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将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专业人才。文章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地方高校转型期培养目标的转变,作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重要的工科专业之一——采矿工程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调研同类地方本科院校,在此基础上分析地方性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在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期;采矿工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93-02
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在之前的地方示范高等专科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其培养的毕业生大都从事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随之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1,2]。因此,近年来,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旨在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以工科专业为发展重点,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一线工程师为主要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使煤炭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但开采规模及力度的增大,导致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环境及安全问题迎来空前挑战。作为学校重要的工科专业之一,采矿工程专业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工程问题的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需求及自身特点,认清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探讨解决办法。
一、地方高校的特点
1.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为满足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不同层次高校的服务面向不同,人才培养层次也千差万别。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地方高校只有寻求适合自己的办学领域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经费支撑的局限性。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局限,主要依赖地方政府、民众和企业的支持,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劣势明显,因此,为了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地方高校必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3.发展空间受限。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市级中小城市,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人才更加倾向于在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省会城市就业,地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阻;生源的范围小,地方高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源于本地区;地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相对较小。
二、采矿工程专业在学校转型发展期的定位
1.以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方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该地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电东送的主战场。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和毕节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煤矿资源的采掘和利用对促进毕节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矿业类院校主要集中在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极少数毕业生选择西部落后地区就业,这些原因导致毕节市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作为毕节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从2008起就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为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培养输送了大批的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为地区煤炭实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2.有利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转型期学科建设发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进入由师范专业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转型期,学科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转型成败,学科建设既要考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兼顾自身的发展。学校以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地方矿产资源,全面掌握地方所需人才,整合校内资源,开设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矿山企业,解决人才匮乏难题。所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改革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案也是学校转型期内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工科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在转型期内改革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转型的成败。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地方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及学科发展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不同时期各院校的不同专业发展状况也千差万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办学思想落后。从专科阶段到本科阶段是实现办学层次的跨越,师范教育和工科专业要实现学科的转变,所以,在此阶段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办学思想,明确什么是本科教育,领悟不同学科间的办学特点,摒弃阻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落后思想,做到思路清晰、思想先进,塑造学校迅速发展的思想灵魂,做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否则,陈旧的思想会束缚学科建设乃至学校的发展。
2.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者,应用性本科院校教师个人的能力和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较强的行业性和实践性。然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开办采矿工程专业时间较短,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较少,师生比偏低,加之学缘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尽管教材都选用国家的规划教材,北方煤矿开采历史较长,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大部分集中在北方,所以,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属于北方矿业院校教师编著,因此,教学内容主要以北方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为背景,且内容陈旧,与贵州省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差别较大,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间的转化难度更大。 4.实践教学薄弱。采矿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理论知识外,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较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实习等环节。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时,企业因考虑到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不是很积极地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形成了实习以参观为主,实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对策分析
1.更新教育思想,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要站在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应有忧患意识。充分认识转型对学校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去办学,人才培养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旦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脱轨,将危害学生利益,也将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最终将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此外,服务应是主动的、多方位的,比如在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同时,可以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非学历社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等。
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期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地方高校应注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应改变原有的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观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招聘较优秀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稳定师资队伍,减少人才流失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实地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地方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区,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学知识与身边所见所闻越贴切,学生越容易接受,理论与实践转化时也相对容易。教材应尽可能选用与本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更吻合的规划教材,使学生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校内各类实习内容相统一,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现有教材无法满足要求时,应积极组织兄弟院校及矿山企业编著以本地水文地质资料为背景的教材。
4.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地方政府和学校相关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增强实践教学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政策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跟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教学得不到保障绝对培养不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主动积极地与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了解企业所需,使企业认可,加快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落到实处,除此,还应积极争取更多的校外资源,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校内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学院制定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验室使用率,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带给地方高校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坚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深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矿山高级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最大贡献,为学校顺利转型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侯俊华,汤作华.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8):81-82.
