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焦点话题,由于我国职教院校精神的失落而导致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失衡,进而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职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当代职教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代职教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之表现以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职教院校教师在重建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地位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职教院校 教师 人文素质 重建 地位
一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职教院校放开招生,我国职业教育毛入学率正在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职教院校纷纷升格,与民办职教院校一道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大震动。但是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一连串的后续问题。首先,是职教院校扩招导致职教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贬值,引起了就业难的问题;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职教院校精神的失落导致职教院校人文教育的失衡,进而严重的影响了职教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可喜的是,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的职教院校也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众所周知,职教院校精神是衡量一所职教院校是否具有良好社会公德以及能否培育出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因而职教院校精神是时代性与永恒性的统一,但是永恒性的职教院校精神却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日益失落。我们的职教院校在盲目适应的同时却忘记了内在超越的天然使命,其结果,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职业化、大众化,却使我们的职教院校成为了社会的“鸡肋”,世代变化的俘虏。职教院校精神的缺失,导致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失衡,使人文素质教育在于专业技能教育以及副修技能教育的对比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成为职业教育的“软肋”,表现为职教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格发展不健全、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优秀的历史民族文化不了解以及对优良的社会传统道德不熟悉等。
客观地讲,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失衡并不是职教学生们自己造成的,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角力的结果,笔者进行了简单的归纳,认为当前职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的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定位不清。人文素质教育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定位不清,其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深刻理解,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很多职业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忽视或者偏激的人为人文素质教育不过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也正因如此,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始终无法得到系统全面地贯彻实施。其二,我们的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观念落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共同构成了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前提,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内在追求,而人文行为则是一个人的具体行为,这其中,人文精神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但是我们的职业院校们却将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的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只要开设了人文科学的课程,就可以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是荒唐!其三,我们的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呆板落后。人文素质教育的本意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正确的理解人生与看待社会。但是我们的职教院校教师们目前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与学生的真实交流,也可以说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不注重深入学生的内心,故无法在深层次上感化学生。第四,我们的职教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主体能动性方面存在缺失。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体,可是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不能主动地吸收人文素养。由于人文素养的欠缺,我们的职教学生在学习动机与人生目标上都出现了偏差,表现为重实用,轻素养;重技能,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既然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都没有用,自然不会投入精力去认真学习。
二
职教院校里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或者说失衡是一个事实,既然存在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用有效而快捷的措施来改正它。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职教院校中的不足之处,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重新审视重塑职教院校精神。职教院校精神是一所职教院校的灵魂,有没有职教院校精神以及有怎样打职教院校精神对一所职教院校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打国家虽然贫弱,可是我们的职教院校却因为有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以及各自侧重的职教院校精神内涵而培育出无数的时代精英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华之崛起尽到了自己的力量,发出了自身的光和热。反观今日我们之职教院校,培养出的所谓人才追求的不是所谓的“五子登科”就是所谓的“随波漂流”,浑身上下充满了“钱粮本位”,与我们心目中那种“民族忧患本位、国家振兴本位”已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当然,时代在改变,我们的职教院校也在改变,但是改变并不等于可以让职教院校精神失落,不等于可以让人文素养失衡,更不等同于对职教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们心目中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而非其他。所以,重塑职教院校精神,实乃当今职教院校第一要务。
其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在职教院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衡量一所职教院校的好坏,不在于这所职教院校有多少学生,有多少大楼,它的校园有多漂亮,它的区位位置由多好,而在于它的职教院校人文底蕴。前清华大学校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都单纯的认为大师就是有名气的教授,其实此处所指的大师是学识渊博,人文素养深厚的学者,因为只有这些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的学者们聚集到一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们的学生在濡目染之余,才能心生向往,我们的职教院校校园才能形成那种人文氛围。今天的很多职教院校,不但好教师少,名师更少,有名气,有学问,又有人文素养的名师,少之又少。那么,我们的职教院校校园缺乏人文底蕴也就不足为奇拉!抗战时的西南联大,其硬件办学条件无法与今时今日的很多职教院校相提并论,可是由于其人文底蕴之深厚,其培养出的人才亦远非今日中国人和一所职教院校所能相比较。
再次,设置合理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配备齐全而完善的师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文学或哲学课程,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民俗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的统称,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职教院校,因为教学理念或者说是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只是单纯的开设一些诸如职教院校语文、心理学、职教学生爱情论、社交礼仪、名著导读等方面的课程,就以为自己的学校已经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方面尽到了义务。其实,这远远不够。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中国著名大学院校都开展了“大文科通才教育”,就是将我们上述谈论的诸多学科的课程都教授给学生,使他们培育的学生知识面之广,掌握知识程度之深,学术理论与动手能力的和谐方面,都力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真正的做到人文科学的通识通才教育。虽然,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是很不均衡,众多的地方院校在资金、技术、师资等方面都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但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在能力范围只能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合理而完备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关键词]职教院校 教师 人文素质 重建 地位
