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 :信息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利工程的建设,确实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会对生态中的水、气温、降雨、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都会有影响。因此,必须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好保护工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一、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的产业,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更加科学地、综合地利用水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已将水利工程建设提到重要的地位,鼓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形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风气,引导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用水效率,多渠道开源。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利工程进入了空前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前,我国水利建设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加,拥有水利工程资格证的专业人士越来越多,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其次,水利工程多数属于财政投资的公益性建设工程,虽然国家已经投人了部分资金进行工程建设,但这还远远不够,目前水利建设的步伐尚未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后,由于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全国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造成河流两岸水资源污染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体修复和河道治理任重而道远。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工程建设地区的气候状况,工程建成之后,原有的陆地变成了水体,积水量大大增加,水分在太阳的照射下蒸发,水汽增多,这使得当地的气候变得较以前更为湿润,不仅会改变当地的降水量,还会改变当地的降水范围和降水强度。另外,因为原本与大气接触的是陆地,而现在变成了水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当地的气温,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建成之后,会使工程建设的周边地区的气温上升。
  (2)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会使得工程所在区域的水文形势都可能发生重大改变,破坏天然的水文状况。水利工程建成之后,周围水体区域的水流速度、水域深度、水流边界等各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是在河流的上游建设水利工程,那么上游的水流速度会减慢,这使得水、气界面的交换速度降低,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下降,从而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会减弱。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都是在原有的天然河道上进行修剪,这就使得原有的河流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会发生改变,这同时会给河流的上游和下游的水文和泥沙带来影响,而水深和含沙量的改变又进而会影响到河流的水质、水温。
  (3)影响土壤
  水利工程建设还会对库区的土壤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盐碱化,这是库区蓄水后常见的土壤问题。水库的建设,会把下游区域的地水位提升,而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抬升到地面后经过蒸发、日照作用,盐碱类物质留存于地表,导致盐碱化,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其次,沼泽化,因水位抬升使得植物根系过于湿润而衰败,当潜水层提升到耕作层,会导致土壤湿度加大而造成包气带破坏,造成土壤沼泽化;最后,浸没,水位抬高,土壤被浸没,使得土壤的通气环境变差,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变弱,肥力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
  (4)对泥沙的影响
  水利工程会改变河道泥沙的沉降和输移模式,影响工程区和上下游的生态环境。水库蓄水后,水库上游水流减缓,水流携带的泥沙很可能在库内淤积,淤积的泥沙使水库库容减小,降低了其运行效益。河流上建坝,天然河道被阻断,改变了河道流态,及河流泥沙的活动规律,从而改变了整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水库蓄水后,河道流速减缓,挟沙能力减弱,使得河流中的悬浮物质沉积,影响了航道的运行,及水库的有效使用年限。这些都是水利工程建设所引发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生态坏境其他方面的影响
  (1)对生物的种类会造成影响
  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会对经过长期优胜劣汰形成了的物种平衡的一种状态造成影响。对于生态环境是需要平衡的生态体系和规律的,这其中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种类的繁多对生态环境也是重要的构成环节。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中的生物和陆地上生存的生物都会产生影响,影响了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据调查情况来看,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对生物种类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在众多的影响中,对于在建造水利工程的水域中的生物的影响是最大的。在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比如会导致在水库中的储存的水比外界的水位要高,那么在水中生存的生物如果遇到要产卵,其需要的坏境就发生了变化,就会比之前要困难的多。同时,水位的升高会造成河流的生态环境和系统发生变化,水中生物的生长环境也会受到影响。在河流中生存的鱼有其本身的生存习性,比如其每年都会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迁徙,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建成,造成其迁徙路线的路线被阻断,那么就会使得鱼的种类急剧的下降,从而对鱼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不仅是水中的生物会遭到影响,对于陆地上的生物也不能免于受影响。如果需要建成一个水利工程,就会占用陆地,那么就会占用陆地生存的生物的土地,对这些土地的开发和利用而造成的破坏是永久性的。因为水利工程的用地,那些生物永远都不能回到他们原来的家园。与此同时,对于水利工程所占用的地区的土地,其会造成土地的土壤的特质发生变化,其中土壤很可能会出现盐碱化和沼泽化,这样对生态坏境的破坏非常大。总之,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水会淹没大量的地区,夺取了各种生物的生存地點,和改变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这就造成了生物种类的急剧减少。
  (2)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会造成影响
  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需求,水利工程的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逐渐扩大,但是与此同时给生态系统的平衡也造成了巨大了破坏。水利工程的建成,可以对我国生产用水上有巨大的帮助,同时可以根据意愿调节水量,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整个过程中,必然会占用土地,各种施工材料的运输,人员的工作,各种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在水库建成后,对当地的环境和气候也造成了改变,从而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对整个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破坏。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淹没大量的草地和森林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使原先生存在那里的生物造成了影响,同时对气候、降水、土壤等各种方面都会造成破坏。而且水利工程的建筑选址会在高山峡谷地区,这都是一些生态坏境好和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就会使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了破坏,而且会造成永远也无法恢复的状态。   三、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个,应该注重把环境保护融入至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全面细致的考虑周围区域的植物、动物生长环境,为其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避免破坏周围区域的生态系统,同时为动物气息提供良好条件。在施工期间尽量应用一些有利于植物和动物生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价,对环境产生不良因素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
