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向区域、行业、企业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是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树立了服务为先的理念,在示范基地建设中构建继续教育培训平台,适应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提升了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继续教育;三方联动;培训平台;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探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向区域、行业、企业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自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始终以社会与个人的发展需求作为根本依据,树立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成才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服务的理念,在示范基地建设中构建继续教育培训平台,适应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提升了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创新高职继续教育的“三方联动”模式
“三方联动”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2,3],“三方联动”是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创新办学体制,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中把“三方联动”模式应用到继续教育中来,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使政府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和企业在资源、需求和师资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区城经济、社会的能力。“三方联动”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资源共享,培训供需衔接、生源有保障的培训服务体系。
(一)政府主导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200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2006年又下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这些都为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宁波职业学院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需求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学院成立了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波市外经贸局、宁波市总工会、企业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分工明确,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负责筹措学院的建设资金,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市经信委负责统筹各工业行业协会资源,推进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培训;总工会负责指导学院开展职工培训,建设劳模(技师)工作室;外经贸局负责指导宁波服务外包学院(与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工作,并指导学校援外培训工作,拓展宁波企业海外发展服务平台。政府职能部门成为学院继续教育的协调机构,规划和统筹继续教育工作,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指导,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学院开展的西部智力扶贫培训、援外培训、职教师资培训、服务外包培训及政府招标项目培训等都是根据政府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并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
(二)企业主体
宁波职业学院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是企业是继续教育的服务主体,企业需求是继续教育的根本动力。学院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现状提出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备受企业欢迎。如与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合作为该公司班组长、安全管理员进行以“开展6S活动,推进标准化管理,创建安全文明班组”为主题的培训;为中层干部开展了“聚焦港口生产一线,运用科学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培训。培训团队采用了ISD培训模型[4],通过先期深入港区生产一线访谈、工作场景调研、拍摄港区生产过程材料、组织科级干部座谈会,收集、整理和筛选了港口典型安全案例,并听取公司领导安全工作要求,找准港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寻找急待提高的突破口,提高了培训针对性。培训中通过实施案例教学,交叉组织安排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主题发言、工作研讨等形式,交流互动,集中各方智慧,聚焦港口生产一线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二是企业是继续教育的运行主体,在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过程中,把现代企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建立了一支受企业好评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如宁波服务外包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与宁波美联外贸服务有限公司、宁波电子口岸等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开发外包课程,共同实施教学,培养IT、物流信息化、外贸服务和工业设计人才。
(三)学校服务
学校是继续教育的实践者,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一是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贡献。宁波职业学院连续4年为宁波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举办优秀青工高级电工进修班,为加快宁波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根据省、市经信委“关于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素质”的要求,宁波职业学院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共组织培训各类各层次企业职工6076人,覆盖了宁波市各县(市)、区的1560余家企业。二是精心设计培训项目。教学是继续教育的中心工作,宁波职业学院对每一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方案,从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进程的设定、到培训讲师的安排等都建立在充分了解需求、听取专家建议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方式,实现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教师传授和学员自学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三是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宁波职业学院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采用个性化教学,探索“内驱式”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继续教育ISO质量认证制度,加强了对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学院“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称号。 二、构建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为建设好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的支持下宁波职业学院已组建了4个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的建成为继续教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智力扶贫平台,提高西部地区干部和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宁波市对口支援办的要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所属的“国务院扶贫办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构建智力扶贫平台。
学院开发的“培训—获证—就业”智力扶贫新模式——“甬黔直通车”,由两地政府资助,两地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选拔一批贵州职业院校学生自愿到宁职院培训,通过半年培训经考核获得宁波市人社局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为参加培训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智力扶贫模式成功地找到了三方共赢的结合点:宁波市政府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帮到了点子上;学院和贵州省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活动,弥补了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弱、设备投入不足跟不上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短板”;用工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也找到了一条较好的就业之路,实现了东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2011年、2012年,根据贵州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需要要求,基地举办了二期为期3个月4个班次的“黔东南州、黔西南州职校生(机械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参加培训的黔东南州凯里市职校、黔西南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的194名三年级学生、9名老师全部都拿到了CAD中级职业资格证书,95%的同学对本次培训非常满意,80%的学生希望能留在宁波就业。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贵州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贵州省扶贫办专门分管劳动力培训的胡红霞副主任说“培训方式好,培训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下一步要总结经验,扩大规模,在全省推广”。
