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有机食品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也日趋扩大。公众普遍认为,有机食品对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善莫大焉。但也有人认为,有机农业的产量不如现代农业,如果盲目推广,将加剧全球的粮食危机。
1939年出现有机耕作概念
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有机”——分子式中含有碳元素,而是指食物的生产和加工方式。在人类农业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里,农业都可以被视为“有机”的。一直到20世纪,农业才引入了大量的化学合成品。有机农业运动,是对农业工业化的一种反弹。早在化肥和农药刚刚开始运用的1939年,英国的诺斯伯纳勋爵就创造了有机耕作(organic farming)的概念。他把农场称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之相反,化学耕作(chemical farming)依靠了外来的肥料,不能实现自给自足,所以也就不是有机的整体。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绿色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然而,在农业产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土壤板结、肥力减退、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特别是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农药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集聚的危险性开始广受关注。这样,有机农业逐渐作为现代农业的替代选择,被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接受。
有机食品定义不统一
由于“有机食品”日益成为流行热词,一个新词语“非有机”(inorganic)也出现在媒体中,代指并非通过有机方式生产的普通食品。按照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这个词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按照化学分类,这些食品本身也是有机物。目前,有机食品仍没有世界统一的定义,但大体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有机农业的狭义界定,严格要求农场之内的物质和能量必须自给自足,例如把种植业、牧业和养殖业在一个单位区域内组合,用农场内牲畜的粪便堆肥,用农场作物的秸秆取暖或发电等。按照这种狭义的定义,即使从农场以外引进控制害虫的鸟类和有机粪便,也破坏了有机农场“自给自足”的整体性、独立性要求。有机食品的广义标准适用范围更广,主要是强调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营销服务网站中,把有机食品界定为:“有机这种标签,意味着食品或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方法是——整合了文化、生物和机械方面的实践,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化学合成的肥料、下水道污泥、辐射和基因工程,不可应用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中。”
富人吃好,穷人挨饿?
随着有机食品的日益走俏,关于有机食品的争议也日渐升温。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的产量一般较低,在全球推广有机农业可能会带来世界粮食危机。此外,由于有机食品售价较高,这就产生了在让富人吃好的同时,是否会让穷人挨饿的道德问题。有人甚至称有机食品是奢侈品,拿珍贵的耕地去生产有机食品,等于是从穷人口里夺食。事实是这样吗?美国《科学》杂志2002年的一篇文章称,一项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的有机农产品产量虽然比现代农业产量低20%,但也减少了50%的肥料和97%的杀虫剂。有机农业的支持者宣称,有机耕作的土壤质量更高,更能涵养水分,在干旱条件下有利于提高产量。2007年的一项研究则发现,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有机农业的产量,只比常规农业低8%;而在有些欠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有机农业产量甚至比现代农业高80%。这是因为在穷国中,有机农业所需的材料比化学合成的材料更容易获得。美国记者迈克尔·普兰2008年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则称,如果全世界都普及现代有机农业,世界食品供应将增加50%。
有机农业是否更节能?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按照2005年美国人的食品开支,一个美国人如果只吃有机食品,每年要多花135-539美元。但价格的劣势,并没有阻止有机食品销售额的增长。世界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已经从2002年的23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20亿美元。将有机农业与现代农业进行比较的很多研究表明,有机耕作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因为有机农场不向环境排放化学合成的杀虫剂,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有机农场比现代农场,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单位面积计算,有机农场使用较少的能源,产生较少的废物(如塑料包装袋)。但是,也有反对者指出,有机农业的发展比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土地,这样可能导致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加速破坏。
中国首倡“绿色食品”的概念
2013年7月11日,在第五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上,我国农业官员介绍,“绿色食品”的概念为我国首倡,适应我国情特点,但绿色食品的生产种植时允许使用一定化肥和农药,质量标准低于“有机食品”。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处长叶安平表示,当今世界对发展有机食品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争论的焦点是在必要的粮食安全与发展有机食品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这牵涉到农业投入和国家能力问题。在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发展有机食品需要审慎的态度,否则会对粮食产量、农业投入造成很大影响。中国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是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和农业发展水平,按照自己实际情况,结合欧美一些国家发展有机食品的概念后提出的。世界范围内,有机食品更广为所知,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即在其生产尤其是种植阶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绿色食品的概念为我国首倡,质量标准低于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可以上化肥、农药等,但投入量不得超过一定标准,介于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跟一般普通农产品比,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要求。