  2、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中,应根据我国有关水利工程、环保的法律法规加强环保管理,促使水利工程与土地、林业等环境要素的协调发展,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到实处。比如,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毁林占地、水质、大气、噪音等污染问题进行实时的检查与监管,对超出环保标准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并对可能造成污染的行为做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拟定相关措施,对水利建设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履行环保要求,用实际行动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更好的协调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做好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
  做好生态环境的评价工作是解决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我国是重视水利工程环境的大国,并且有早已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法律对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环境评价做了具体规定,必须开展环境评价,必须扩大环境评价范围。做好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可以保护好水生态环境的开发和平衡。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了防止水利工程建设对附近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建立一种稳定、规范的生态补偿机制。“谁损害,谁补偿”,明确破坏生态环境和补偿的主体,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期间,抽取一部分工程资金用作生态的补偿,对工程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以稳定生态环境平衡。这不仅可以还原当地的生态系统,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可以促使当地经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则关乎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设计、建设、使用等阶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以实现两者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4,04:129.
  [2]苏万磊.浅谈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与企业,2014,04:142.
  [3]杨艳秋.水利工程建设同生態环境发展的结合研究[J].福建农业,2014,Z1:109.
  [4]徐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4,08:131.
  [5]唐亮.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6:156-157.
  [6]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4,04:129.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是水利水电工程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1、施工技术及
期刊
【摘 要】温州市大门大桥工程是大小门岛港区连接温州大陆的跨海大桥。本文以大门大桥工程为背景,对孤岛长距离跨海输电通道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和探讨。通过研究表明,采用电缆在桥两侧设置“管线专用区域”的敷设方案可行,且具有投资节约、输送安全有保障、施工简便、对环境影响小等方面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性。交通桥梁建设兼顾“路、水、电”,这对海洋深水岸线资源的开发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特点分析、针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检测、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制度、加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管理、严格技术管理以及加强过程质量管理,实行质量管理“三全”制度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特点分析  1、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波动较大  水
期刊
【摘 要】生态水利能够在满足防洪和水质改善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保护河道的天然属性与生态系统,从而恢复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本文论述了加强河道治理过程中整合行洪保障、雨洪水资源利用、生物种群栖息地构建、水体净化及城市滨河亲水休闲等多重功能而构建生态水利,打造安全、健康的城市河流,实现人水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  引言  防洪安全和水质改善是城市河道治
期刊
【摘 要】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从而更为高效地服务农业。如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到位,必定会造成农民生产和经营诸多不便甚至损失。各地各部门应该要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为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应对措施  1引言  
期刊
【摘 要】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利于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电力系统将会得到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更加稳定与良好的发展。本文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一、电力系统以及自动化技术概述  1、电力系统简介。电力指的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一种自然能源,最早起源于18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得到了广
期刊
【摘 要】结合某市实际情况,探讨智能配电网发展模式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配电网,智能调控、智能配电管理、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统一通信与信息交互支撑平台建设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智能配电网能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类似智能配电网发展可从中得到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发展模式;智能调控;智能管理  0.引言  配电网电力系统直接影响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效率,对满足人们用电需要也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摘 要】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是提升电网建设投资效益的重要抓手。开展全面准确的造价分析,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对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加强造价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造价;造价控制  一、造价影响因素  (1)线材量和塔材量。这两个因素的长度和线,很强的相关性,以及他们的成本影响是通过传输线长度反映。所以就保留线长度系数。  (2)電路数是否紧凑型、导线截面及导线
期刊
【摘 要】介绍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概念,使用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防范火灾的必要性,用实例说明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作用。  【关键词】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电气火灾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智能化、电气化的发展,建筑物内部各种电气线路越来越多。根据不同城市的统计,每年由于电气线路过载、短路、施工不文明、绝缘材料老化等原因,使导线或电缆的绝缘材料损坏引发的火灾中,电气火灾数约占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用电量不断增大,10kV配网线路改造工程将越来越多,对供电配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10kV配电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配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pick to】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al power consump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