永葆活力与魅力。
參考文献:
李娜.对啦啦操美学特征的多角度分析[J].时代教育,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