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现象,其问题的发生都与财会人员或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法制水平有很大关系。本文从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定义、特点等几个方面入手,详细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如何防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认真对待,努力消除,才能真正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关键词:会计错误;会计舞弊;防范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现象,其问题的发生都与财会人员或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法制水平有很大关系。只有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及时查处并予以纠正,才能维护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原则,也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一、会计错误
(一)会计错误的定义
会计错误,也称为会计过失。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和偏差,这种失误与偏差与财会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有关,但失误与偏差通常是避免不了的,即使经验再丰富、工作再认真细心的财会人员也不会不发生任何失误和偏差。
(二)、会计错误的特点
1.会计错误并非故意,是一种无意的行为。
2.会计人员是无目的的,不存在不良动机,且是行为人主观也想努力避免而非带有目的有意而为之。
3.会计差错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差错中获得利益。如由于会计人员工作不慎将某开支费用发生的科目记入另一个科目;会计人员误将现金收入少记,但盘库发现现金长款后,没有侵吞差错部分现金,而是查找差错等。
4.会计差错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
5.会计错误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6.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一般发生的会计差错是很容易复核查找的,可以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三)常见的会计错误
1.技术性错误
技术性错误是指财会人员由于对财会工作不熟悉或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与运用不准确而造成的错误,如凭证填制不准确、业务处理错误等,一般这种错误易发生在新的财会人员身上。
2.习惯性错误
有些财务人员工作上的不良习惯造成工作中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差错,如习惯性将某些会计科目的名称使用不正确、书写不清晰,让使用者产生误解等。这种习惯性错误是可以改变的。
3.条件性错误
条件性错误是指由于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而造成的错误。
4.操作性错误
操作性错误是指财会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笔误、眼误、计算机误操作等等,操作性错误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原因各异,一般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是财务工作中最难避免的错误之一,减小操作性错误所造成损失的主要方法一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二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加强复核。
5.管理性错误
管理性错误是指由于管理薄弱、会计基础工作不牢、财会人员职责权限不清晰,造成财会人员犯的错误。管理性错误是财会人员及领导协调和控制不力所造成的,加强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协调,一般都可以避免。
6.责任性错误
责任性错误是指由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工作不认真所造成的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如复核人员对出纳人员编制的错误凭证由于不认真没有复核出来。这类错误与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责任心有关,也与内部管理的水平有关。
二、会计舞弊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它与会计错误有相近或者相同的外在形式,但内在本质却完全不同。它是带有不可示人的目的性,并以一定的形式来伪装和掩饰,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法达到侵占利益的目的,是一种故意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特点
1.舞弊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不良动机,有故意、有预谋。
2.会计舞弊一般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不真实。结果可能会造成行为人受益,侵害了国家、企业、股东及企业职工的利益。
3.会计舞弊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行为人会对此加以掩盖,使经济业务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4.会计舞弊的惯用手段
(1)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存在缺陷进行舞弊。
(2)内部人员串通舞弊,即“窝案”。
(3)隐藏或篡改凭证。
(4)虚构相关经济业务
(5)利用一些过渡性的会计科目进行舞弊。
(6)有意对一些相关科目进行调整变动来进行舞弊。
(7)对发票造假或伪造单据。
(8)收款不入账或支出多记账,侵占收益。
(9)虚报、冒领、用于私人使用的物品公款报销等。
(10)利用电脑技术对财务软件进行舞弊。
三、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区别
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两者都是与会计原则相悖的,都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会造成会计资料之间或会计资料与实际经济活动的不符。
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各种因素,正确处理两种性质不同的错弊行为,以达到严惩舞弊者的目的。
(一)目的和发生的原因不同。会计错误形成的原因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是行为人对业务掌握不熟练、政策把握不准确,认真细心程度不够,单位内部管理不到位所致。它不是行为人故意所为,行为人也不以实现错误的结果为目的,即不以侵吞利益、掩饰财务状况为目的。而舞弊则是行为人为了经济利益和钻管理的漏洞,有意而为之。 (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会计错误产生时行为人没有采取故意手段,错误发生后,行为人也不会实施掩盖手法,而会计舞弊则不同,它是要采取掩盖手法达到侵占利益的目的。
(三)采用的方式不同。会计错误一般是原理性错误和技术性错误,形式上表现一般比较明显,可以通过正常业务程序予以发现、改正,而会计舞弊在形式上是通过正常业务程序难以发现和纠正的。
(四)性质与造成的后果不同。会计错误是属于一种过失行为,而后者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样,错误是无意所为,且不以侵占利益为目的。会计舞弊则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是行为人或使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利益,而使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四、对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行为的防范
(一)对会计错误的应对与防范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防范体系。内部财务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包括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并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设置;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等等,以切实从制度上把会计错误控制住。