近几年来,基地围绕“素质提升”开展干部培训,帮助西部地区培训跨越式发展所需的人才,多次举办“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修班”等专题培训班,为贵州、重庆、云南、西藏、新疆的建设兵团等中西部地区培训了共300多名基层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2012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来专函感谢我院开发对口扶贫培训项目“智力扶贫--贫困地区学生技能培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还以《宁波贵州创新贫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为题做了典型介绍。
(二)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构建援外培训平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国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承担的国际义务也日益增多。学院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2011年至2013年共承办国家商务部的20多期职业教育、港口管理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共有来自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785名司处级官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校长接受相关培训。2013年学院还承办了中联部的“古巴港口经营管理研修班”。
对外援助培训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中国港口管理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如培训项目把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广泛传播到其他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曾参加我院职业教育研修班的墨西哥学员Celso G. Espinosa Corona,已经是墨西哥教育部职业教育和培训司专员,管理墨西哥各州470余所的职业院校,他把中国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带回墨西哥,为当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一方面,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本着“以培训带动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以合作带动发展”的理念,通过聘请中国知名行业专家授课、考察国内知名企业等,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了行业企业的国际交流,拓宽了国际合作渠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搭建了平台,也为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本土人才支撑,为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012年6月8日,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落户我院;2013年4月,我院承办的教育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成立;2013年11月5日,中联部对学院承办“古巴港口经营管理研修班”发来感谢函:研修班精心安排,受到古巴方高度评价,将中古两党领导人关于加强两国港口建设经验交流的共识落到了实处,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交办的任务。
(三)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平台,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基地所属的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拓展培训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了师资基地服务教师发展的能力。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学院不断拓展师资基地培训项目,积极开发新的培训项目,项目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结合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开发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开展了“中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管理培训”;根据浙江省有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2013年,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宽渠道、整合资源,丰富培训项目,与英国领事馆文化交流处合作举办了由英国专家主讲的“高职校长及管理干部领导能力提升培训”,英国专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及生动的授课模式让学员收获颇丰。
为加强西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每年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短期师资培训。仅2011年到2012年已为东西部高职院校培训师资人数达500余名,促进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基地还根据需求定制订单式培训项目,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40多所院校上门培训。
近三年培训职教师资9000多人,学员来自全国包括边远地区西藏、新疆、青海等除台湾以外的全部31个省、市、区的500多所职业院校。 2014年3月,示范基地审报的《创新高职教师培训模式 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示范基地建设期间,学院连续三年获得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优秀培训单位”荣誉称号。
(四)针对区域人才需求,构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宁波服务外包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宁波服务外包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开设了IT软件测试与设计、工业设计、物流信息化和外贸服务四个专业方向,与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广泛合作,政府、学院和企业等充分融合,创新并逐步形成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机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外包课程,共同实施教学,逐步实现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企业用人之间的紧密对接,逐渐解决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政校企多方联动,整合培训资源开展短期岗前培训、订单式培养、职业认证培训班等,为宁波的物流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外包人才。
目前,服务外包学院已成为浙江省和宁波市首批示范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成为国家商务部全国20个重点培训机构之一。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创新机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机制。立足区域、服务区域、融入区域,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良好机制,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探索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升级转型创品牌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完成从学历教育与培训同步发展,到以培训为主、学历继续教育为辅的战略转型;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品牌,培育继续教育品牌,全面提高继续教育教学与服务质量。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精心培育培训项目,增强服务社会和经济能力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必须紧贴当地区域特色和地方经济实情,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搭建多元化的培训平台,开发多样性的培训项目。根据企业需求为不同类型企业和培训人员提供订单式培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性的课程。当前要重点加强针对小微企业培训需求的特色项目、品牌项目开发。
参考文献
[1]刁庆军,吴志勇.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转型[J].成人教育,2011,(10).
[2]苏志刚.创新机制 强化内涵 提升服务[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3]任君庆.高职教育模式的选择与确立[J].职教论坛,2009,(1).
[4]苏志筠.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3,(5).
[5]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2013,(10).
