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中,成都准确定位工作的主题、范畴、内容,根据统筹城乡过程中城乡青年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统筹城乡体制机制转变调整了团组织设置,探索了产业和区域内团组织联建,通过产业凝聚全员化、区域互联一体化、人力配置社会化、机制构建长效化,实现城乡团建观念、组织和资源的“三个统筹”,形成了“四化三统筹”的成都工作模式。
【关键词】统筹城乡 团建 成都模式
从2003年开始,成都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统筹城乡改革实验。基于成都在统筹城乡改革中的先行先试,2009年團中央确定了成都作为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城市。两年来,成都共青团按照团中央的部署安排,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形成了统筹城乡团建的成都模式。
成都城乡基层团建面临的挑战
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伟大实践给成都青年带来了工作生活交流方式的巨大变化:“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催生了大量的新型农村社区,农村青年从原生态村落走向现代社区,“三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化)带动青年从田园走入工业区,成都“新三最”(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战略目标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汇集在成都就业创业。这都进一步加大了市域内城乡青年多向流动的趋势与程度,于是,“青年在哪里?”成为团组织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同时,在急骤变革的社会中,城乡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也给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破题思路
统筹城乡团建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确定明确的主题范畴、具体的工作内容。成都用“三条线”勾勒出统筹城乡团建的主题与范畴。
第一条线:以“统筹城乡”为背景,准确定位团建试点。设置一条“背景”线(简称B直线)。B直线的规定性价值在于,它清晰地表明凡是“为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进行的基层团组织改革”都是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重要内容。
第二条线:以“统筹城乡”为方法,协调推进团建试点。设置一条“方法”线(简称为F直线)。F直线的规定性价值在于,它清晰地表明凡是“运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与方法,解决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困难”都是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线: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科学规划团建试点。设置一条“目标”线(简称为M直线)。M直线的规定性价值在于,凡是有利于“促进城乡基层团组织建设统筹发展的改革”都应该是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重要内容。
综上,用这三条线分别作为统筹城乡的范畴区分线,再叠加组合,可以得到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解题思路图: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突破口选择
面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优势与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团组织必须解决的另一问题。为此,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包惠同志提了“六字策略”:一是“建起来”,二是“活起来”,关键是“建”和“活”。“建”是基础,“活”是灵魂。在随后试点实践推进过程中,“六字策略”得到全面贯彻和深化,成为了成都统筹城乡基层团建试点工程突破口选择的核心指导思想,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准确:“建起来”是基础。它回答了“青年在那里?”,也就是按照青年新的聚集规律、聚集方式找准城乡发展中的新型组织化载体,建立新型的团组织的举措。“活起来”是灵魂。在统筹团建实践中,“活起来”首先是指开展活动,以优质的服务活动凝聚和引导青年;其次是从试点的角度,从活动中汲取鲜活的经验与机制,最终让基层团组织更有价值。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主题选择及谋篇布局
成都在试点初期选中了关键性的三点作为改革内容。
一是根据城乡青年生产方式变化调整建团。产业(链)、行业协会建团,在各类专业合作社、工业产业链、专业技术协会推进产业链建团,通过建立联合团组织,助推产业发展。进而探索行业协会建团,实现对同行业团员青年的联系和覆盖;工业集中发展区、青年创业园建团。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青年创业园团组织建设,成都在重点的工业园区和青年创业园都建立了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团。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建设,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和覆盖。
二是根据城乡青年生活方式变化调整建团。农民集中居住区建团,基层团组织主动适应农民集中居住后农村青年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管理;青年自组织建团,青年自组织是新时期青年聚集的新载体,加强基层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为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支持,试点推动有影响力的青年自组织成立团组织。
三是根据统筹城乡体制机制转变探索城乡团组织联建。村企、村校联建,推动行政村与属地企业、学校成立联合团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部门村庄联建,按照以城带乡,推动城市机关部门与农村成立联合团组织,实现城乡互动,激发农村团组织的活力;流动团组织建设。适应城乡青年人才流动的变化,探索在人才劳务市场建立团组织。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主要措施
