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国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承受着社会内部的文化演变以及外部的冲击,这对于陵园与丧葬文化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对南京近现代陵园进行广泛实地调研,根据其空间序列、建筑形制等内容进行聚类分析,探究其景观文化特征.依据空间布局结构特征陵园可分为三类:Ⅰ类为“划地为冢,小而精致”;Ⅱ类为“因势随形,互妙相生”;Ⅲ类为“以山为轴,多变空间”,并从物质、人物、精神三个方面探究文化景观特征.研究得出:以中山陵为中心的布局特征、“中西结合”的时代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和
【机 构】
: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 21009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承受着社会内部的文化演变以及外部的冲击,这对于陵园与丧葬文化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对南京近现代陵园进行广泛实地调研,根据其空间序列、建筑形制等内容进行聚类分析,探究其景观文化特征.依据空间布局结构特征陵园可分为三类:Ⅰ类为“划地为冢,小而精致”;Ⅱ类为“因势随形,互妙相生”;Ⅲ类为“以山为轴,多变空间”,并从物质、人物、精神三个方面探究文化景观特征.研究得出:以中山陵为中心的布局特征、“中西结合”的时代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的城市精神衍生.
其他文献
分析总结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痛、难点,强调推进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量化研究与实践评估是未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迫在眉睫.基于国内外城市绿化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和上海城市绿化“四化”高品质建设目标与发展战略的思路,从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4个维度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24项指标,其中,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9个指标为核心指标,夏季归一化植被指数、立体绿化面积等15个指标为一般指标.这些指标适用市域、中心城
水陆交错带是水域和陆地间进行物质传输、能量转化和生物流动的重要廊道、过滤器和屏障,对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梯度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高低与水域距离之间的耦合关系.对西江干流广东段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梯度研究,以1 km为单位将研究区划分为10个梯度级,选用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大小依次为:水域>阔叶林>人工湿地>灌丛>水田>针叶林>自然湿地>草地;(2)1 km梯度级别内水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了80%
全球性的新冠疫情、河南郑州暴雨、汤加火山喷发……世界瞬息万变,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也复杂多变,依赖并局限于单一学科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天人物我,融通为一”的思维模式.这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谋而合.“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探索城市通过内涵式发展和有机更新,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效率,提升人居环境品质,这就倒逼风景园林专业的思维“无界”、工程技术“融界”,
在我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园绿地的适老化研究不仅有利于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提升空间环境,也有助于完善城市人居环境设计体系.对从1982年至2020年5月的“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的国内文献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出我国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各阶段的研究重点;再对老年人的活动特征、公园游憩行为、公园绿地的适老化评价、适老化设计原则及策略等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发现在老龄休闲活动空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现有公园绿地适老化研究存在缺少宏观层面总体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检验严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指标因子,采用PSPL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建立活力评价体系,对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滨水空间区位活力优势明显,但空间、生态、设施及文化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活力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路网结构提升可达性、增强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参与度、优化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组
在城市化对民族村落生态和文化不断侵蚀破坏的大背景下,文章以四川省马尔康市松岗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GIS和空间叠加等方法,按照用地适宜性、建筑风貌、现状交通、公共空间、信仰空间5个类别进行调研分析,通过拼贴和补辍的方式形成山水生态、建筑风貌、街巷交通、社区交流和乡土信仰5层景观网络,叠加分析得到最优综合景观安全格局.结果显示,松岗片区高、中、低3个安全级别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0.23%、41.1%、8.67%.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安全等级的地域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助力民族村落生态基底和文化生命力的耦
因铁路沿线用地权属的路地分离,导致城区运营铁路沿线积存大量脏乱差的灰色空间和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品质低下的绿地,是存量更新和高质量交通空间治理的首要对象.京秦铁路绿廊是北京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规划的5条景观大道之一,亟需治理和提升.研究以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沿线开放空间为对象,以铁路两侧防护绿地各向外延伸约两个街区——1 km距离的城市空间为研究范围.通过大数据结合现场调研,厘清京秦铁路北京中心城区段沿线开放空间现状;结合中心城区铁路廊道的实际,选取净化空气、吸声减噪、雨洪管理、气温调节和观赏游憩5个指标,
研究目标:生态安全是对生态系统预期状态的程度保障,降低风险和提高抗性是维持目标的基本途径;经过多学科之间的持续研究和不断融合,生态安全逐渐形成了系统理论、方法、工具以及实践应用.基于生态安全概念的多学科对话,围绕生态安全概念框架在景观规划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展开综述,以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介入景观规划的历史阶段进行梳理;按照不同学科与生态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关系,比较其在空间应用的途径.研究结果:(1)基于“研究对象(Object)—研究问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村民社交需求和空间结构之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平衡社会群体使用需求和优化传统乡村空间布局.选择苏州植里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公共空间拓扑网络,结合网络关联性、均衡性和连通性选择评价指标,对古村空间结构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的密度为0.2762,中心势和小世界值分别为17.58%和2.303;整体网络关联度较弱;不同功能类型空间节点中心性存在差异,呈现出多核心集聚的格局;公共空间使用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传统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规划策略,为
选取上海市黄浦江徐汇滨江段的10个样方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文献研究建立基于生态-活力目标的夜景照明评估标准,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各样方夜景照明照度在生态目标和活力目标两方面的达成情况,并据此通过帕累托前沿法对10个样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的使用主体和活动的照度需求在数值上存在权衡关系,但可以通过合理的照度空间布局进行缓解.建议在滨水空间照明设计时,依据功能分区的需求识别进行照明布局,考虑运动活动区高照度需求影响,综合评估灯具特性针对性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