2.加强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执行力差,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效率低下,以至于影响单位财会工作的整体水平。一定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如定期进行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对电脑基础应用和财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培训,让每一个财会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3.加强法规意识与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法规、新规定更新速度很快,长时间不学习就会导致知识的褪化,能力的落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会影响财会工作,要让财会人员知道,在工作中什么是底线,要能顶住外来的压力积极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做到拒腐防变。
(二)对会计舞弊的应对与防范
1.切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公司控股权、决策权往往控制在一个人或少数人手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内部审计的功能也不健全,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人员在执行内控制度时的判断失误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制度之上,导致股份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这些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削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诱发会计舞弊行为。所以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董事会要加强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监督,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经常性、有效性的评估,评价企业内控制度在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会计信息真实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等方面的有效性,督促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决策作用。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前,财务总监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对有关决策项目提前介入并调研论证,着重从会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等基础数据着手,向公司高层决策者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决策时,积极对企业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依法追究舞弊者的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我国《公司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了对提供虚假会计数据或指使会计人员虚列数据的要予以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对于违法后的处罚程度偏轻,难于起到一定的镇慑作用。必须对违法分子予以严惩,才能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一切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的基础都是人,没有人的强大的执行力,即使有再健全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也不会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因此,努力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切实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使财会人员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完整的财务数据,以正确影响企业的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会计舞弊大大削弱了会计为经济服务的职能作用,它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只有全社会对其重视起来,做到“不做假账”,实实在在的认真对待这种行为,努力消除会计舞弊,才能真正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贤著,《会计错弊与查账技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08月第1版.
[2]宗印凤著,《企业会计核算错弊查证技法/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关键词:会计错误;会计舞弊;防范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现象,其问题的发生都与财会人员或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道德、法制水平有很大关系。只有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及时查处并予以纠正,才能维护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原则,也才能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一、会计错误
(一)会计错误的定义
会计错误,也称为会计过失。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非故意的过失。财会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在会计核算中发生各类失误和偏差,这种失误与偏差与财会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处理业务的熟练程度有关,但失误与偏差通常是避免不了的,即使经验再丰富、工作再认真细心的财会人员也不会不发生任何失误和偏差。
(二)、会计错误的特点
1.会计错误并非故意,是一种无意的行为。
2.会计人员是无目的的,不存在不良动机,且是行为人主观也想努力避免而非带有目的有意而为之。
3.会计差错从客观后果上看,经办人员并没有从差错中获得利益。如由于会计人员工作不慎将某开支费用发生的科目记入另一个科目;会计人员误将现金收入少记,但盘库发现现金长款后,没有侵吞差错部分现金,而是查找差错等。
4.会计差错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成果造成影响,也可能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和真实性,而只是在业务处理过程和方法上有不妥当的地方。
5.会计错误往往只是个人行为,而非团伙行为。
6.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则一般发生的会计差错是很容易复核查找的,可以在账目核对、试算平衡、内部审计等环节中被发现并被予以纠正。
(三)常见的会计错误
1.技术性错误
技术性错误是指财会人员由于对财会工作不熟悉或对法律、规定的理解与运用不准确而造成的错误,如凭证填制不准确、业务处理错误等,一般这种错误易发生在新的财会人员身上。
2.习惯性错误
有些财务人员工作上的不良习惯造成工作中易出现操作失误造成差错,如习惯性将某些会计科目的名称使用不正确、书写不清晰,让使用者产生误解等。这种习惯性错误是可以改变的。
3.条件性错误
条件性错误是指由于客观因素,主要是由于客观条件不具备而造成的错误。
4.操作性错误
操作性错误是指财会人员操作不当出现的错误,如笔误、眼误、计算机误操作等等,操作性错误是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原因各异,一般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是财务工作中最难避免的错误之一,减小操作性错误所造成损失的主要方法一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二是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加强复核。
5.管理性错误
管理性错误是指由于管理薄弱、会计基础工作不牢、财会人员职责权限不清晰,造成财会人员犯的错误。管理性错误是财会人员及领导协调和控制不力所造成的,加强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协调,一般都可以避免。
6.责任性错误
责任性错误是指由于财会人员责任心不强或工作不认真所造成的本可以避免的错误。如复核人员对出纳人员编制的错误凭证由于不认真没有复核出来。这类错误与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责任心有关,也与内部管理的水平有关。
二、会计舞弊
(一)会计舞弊的定义