1939年出现有机耕作概念
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有机”——分子式中含有碳元素,而是指食物的生产和加工方式。在人类农业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里,农业都可以被视为“有机”的。一直到20世纪,农业才引入了大量的化学合成品。有机农业运动,是对农业工业化的一种反弹。早在化肥和农药刚刚开始运用的1939年,英国的诺斯伯纳勋爵就创造了有机耕作(organic farming)的概念。他把农场称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之相反,化学耕作(chemical farming)依靠了外来的肥料,不能实现自给自足,所以也就不是有机的整体。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绿色革命”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然而,在农业产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土壤板结、肥力减退、害虫产生抗药性等问题。特别是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农药等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集聚的危险性开始广受关注。这样,有机农业逐渐作为现代农业的替代选择,被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接受。
有机食品定义不统一
由于“有机食品”日益成为流行热词,一个新词语“非有机”(inorganic)也出现在媒体中,代指并非通过有机方式生产的普通食品。按照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这个词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按照化学分类,这些食品本身也是有机物。目前,有机食品仍没有世界统一的定义,但大体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有机农业的狭义界定,严格要求农场之内的物质和能量必须自给自足,例如把种植业、牧业和养殖业在一个单位区域内组合,用农场内牲畜的粪便堆肥,用农场作物的秸秆取暖或发电等。按照这种狭义的定义,即使从农场以外引进控制害虫的鸟类和有机粪便,也破坏了有机农场“自给自足”的整体性、独立性要求。有机食品的广义标准适用范围更广,主要是强调不使用化肥和杀虫剂。例如,美国农业部的农产品营销服务网站中,把有机食品界定为:“有机这种标签,意味着食品或其他农产品的生产方法是——整合了文化、生物和机械方面的实践,以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持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化学合成的肥料、下水道污泥、辐射和基因工程,不可应用在有机食品的生产中。”
富人吃好,穷人挨饿?
随着有机食品的日益走俏,关于有机食品的争议也日渐升温。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的产量一般较低,在全球推广有机农业可能会带来世界粮食危机。此外,由于有机食品售价较高,这就产生了在让富人吃好的同时,是否会让穷人挨饿的道德问题。有人甚至称有机食品是奢侈品,拿珍贵的耕地去生产有机食品,等于是从穷人口里夺食。事实是这样吗?美国《科学》杂志2002年的一篇文章称,一项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的有机农产品产量虽然比现代农业产量低20%,但也减少了50%的肥料和97%的杀虫剂。有机农业的支持者宣称,有机耕作的土壤质量更高,更能涵养水分,在干旱条件下有利于提高产量。2007年的一项研究则发现,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有机农业的产量,只比常规农业低8%;而在有些欠发达国家,单位面积有机农业产量甚至比现代农业高80%。这是因为在穷国中,有机农业所需的材料比化学合成的材料更容易获得。美国记者迈克尔·普兰2008年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则称,如果全世界都普及现代有机农业,世界食品供应将增加50%。
有机农业是否更节能?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按照2005年美国人的食品开支,一个美国人如果只吃有机食品,每年要多花135-539美元。但价格的劣势,并没有阻止有机食品销售额的增长。世界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已经从2002年的230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20亿美元。将有机农业与现代农业进行比较的很多研究表明,有机耕作能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因为有机农场不向环境排放化学合成的杀虫剂,能减少对土壤、水域和野生动物的损害;有机农场比现代农场,更能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单位面积计算,有机农场使用较少的能源,产生较少的废物(如塑料包装袋)。但是,也有反对者指出,有机农业的发展比现代农业需要更多的土地,这样可能导致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加速破坏。
中国首倡“绿色食品”的概念
2013年7月11日,在第五届东盟与中日韩粮食安全合作战略圆桌会议上,我国农业官员介绍,“绿色食品”的概念为我国首倡,适应我国情特点,但绿色食品的生产种植时允许使用一定化肥和农药,质量标准低于“有机食品”。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处长叶安平表示,当今世界对发展有机食品还是有很大争议的,争论的焦点是在必要的粮食安全与发展有机食品之间如何保持平衡。这牵涉到农业投入和国家能力问题。在一个国家粮食安全水平比较低下的情况下,发展有机食品需要审慎的态度,否则会对粮食产量、农业投入造成很大影响。中国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是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和农业发展水平,按照自己实际情况,结合欧美一些国家发展有机食品的概念后提出的。世界范围内,有机食品更广为所知,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即在其生产尤其是种植阶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绿色食品的概念为我国首倡,质量标准低于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可以上化肥、农药等,但投入量不得超过一定标准,介于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跟一般普通农产品比,有一定的质量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