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集体备课是教学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笔者分析了我校在开展集体备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作用的对策。
关键词:集体备课 高效课堂 问题 对策
集体备课是“3+X”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基础平台,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我校倡导的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校本教研室或同科教师为抓手,采取教师个人精心备“初案”(主要指“学案”),教师团队在“初案”基础上谋划“研案”(主要指“导学案”和“学案”),再经教师个人再根据教情、学情补充后再次形成“个案”,最后经教研室、教导主任审核后形成最终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对集体备课进行认真反思,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我校开展集体备课以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许多盲点和误区。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作用的对策。
一、集体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匮乏,集体备课意识淡薄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体现了为学而备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实施集体备课可以提升校本教研,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平台。但有些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只是走近,不走进的观望心理,又加上教师资源相对紧缺,所以集体备课落实困难。
(二)流于形式,重导轻学
集体备课每一课都有明确的主备人,而主备人在进行备课时,片面重视“导学案”而忽视了“学案”,对学情没有认真钻研,所以违背了以学促教的原则。同样,教研组只注重对“导学案”的研讨,而忽视了“学案”与“导学案”的衔接,导致了“导案”与“学案”脱离。
(三)教案变成了“拿来教案”
因为集体备课追求所谓的统一、高质,导致备课組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不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而是通过网络、教辅资料等途径寻找名师的教案,一字不改地从网上下载,没有结合实际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和完善。这些教案,虽然名师们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情,是否适应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却很难说。再加之部分教师对别人的教案根本不去甄别和研究,对其思想理念不能做到透彻理解、正确领悟,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四)备和教相分离
目前,一些学校在实施集体备课中,只要求科任教师抄写“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没有检查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结果集体备课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我认为,这是走向了极端,走上了形式,教师没有准确理解“集体备课”的意义。当教师走进课堂时依然是我行我素,抛弃了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拿起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让集体备课发挥真正作用的方法
(一)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培训
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是实现有效组织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因此,学校首先要对备课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还应该加强集体备课的意义、“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践操作的培训等,让备课组长首先成为集体备课的明白人,从而指导集体备课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备课组长也要有较强的组织、谋划与评审能力,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是建立起以备课组长负责制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下,每次活动确立一到二个研究重点,各成员围绕重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学情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最终形成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坚持“学案”和“导学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集体备课时,科任教师应由形成的统一教案出发,根据“导学案”和具体学情制定“学案”,并提前下发让学生先学,教师在课堂上再以“导学案”进行精讲点拨。这样,既体现了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基本原则,又让集体备课的“导学案”和“学案”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高效性。教师还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因此,“集体备课”并不仅仅是“导学案”的集体研讨,更应是科任教师在集体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对学情、教学设计的一种升华,还是教师通过下发的“学案”和“导学案”的有机结合而高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柱。
(三)要增强备课中的反思意识
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忽视了反思环节,更确切地说,是根本没有反思。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集体备课模式的机制和流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创新符合学校教情和学情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成立领导小组,对集体备课随时实行监督和指导。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由过去的注重检查形式转变为更关注过程。其二,管理关口要前移,由花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学案”优化,变中途检查为事前指导、服务。其三,管理对象下移,由只注重教法研究转变为突出学法研究,更多地围绕学生做文章,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过去只重视“教前集体备”转变为注重“教中共同研讨”“教后一起评议”,科任教师再认真反思,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就能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服务。
(责编 张翼翔)
关键词:集体备课 高效课堂 问题 对策
集体备课是“3+X”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基础平台,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我校倡导的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以校本教研室或同科教师为抓手,采取教师个人精心备“初案”(主要指“学案”),教师团队在“初案”基础上谋划“研案”(主要指“导学案”和“学案”),再经教师个人再根据教情、学情补充后再次形成“个案”,最后经教研室、教导主任审核后形成最终的教案。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对集体备课进行认真反思,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我校开展集体备课以来,由于思想认识不够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出现了许多盲点和误区。对此,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作用的对策。
一、集体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匮乏,集体备课意识淡薄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体现了为学而备和以生为本的理念。实施集体备课可以提升校本教研,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平台。但有些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只是走近,不走进的观望心理,又加上教师资源相对紧缺,所以集体备课落实困难。
(二)流于形式,重导轻学
集体备课每一课都有明确的主备人,而主备人在进行备课时,片面重视“导学案”而忽视了“学案”,对学情没有认真钻研,所以违背了以学促教的原则。同样,教研组只注重对“导学案”的研讨,而忽视了“学案”与“导学案”的衔接,导致了“导案”与“学案”脱离。
(三)教案变成了“拿来教案”
因为集体备课追求所谓的统一、高质,导致备课組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不从本校师生的实际出发认真钻研教材,而是通过网络、教辅资料等途径寻找名师的教案,一字不改地从网上下载,没有结合实际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和完善。这些教案,虽然名师们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否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学情,是否适应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却很难说。再加之部分教师对别人的教案根本不去甄别和研究,对其思想理念不能做到透彻理解、正确领悟,结果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造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大打折扣。
(四)备和教相分离
目前,一些学校在实施集体备课中,只要求科任教师抄写“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没有检查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结果集体备课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我认为,这是走向了极端,走上了形式,教师没有准确理解“集体备课”的意义。当教师走进课堂时依然是我行我素,抛弃了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拿起了老一套的教学方法,无法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让集体备课发挥真正作用的方法
(一)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培训
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是实现有效组织集体备课的前提条件。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因此,学校首先要对备课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理念,还应该加强集体备课的意义、“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践操作的培训等,让备课组长首先成为集体备课的明白人,从而指导集体备课规范有序地进行。同时,备课组长也要有较强的组织、谋划与评审能力,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是建立起以备课组长负责制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下,每次活动确立一到二个研究重点,各成员围绕重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学情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最终形成合理的教学方案。
(二)坚持“学案”和“导学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集体备课时,科任教师应由形成的统一教案出发,根据“导学案”和具体学情制定“学案”,并提前下发让学生先学,教师在课堂上再以“导学案”进行精讲点拨。这样,既体现了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基本原则,又让集体备课的“导学案”和“学案”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高效性。教师还必须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因此,“集体备课”并不仅仅是“导学案”的集体研讨,更应是科任教师在集体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对学情、教学设计的一种升华,还是教师通过下发的“学案”和“导学案”的有机结合而高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柱。
(三)要增强备课中的反思意识
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忽视了反思环节,更确切地说,是根本没有反思。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集体备课模式的机制和流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在反思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修养,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创新符合学校教情和学情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成立领导小组,对集体备课随时实行监督和指导。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由过去的注重检查形式转变为更关注过程。其二,管理关口要前移,由花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作业批改前移到“学案”优化,变中途检查为事前指导、服务。其三,管理对象下移,由只注重教法研究转变为突出学法研究,更多地围绕学生做文章,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过去只重视“教前集体备”转变为注重“教中共同研讨”“教后一起评议”,科任教师再认真反思,不断完善集体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效率,就能更好地为高效课堂服务。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