一
近年来,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职教院校放开招生,我国职业教育毛入学率正在追赶发达国家的水平;职教院校纷纷升格,与民办职教院校一道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大震动。但是与此同时,也引起了一连串的后续问题。首先,是职教院校扩招导致职教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贬值,引起了就业难的问题;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职教院校精神的失落导致职教院校人文教育的失衡,进而严重的影响了职教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可喜的是,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的职教院校也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始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至于结果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
众所周知,职教院校精神是衡量一所职教院校是否具有良好社会公德以及能否培育出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因而职教院校精神是时代性与永恒性的统一,但是永恒性的职教院校精神却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中日益失落。我们的职教院校在盲目适应的同时却忘记了内在超越的天然使命,其结果,实现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职业化、大众化,却使我们的职教院校成为了社会的“鸡肋”,世代变化的俘虏。职教院校精神的缺失,导致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严重失衡,使人文素质教育在于专业技能教育以及副修技能教育的对比中处于明显的劣势,成为职业教育的“软肋”,表现为职教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格发展不健全、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对优秀的历史民族文化不了解以及对优良的社会传统道德不熟悉等。
客观地讲,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失衡并不是职教学生们自己造成的,而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角力的结果,笔者进行了简单的归纳,认为当前职教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我们的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思想定位不清。人文素质教育在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定位不清,其重要性和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深刻理解,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很多职业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忽视或者偏激的人为人文素质教育不过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鸡肋,也正因如此,人文素质教育在职业院校中始终无法得到系统全面地贯彻实施。其二,我们的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观念落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共同构成了人文素养。人文知识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前提,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内在追求,而人文行为则是一个人的具体行为,这其中,人文精神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核心,但是我们的职业院校们却将人文素质教育简单的等同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片面地认为只要开设了人文科学的课程,就可以培养出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是荒唐!其三,我们的职教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方法呆板落后。人文素质教育的本意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何正确的理解人生与看待社会。但是我们的职教院校教师们目前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与学生的真实交流,也可以说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不注重深入学生的内心,故无法在深层次上感化学生。第四,我们的职教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主体能动性方面存在缺失。在教育体系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体,可是在我们的职业教育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而不能主动地吸收人文素养。由于人文素养的欠缺,我们的职教学生在学习动机与人生目标上都出现了偏差,表现为重实用,轻素养;重技能,轻精神;重眼前,轻长远。既然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都没有用,自然不会投入精力去认真学习。
二
职教院校里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或者说失衡是一个事实,既然存在问题,那么我们就必须用有效而快捷的措施来改正它。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职教院校中的不足之处,做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重新审视重塑职教院校精神。职教院校精神是一所职教院校的灵魂,有没有职教院校精神以及有怎样打职教院校精神对一所职教院校的生存发展都至关重要。曾几何时,我们打国家虽然贫弱,可是我们的职教院校却因为有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以及各自侧重的职教院校精神内涵而培育出无数的时代精英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华之崛起尽到了自己的力量,发出了自身的光和热。反观今日我们之职教院校,培养出的所谓人才追求的不是所谓的“五子登科”就是所谓的“随波漂流”,浑身上下充满了“钱粮本位”,与我们心目中那种“民族忧患本位、国家振兴本位”已经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当然,时代在改变,我们的职教院校也在改变,但是改变并不等于可以让职教院校精神失落,不等于可以让人文素养失衡,更不等同于对职教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们心目中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前途,而非其他。所以,重塑职教院校精神,实乃当今职教院校第一要务。
其次,明确人文素养教育在职教院校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衡量一所职教院校的好坏,不在于这所职教院校有多少学生,有多少大楼,它的校园有多漂亮,它的区位位置由多好,而在于它的职教院校人文底蕴。前清华大学校校长,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我们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都单纯的认为大师就是有名气的教授,其实此处所指的大师是学识渊博,人文素养深厚的学者,因为只有这些人文底蕴非常深厚的学者们聚集到一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我们的学生在濡目染之余,才能心生向往,我们的职教院校校园才能形成那种人文氛围。今天的很多职教院校,不但好教师少,名师更少,有名气,有学问,又有人文素养的名师,少之又少。那么,我们的职教院校校园缺乏人文底蕴也就不足为奇拉!抗战时的西南联大,其硬件办学条件无法与今时今日的很多职教院校相提并论,可是由于其人文底蕴之深厚,其培养出的人才亦远非今日中国人和一所职教院校所能相比较。
再次,设置合理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配备齐全而完善的师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是单纯的文学或哲学课程,而是一个涉及到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民俗学、政治学等众多学科的统称,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职教院校,因为教学理念或者说是资金、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只是单纯的开设一些诸如职教院校语文、心理学、职教学生爱情论、社交礼仪、名著导读等方面的课程,就以为自己的学校已经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方面尽到了义务。其实,这远远不够。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中国著名大学院校都开展了“大文科通才教育”,就是将我们上述谈论的诸多学科的课程都教授给学生,使他们培育的学生知识面之广,掌握知识程度之深,学术理论与动手能力的和谐方面,都力图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真正的做到人文科学的通识通才教育。虽然,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是很不均衡,众多的地方院校在资金、技术、师资等方面都无法达到上述要求,但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在能力范围只能尽可能的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合理而完备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