【责任编辑:贾利特】
关键词:继续教育;三方联动;培训平台;服务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探索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向区域、行业、企业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自觉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高等学校继续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1]。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继续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始终以社会与个人的发展需求作为根本依据,树立为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员成才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服务的理念,在示范基地建设中构建继续教育培训平台,适应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提升了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创新高职继续教育的“三方联动”模式
“三方联动”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一套成功的高职教育模式[2,3],“三方联动”是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创新办学体制,构建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服务地方经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中把“三方联动”模式应用到继续教育中来,创新继续教育办学模式,使政府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和企业在资源、需求和师资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通过技术服务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区城经济、社会的能力。“三方联动”构建了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资源共享,培训供需衔接、生源有保障的培训服务体系。
(一)政府主导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2005年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2006年又下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意见》,这些都为学院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宁波职业学院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政府需求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学院成立了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宁波市外经贸局、宁波市总工会、企业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理事会分工明确,开发区管委会、市教育局负责筹措学院的建设资金,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市经信委负责统筹各工业行业协会资源,推进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培训;总工会负责指导学院开展职工培训,建设劳模(技师)工作室;外经贸局负责指导宁波服务外包学院(与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开展工作,并指导学校援外培训工作,拓展宁波企业海外发展服务平台。政府职能部门成为学院继续教育的协调机构,规划和统筹继续教育工作,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指导,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学院开展的西部智力扶贫培训、援外培训、职教师资培训、服务外包培训及政府招标项目培训等都是根据政府需求开展培训工作并得到了政府各部门的支持。
(二)企业主体
宁波职业学院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了企业的主体作用。一是企业是继续教育的服务主体,企业需求是继续教育的根本动力。学院深入企业调研,针对企业现状提出培训项目,制定培训计划,备受企业欢迎。如与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合作为该公司班组长、安全管理员进行以“开展6S活动,推进标准化管理,创建安全文明班组”为主题的培训;为中层干部开展了“聚焦港口生产一线,运用科学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培训。培训团队采用了ISD培训模型[4],通过先期深入港区生产一线访谈、工作场景调研、拍摄港区生产过程材料、组织科级干部座谈会,收集、整理和筛选了港口典型安全案例,并听取公司领导安全工作要求,找准港区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寻找急待提高的突破口,提高了培训针对性。培训中通过实施案例教学,交叉组织安排专家讲座、案例分析、主题发言、工作研讨等形式,交流互动,集中各方智慧,聚焦港口生产一线现场安全管理问题,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二是企业是继续教育的运行主体,在制订和实施培训计划过程中,把现代企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并建立了一支受企业好评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如宁波服务外包学院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与宁波美联外贸服务有限公司、宁波电子口岸等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开发外包课程,共同实施教学,培养IT、物流信息化、外贸服务和工业设计人才。
(三)学校服务
学校是继续教育的实践者,高校继续教育必须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一是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需求,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贡献。宁波职业学院连续4年为宁波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举办优秀青工高级电工进修班,为加快宁波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贡献;根据省、市经信委“关于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素质”的要求,宁波职业学院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共组织培训各类各层次企业职工6076人,覆盖了宁波市各县(市)、区的1560余家企业。二是精心设计培训项目。教学是继续教育的中心工作,宁波职业学院对每一个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的方案,从培训内容的选定、培训进程的设定、到培训讲师的安排等都建立在充分了解需求、听取专家建议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在继续教育培训中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等方式,实现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教师传授和学员自学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三是全面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宁波职业学院构建“以学员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采用个性化教学,探索“内驱式”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吸收行业企业参与培训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实施继续教育ISO质量认证制度,加强了对继续教育的过程管理。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学院“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称号。 二、构建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为建设好高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政府、企业的支持下宁波职业学院已组建了4个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平台的建成为继续教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智力扶贫平台,提高西部地区干部和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宁波市对口支援办的要求,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所属的“国务院扶贫办东西扶贫协作人力资源建设基地”,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构建智力扶贫平台。
学院开发的“培训—获证—就业”智力扶贫新模式——“甬黔直通车”,由两地政府资助,两地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选拔一批贵州职业院校学生自愿到宁职院培训,通过半年培训经考核获得宁波市人社局颁发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并为参加培训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这样的智力扶贫模式成功地找到了三方共赢的结合点:宁波市政府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帮助贫困人口就业脱贫,帮到了点子上;学院和贵州省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活动,弥补了贵州省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弱、设备投入不足跟不上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短板”;用工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也找到了一条较好的就业之路,实现了东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接。2011年、2012年,根据贵州省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需要要求,基地举办了二期为期3个月4个班次的“黔东南州、黔西南州职校生(机械类)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参加培训的黔东南州凯里市职校、黔西南州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的194名三年级学生、9名老师全部都拿到了CAD中级职业资格证书,95%的同学对本次培训非常满意,80%的学生希望能留在宁波就业。该项目的实施得到了贵州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贵州省扶贫办专门分管劳动力培训的胡红霞副主任说“培训方式好,培训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下一步要总结经验,扩大规模,在全省推广”。