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中进一步推行了“四化三统筹”的工作模式,即通过产业凝聚全员化、区域互联一体化、人力配置社会化、机制构建长效化,实现城乡团建观念、组织和资源的“三个统筹”,其中“四化”主要是措施提炼,“三统筹”主要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一是产业凝聚全员化—顺应和依托变迁发展中的城乡产业,努力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面覆盖。围绕各地主导产业,依托行业协会建团,推动产业建团和产业链建团,是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采取的主要方式。这种建团方式突破了原有传统单位建团的固定思维,顺应产业变迁、转移和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推动共青团组织实现覆盖广大团员青年的目的,体现了“以变应变”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二是区域互联一体化—充分把握流动重组且不断多元的地域内部单位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拓展团组织覆盖面和工作活力。不变的是土地和区域,变化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人的群体。在错综复杂并日新月异的地域内部、组织系统中相继建立团组织,是本次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的典型做法。如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团,推动实现社区居民自主管理;加强灾后重建安置点团建;村企、村校联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推进党政职能部门、村庄联建团组织,有效激发了农村共青团的生机和活力。这种做法是团建进一步适应区域系统内部结构的有效探索,并藉此为共青团建设赢得新的资源和更大的活力。
三是人力配置社会化—充分把握共青团的群众组织属性,放开手脚、突破常规构建团干体系。共青团是群团组织,这种组织的属性更蕴含着社会性,在其团建人事制度上打破原有传统做法已是必然。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过程中,各有关团组织充分发挥创造性,切实领会试点工作的精神实质,切实拓宽团干部选配方式,探索基层团干部聘任制,突破编制、身份、岗位等限制,把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产业化带头人等聘任为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制和“西部计划”、“一村两大”等项目积极培养团干,促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基层团干部。通过人力配置的社会化,使得共青团组织更具公信力、亲和力和工作活力。
四是机制构建长效化—着眼长远,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以试点的有限性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未来发展。统筹城乡团建需要有扎实的体制机制做保证,需要试验出好的制度和保障机制,才可能为共青团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和保障。成都共青团立足统筹城乡团建长效发展,从制度安排、资源配置和工作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构建城乡一体的团建新格局提供保障。深化统筹城乡团建制度建设,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支持,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出台《成都市深化“党建带团建”实施办法》;建立城乡团建资源配置机制,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实现资源向基层倾斜,活跃团的基层组织;推动区域内团组织工作联动,引导基层团组织之间打破隶属关系,实现团内资源共享共用。
(作者单位:成都学院)
【关键词】统筹城乡 团建 成都模式
从2003年开始,成都率先在全国开展了统筹城乡改革实验。基于成都在统筹城乡改革中的先行先试,2009年團中央确定了成都作为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城市。两年来,成都共青团按照团中央的部署安排,紧密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形成了统筹城乡团建的成都模式。
成都城乡基层团建面临的挑战
成都统筹城乡改革的伟大实践给成都青年带来了工作生活交流方式的巨大变化:“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催生了大量的新型农村社区,农村青年从原生态村落走向现代社区,“三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化)带动青年从田园走入工业区,成都“新三最”(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战略目标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汇集在成都就业创业。这都进一步加大了市域内城乡青年多向流动的趋势与程度,于是,“青年在哪里?”成为团组织建设急需破解的难题。同时,在急骤变革的社会中,城乡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也给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破题思路
统筹城乡团建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确定明确的主题范畴、具体的工作内容。成都用“三条线”勾勒出统筹城乡团建的主题与范畴。
第一条线:以“统筹城乡”为背景,准确定位团建试点。设置一条“背景”线(简称B直线)。B直线的规定性价值在于,它清晰地表明凡是“为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而进行的基层团组织改革”都是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重要内容。
第二条线:以“统筹城乡”为方法,协调推进团建试点。设置一条“方法”线(简称为F直线)。F直线的规定性价值在于,它清晰地表明凡是“运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与方法,解决基层团组织建设的困难”都是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重要内容。
第三条线: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科学规划团建试点。设置一条“目标”线(简称为M直线)。M直线的规定性价值在于,凡是有利于“促进城乡基层团组织建设统筹发展的改革”都应该是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重要内容。