[2]舒锦宏.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25-136.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期;采矿工程;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93-02
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在之前的地方示范高等专科的基础上整合而成,其培养的毕业生大都从事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随之凸显的问题之一就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1,2]。因此,近年来,大批新建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技术人才”,旨在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以工科专业为发展重点,以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一线工程师为主要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使煤炭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但开采规模及力度的增大,导致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环境及安全问题迎来空前挑战。作为学校重要的工科专业之一,采矿工程专业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解决工程问题的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需求及自身特点,认清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探讨解决办法。
一、地方高校的特点
1.培养地方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为满足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不同层次高校的服务面向不同,人才培养层次也千差万别。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地方高校只有寻求适合自己的办学领域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经费支撑的局限性。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来源局限,主要依赖地方政府、民众和企业的支持,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劣势明显,因此,为了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地方高校必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3.发展空间受限。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分布在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市级中小城市,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人才更加倾向于在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的省会城市就业,地域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阻;生源的范围小,地方高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源于本地区;地方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相对较小。
二、采矿工程专业在学校转型发展期的定位
1.以服务地方经济、满足社会需求为基本方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该地煤炭资源丰富,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云贵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电东送的主战场。随着贵州省“工业强省”和毕节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煤矿资源的采掘和利用对促进毕节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矿业类院校主要集中在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恶劣,极少数毕业生选择西部落后地区就业,这些原因导致毕节市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作为毕节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从2008起就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为毕节市乃至贵州省培养输送了大批的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从而为地区煤炭实业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2.有利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转型期学科建设发展。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进入由师范专业培养为主转变为以工科专业为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转型期,学科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转型成败,学科建设既要考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兼顾自身的发展。学校以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充分结合地方矿产资源,全面掌握地方所需人才,整合校内资源,开设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人才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矿山企业,解决人才匮乏难题。所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改革采矿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案也是学校转型期内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工科专业,采矿工程专业在转型期内改革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学校转型的成败。
三、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地方院校由于办学历史、地理位置、办学定位及学科发展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不同时期各院校的不同专业发展状况也千差万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千奇百怪,只有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办学思想落后。从专科阶段到本科阶段是实现办学层次的跨越,师范教育和工科专业要实现学科的转变,所以,在此阶段必须更新原有的陈旧的办学思想,明确什么是本科教育,领悟不同学科间的办学特点,摒弃阻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落后思想,做到思路清晰、思想先进,塑造学校迅速发展的思想灵魂,做到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否则,陈旧的思想会束缚学科建设乃至学校的发展。
2.师资队伍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者,应用性本科院校教师个人的能力和讲授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较强的行业性和实践性。然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开办采矿工程专业时间较短,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较少,师生比偏低,加之学缘结构不够合理,缺乏学术思想的相互交融。
3.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尽管教材都选用国家的规划教材,北方煤矿开采历史较长,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大部分集中在北方,所以,目前使用的教材基本属于北方矿业院校教师编著,因此,教学内容主要以北方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为背景,且内容陈旧,与贵州省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差别较大,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间的转化难度更大。 4.实践教学薄弱。采矿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培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理论知识外,必须通过实践教学使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较好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实验、实习等环节。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采矿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时,企业因考虑到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不是很积极地接受学生到现场实习,形成了实习以参观为主,实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四、对策分析
1.更新教育思想,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要站在从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应有忧患意识。充分认识转型对学校的重要性,真正从思想上去办学,人才培养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一旦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脱轨,将危害学生利益,也将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最终将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此外,服务应是主动的、多方位的,比如在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的同时,可以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非学历社会技能培训和成人教育等。
2.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师资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期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期地方高校应注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应改变原有的只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的观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招聘较优秀的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稳定师资队伍,减少人才流失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实地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地方院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本地区,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所学知识与身边所见所闻越贴切,学生越容易接受,理论与实践转化时也相对容易。教材应尽可能选用与本地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更吻合的规划教材,使学生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校内各类实习内容相统一,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现有教材无法满足要求时,应积极组织兄弟院校及矿山企业编著以本地水文地质资料为背景的教材。
4.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地方政府和学校相关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增强实践教学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政策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出实践教学跟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践教学得不到保障绝对培养不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应主动积极地与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了解企业所需,使企业认可,加快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落到实处,除此,还应积极争取更多的校外资源,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的同时,校内应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学院制定合理的实验室规划,努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实验室使用率,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带给地方高校的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区,坚持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深化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强化实践环节,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矿山高级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最大贡献,为学校顺利转型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侯俊华,汤作华.提升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8):81-82.
[2]舒锦宏.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2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