近几年来,基地围绕“素质提升”开展干部培训,帮助西部地区培训跨越式发展所需的人才,多次举办“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修班”等专题培训班,为贵州、重庆、云南、西藏、新疆的建设兵团等中西部地区培训了共300多名基层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2012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来专函感谢我院开发对口扶贫培训项目“智力扶贫--贫困地区学生技能培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还以《宁波贵州创新贫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为题做了典型介绍。
(二)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构建援外培训平台,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国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承担的国际义务也日益增多。学院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2011年至2013年共承办国家商务部的20多期职业教育、港口管理对外援助培训项目,共有来自10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785名司处级官员、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校长接受相关培训。2013年学院还承办了中联部的“古巴港口经营管理研修班”。
对外援助培训项目的实施,一方面,有效提高了中国港口管理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如培训项目把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广泛传播到其他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曾参加我院职业教育研修班的墨西哥学员Celso G. Espinosa Corona,已经是墨西哥教育部职业教育和培训司专员,管理墨西哥各州470余所的职业院校,他把中国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带回墨西哥,为当地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一方面,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本着“以培训带动交流,以交流促进合作,以合作带动发展”的理念,通过聘请中国知名行业专家授课、考察国内知名企业等,大大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了行业企业的国际交流,拓宽了国际合作渠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搭建了平台,也为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本土人才支撑,为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012年6月8日,商务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落户我院;2013年4月,我院承办的教育部“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成立;2013年11月5日,中联部对学院承办“古巴港口经营管理研修班”发来感谢函:研修班精心安排,受到古巴方高度评价,将中古两党领导人关于加强两国港口建设经验交流的共识落到了实处,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交办的任务。
(三)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职教师资培训平台,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基地所属的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拓展培训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提高了师资基地服务教师发展的能力。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学院不断拓展师资基地培训项目,积极开发新的培训项目,项目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结合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开发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目前已经开展了“中职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管理培训”;根据浙江省有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开发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项目。2013年,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宽渠道、整合资源,丰富培训项目,与英国领事馆文化交流处合作举办了由英国专家主讲的“高职校长及管理干部领导能力提升培训”,英国专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及生动的授课模式让学员收获颇丰。
为加强西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每年为西部地区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短期师资培训。仅2011年到2012年已为东西部高职院校培训师资人数达500余名,促进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基地还根据需求定制订单式培训项目,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等40多所院校上门培训。
近三年培训职教师资9000多人,学员来自全国包括边远地区西藏、新疆、青海等除台湾以外的全部31个省、市、区的500多所职业院校。 2014年3月,示范基地审报的《创新高职教师培训模式 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获浙江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示范基地建设期间,学院连续三年获得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优秀培训单位”荣誉称号。
(四)针对区域人才需求,构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宁波服务外包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平台,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以来,宁波服务外包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开设了IT软件测试与设计、工业设计、物流信息化和外贸服务四个专业方向,与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广泛合作,政府、学院和企业等充分融合,创新并逐步形成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机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与服务外包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外包课程,共同实施教学,逐步实现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企业用人之间的紧密对接,逐渐解决宁波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政校企多方联动,整合培训资源开展短期岗前培训、订单式培养、职业认证培训班等,为宁波的物流行业提供专业服务外包人才。
目前,服务外包学院已成为浙江省和宁波市首批示范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成为国家商务部全国20个重点培训机构之一。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创新机制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需要进一步创新继续教育机制。立足区域、服务区域、融入区域,建立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良好机制,使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紧扣市场需求,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是高职院校探索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升级转型创品牌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完成从学历教育与培训同步发展,到以培训为主、学历继续教育为辅的战略转型;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品牌,培育继续教育品牌,全面提高继续教育教学与服务质量。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要精心培育培训项目,增强服务社会和经济能力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必须紧贴当地区域特色和地方经济实情,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搭建多元化的培训平台,开发多样性的培训项目。根据企业需求为不同类型企业和培训人员提供订单式培训,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安排具体性的课程。当前要重点加强针对小微企业培训需求的特色项目、品牌项目开发。
参考文献
[1]刁庆军,吴志勇.推进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转型[J].成人教育,2011,(10).
[2]苏志刚.创新机制 强化内涵 提升服务[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3]任君庆.高职教育模式的选择与确立[J].职教论坛,2009,(1).
[4]苏志筠.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3,(5).
[5]吴小明.新经济形势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分析[J].继续教育,2013,(10).
【责任编辑:贾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