综上,用这三条线分别作为统筹城乡的范畴区分线,再叠加组合,可以得到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解题思路图: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突破口选择
面对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优势与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突破口,是团组织必须解决的另一问题。为此,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包惠同志提了“六字策略”:一是“建起来”,二是“活起来”,关键是“建”和“活”。“建”是基础,“活”是灵魂。在随后试点实践推进过程中,“六字策略”得到全面贯彻和深化,成为了成都统筹城乡基层团建试点工程突破口选择的核心指导思想,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准确:“建起来”是基础。它回答了“青年在那里?”,也就是按照青年新的聚集规律、聚集方式找准城乡发展中的新型组织化载体,建立新型的团组织的举措。“活起来”是灵魂。在统筹团建实践中,“活起来”首先是指开展活动,以优质的服务活动凝聚和引导青年;其次是从试点的角度,从活动中汲取鲜活的经验与机制,最终让基层团组织更有价值。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主题选择及谋篇布局
成都在试点初期选中了关键性的三点作为改革内容。
一是根据城乡青年生产方式变化调整建团。产业(链)、行业协会建团,在各类专业合作社、工业产业链、专业技术协会推进产业链建团,通过建立联合团组织,助推产业发展。进而探索行业协会建团,实现对同行业团员青年的联系和覆盖;工业集中发展区、青年创业园建团。加强工业集中发展区、青年创业园团组织建设,成都在重点的工业园区和青年创业园都建立了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建团。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团组织建设,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和覆盖。
二是根据城乡青年生活方式变化调整建团。农民集中居住区建团,基层团组织主动适应农民集中居住后农村青年生活方式的转变,引导社区居民自主管理;青年自组织建团,青年自组织是新时期青年聚集的新载体,加强基层团组织与青年自组织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为青年自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支持,试点推动有影响力的青年自组织成立团组织。
三是根据统筹城乡体制机制转变探索城乡团组织联建。村企、村校联建,推动行政村与属地企业、学校成立联合团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部门村庄联建,按照以城带乡,推动城市机关部门与农村成立联合团组织,实现城乡互动,激发农村团组织的活力;流动团组织建设。适应城乡青年人才流动的变化,探索在人才劳务市场建立团组织。
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的主要措施
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团建试点工作中进一步推行了“四化三统筹”的工作模式,即通过产业凝聚全员化、区域互联一体化、人力配置社会化、机制构建长效化,实现城乡团建观念、组织和资源的“三个统筹”,其中“四化”主要是措施提炼,“三统筹”主要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一是产业凝聚全员化—顺应和依托变迁发展中的城乡产业,努力实现对团员青年的全面覆盖。围绕各地主导产业,依托行业协会建团,推动产业建团和产业链建团,是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试点采取的主要方式。这种建团方式突破了原有传统单位建团的固定思维,顺应产业变迁、转移和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推动共青团组织实现覆盖广大团员青年的目的,体现了“以变应变”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二是区域互联一体化—充分把握流动重组且不断多元的地域内部单位系统及其相互关系,拓展团组织覆盖面和工作活力。不变的是土地和区域,变化的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人的群体。在错综复杂并日新月异的地域内部、组织系统中相继建立团组织,是本次成都市城乡统筹实践的典型做法。如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团,推动实现社区居民自主管理;加强灾后重建安置点团建;村企、村校联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推进党政职能部门、村庄联建团组织,有效激发了农村共青团的生机和活力。这种做法是团建进一步适应区域系统内部结构的有效探索,并藉此为共青团建设赢得新的资源和更大的活力。
三是人力配置社会化—充分把握共青团的群众组织属性,放开手脚、突破常规构建团干体系。共青团是群团组织,这种组织的属性更蕴含着社会性,在其团建人事制度上打破原有传统做法已是必然。成都统筹城乡团建过程中,各有关团组织充分发挥创造性,切实领会试点工作的精神实质,切实拓宽团干部选配方式,探索基层团干部聘任制,突破编制、身份、岗位等限制,把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农村产业化带头人等聘任为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培训机制和“西部计划”、“一村两大”等项目积极培养团干,促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志愿者担任基层团干部。通过人力配置的社会化,使得共青团组织更具公信力、亲和力和工作活力。
四是机制构建长效化—着眼长远,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以试点的有限性推动共青团工作的未来发展。统筹城乡团建需要有扎实的体制机制做保证,需要试验出好的制度和保障机制,才可能为共青团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长足的动力和保障。成都共青团立足统筹城乡团建长效发展,从制度安排、资源配置和工作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实为构建城乡一体的团建新格局提供保障。深化统筹城乡团建制度建设,积极争取市委组织部的指导和支持,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出台《成都市深化“党建带团建”实施办法》;建立城乡团建资源配置机制,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实现资源向基层倾斜,活跃团的基层组织;推动区域内团组织工作联动,引导基层团组织之间打破隶属关系,实现团内资源共享共用。
(作者单位:成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