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代铸国魂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门望族何处寻?江西修水数陈家。
  书香三代皆名士,薪火相传爱国魂。
  
  变法改革的维新重臣
  
  北京西郊圆明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英法联军正在纵火焚烧这座被雨果称之为“万园之园”的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一位清朝官员远远见到这一惨绝人寰的景象,不禁悲愤满腔,拍桌号啕,引得人们无不为之感动。
  这位官员就是陈宝箴,时年40岁。
  陈宝箴生于清道光十一年,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早年参加湘军,曾国藩对他深为赏识,鼎力举荐。陈宝箴先后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灭,陈宝箴屡次上疏,痛陈利害得失。
  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他以“变法开新”为己任,效法日本明治维新,率先在湖南推行新政,先后开设矿务局、铸币局、官钱局,兴办电信、轮船及制造公司,创立南学会、算学堂、时务学堂,支持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刊行《湘学报》、《湘报》。湖南维新风气一时大开,不仅打破了因循守旧的沉闷局面,而且开创了湖南近代工矿业的先河,对当时湖南尤其是长沙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湖南成为当时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
  1898年5月,陈宝箴奏请光绪皇帝力行新政,并提出兴事、练兵、筹款三策以挽救危亡。他不仅保荐杨锐、刘光第参与新政,还奏请调湖广总督张之洞入京总理新政。光绪皇帝对之嘉勉有加,称陈宝箴为“新政重臣”。
  然而宦海无情。慈禧太后不久发动政变,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陈宝箴因保荐其中的杨锐和刘光弟而被革职,在湖南的各项改革措施也一并被废除。陈宝箴“营一隅为天下倡,立富强之根基”的愿望尽付流水。
  陈宝箴被革职后,罢归江西南昌,在南昌西山筑室而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二十六日,陈宝箴在西山家中被慈禧秘密赐死。有记载说:“……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伏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陈宝箴作为一个早期的改革者,最终未能逃脱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魔掌。
  
  同光诗派的代表
  
  陈三立是光绪十五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受到父亲陈宝箴的影响,陈三立年轻时就对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致使国家内忧外患而痛心疾首。1898年李鸿章赴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他闻讯后义愤填膺,因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所以在致张之洞的电文中有“吁请诛合肥,以谢天下”的愤慨之语。在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期间,陈三立协助父亲实行新政,多有建树,时人将他与谭嗣同、丁惠康、吴保初并称为“维新四公子”。陈宝箴被罢黜后,三立也一同被革去职务。父子携众多家人回到江西南昌,过着凄凉惨淡的生活。
  清末诗坛中有一诗派,以同治、光绪年号为名,谓之同光体。陈三立是同光体派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的美誉。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上海时,陈三立曾与之见面叙谈,由徐志摩作翻译。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位是胡适之,代表新文学;一位是陈三立,代表旧文学。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未能成行,失去了一次和国际“接轨”的良机。
  作为一个爱国诗人,陈三立在他的诗作中经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中外拱手徇故事,朝暮三四给众狙”;“痴儿只有伤春泪”,“已将世变付烟云”。他尤其痛恨日本肆意侵略中国:“群岛万酋益嬲我,阴阳开阖方龃龉。”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北平。陈三立痛不欲生,以高龄衰朽之身一连绝食五日,终因悲愤过度而死,表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
  
  陈宝箴被慈禧太后赐死的那一年,其孙陈寅恪仅11岁。陈寅恪长大以后两次出国留学: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1918年再度出国,先在美国哈佛大学随篮曼教授学梵文和巴利文,1921年转往德国柏林大学随路德施教授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同时向缪勤学习中亚古文字,向黑尼士学习蒙古语。他在留学期间勤奋学习,具备了阅读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等八种语文的能力,尤以梵文和巴利文最为精通。
  陈寅恪国学基础深厚,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成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在历史学、古典文学、语言学领域均卓有成就。他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担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有一句名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因此,陈寅恪讲课时总是学生云集,座无虚席。一些教授也都风雨无阻地来听他的课,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北大的德国汉学家钢和泰等等。
  陈寅恪的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两人志同道合,1928年在上海结婚。胡适的父亲胡传在台湾任职时,曾与唐景崧、刘永福等一起抗击日本侵略台湾。有这一层关系,胡适1931年9月19日应陈寅恪嘱请,为唐景崧的遗墨题诗一首:“南天民主国,回首一伤神。黑虎今何在?黄龙亦已陈。几枝无用笔,半打有心人。毕竟天难补,滔滔四十春!”陈寅恪读后致函胡适说:“以四十春悠久之岁月,至今日仅赢得一‘不抵抗’主义,诵尊作既竟,不知涕泗之何从也。”原来在胡适题诗的前一天夜里,日本军队突袭沈阳我东北军驻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未进行任何抵抗。陈寅恪为“不抵抗主义”造成的惨祸“涕泗”不已,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七七”事变爆发后,陈三立绝食而死,陈寅恪则随校南迁,执教于新组建的西南联大。日本方面曾托人专程来请他到已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授课,国恨家仇集一身的陈寅恪,秉持民族大义予以拒绝。随即出走香港,取道广州湾至桂林,先后任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不久移居燕京大学任教。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陈寅恪与胡适一同乘蒋介石派来的专机去了南京。不久胡适远涉重洋到美国做寓公,陈寅恪考虑再三仍留在广州任教于岭南大学。周恩来总理在政务院的一次会议上说:像陈寅恪这样的老一辈知识分子,他愿意留在大陆,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我们要团结。
其他文献
社区人才队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区成为防控的最前线,任务十分繁重,参与社区防控的一线工作者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
期刊
2010年央视开年大戏《奠基者》讲述独臂将军余秋里主导的石油会战故事。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心潮澎湃,思绪又回到了43年前。  那是1966年10月,我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院校都处于“停课闹革命”状态,我和3个同班同学商定到大庆“串联”。我们一行4人好不容易乘车到安达市的东北石油学院。学院接待站热情地告诉我们,王进喜明天到学院来作报告。我们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好消息,高兴得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
主持人:作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场化、专业化运营的企业,您能简单介绍一下博尔捷运营产业园区的总体思路吗?rn刘波:我认为,运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要“守正出奇”.“守正”
期刊
秋浇保墒蓄水采用覆膜技术,减少秋浇灌溉定额,防止冬、春季土壤水分蒸发,同时起到翌年播种期增温保墒的作用,节水、保墒、增温、抑盐同步进行,为缓解灌区秋浇用水紧张将起到积极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社会各界都不遗余力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30个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
期刊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包括工程节水、管理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等。是否节约灌溉用水,用水是否高效是以单
河西干旱区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处,位于甘肃省境内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省界,从东向西延伸的1100km。该区历史悠久,曾是古老“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我国经济
会议
本文关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介绍了一种已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农田自动定量节水灌溉的设备和专利技术,着重介绍农田自动定量节水灌溉设备的工作效果、工作
打起背包,即将离开仪仗队的那一刻,他脸上保持着执行仪仗司礼任务时的微笑,心里却早已哭得稀里哗啦。伴随5年军旅生涯的礼服、军旗、军刀、军靴,哪一件他都带不走,可是,当他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省坚持以构建制度完备型、全面覆盖型、管理创新型、服务规范型“四型”工伤保险为目标,着力在完善政策规定、扩大覆盖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