会计舞弊是指故意、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它与会计错误有相近或者相同的外在形式,但内在本质却完全不同。它是带有不可示人的目的性,并以一定的形式来伪装和掩饰,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手法达到侵占利益的目的,是一种故意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特点
1.舞弊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不良动机,有故意、有预谋。
2.会计舞弊一般会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不真实。结果可能会造成行为人受益,侵害了国家、企业、股东及企业职工的利益。
3.会计舞弊带有一定的隐蔽性,行为人会对此加以掩盖,使经济业务不能得到真实反映。
4.会计舞弊的惯用手段
(1)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存在缺陷进行舞弊。
(2)内部人员串通舞弊,即“窝案”。
(3)隐藏或篡改凭证。
(4)虚构相关经济业务
(5)利用一些过渡性的会计科目进行舞弊。
(6)有意对一些相关科目进行调整变动来进行舞弊。
(7)对发票造假或伪造单据。
(8)收款不入账或支出多记账,侵占收益。
(9)虚报、冒领、用于私人使用的物品公款报销等。
(10)利用电脑技术对财务软件进行舞弊。
三、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的区别
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两者都是与会计原则相悖的,都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会造成会计资料之间或会计资料与实际经济活动的不符。
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结合各种因素,正确处理两种性质不同的错弊行为,以达到严惩舞弊者的目的。
(一)目的和发生的原因不同。会计错误形成的原因带有一定的客观性,是行为人对业务掌握不熟练、政策把握不准确,认真细心程度不够,单位内部管理不到位所致。它不是行为人故意所为,行为人也不以实现错误的结果为目的,即不以侵吞利益、掩饰财务状况为目的。而舞弊则是行为人为了经济利益和钻管理的漏洞,有意而为之。 (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不同。会计错误产生时行为人没有采取故意手段,错误发生后,行为人也不会实施掩盖手法,而会计舞弊则不同,它是要采取掩盖手法达到侵占利益的目的。
(三)采用的方式不同。会计错误一般是原理性错误和技术性错误,形式上表现一般比较明显,可以通过正常业务程序予以发现、改正,而会计舞弊在形式上是通过正常业务程序难以发现和纠正的。
(四)性质与造成的后果不同。会计错误是属于一种过失行为,而后者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样,错误是无意所为,且不以侵占利益为目的。会计舞弊则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是行为人或使行为人所在单位获取非法利益,而使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四、对会计错误与会计舞弊行为的防范
(一)对会计错误的应对与防范
1.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防范体系。内部财务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包括对货币资金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并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设置;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指定专人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毁损和流失等等,以切实从制度上把会计错误控制住。
2.加强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培养。财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工作执行力差,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工作效率低下,以至于影响单位财会工作的整体水平。一定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如定期进行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对电脑基础应用和财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培训,让每一个财会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3.加强法规意识与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法规、新规定更新速度很快,长时间不学习就会导致知识的褪化,能力的落伍,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会影响财会工作,要让财会人员知道,在工作中什么是底线,要能顶住外来的压力积极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做到拒腐防变。
(二)对会计舞弊的应对与防范
1.切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目前国内企业的现状来看,公司控股权、决策权往往控制在一个人或少数人手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内部审计的功能也不健全,此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运行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管理人员在执行内控制度时的判断失误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将自己的行为凌驾于制度之上,导致股份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形同虚设,这些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必然削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诱发会计舞弊行为。所以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董事会要加强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监督,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进行经常性、有效性的评估,评价企业内控制度在合理保证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会计信息真实性、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等方面的有效性,督促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充分发挥财务总监的决策作用。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前,财务总监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对有关决策项目提前介入并调研论证,着重从会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等基础数据着手,向公司高层决策者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决策时,积极对企业决策过程进行审查和监督,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3.依法追究舞弊者的经济责任直至刑事责任。我国《公司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了对提供虚假会计数据或指使会计人员虚列数据的要予以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并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对于违法后的处罚程度偏轻,难于起到一定的镇慑作用。必须对违法分子予以严惩,才能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一切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款的基础都是人,没有人的强大的执行力,即使有再健全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也不会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因此,努力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切实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使财会人员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一个真实的、完整的财务数据,以正确影响企业的决策,是十分必要的。
会计舞弊大大削弱了会计为经济服务的职能作用,它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只有全社会对其重视起来,做到“不做假账”,实实在在的认真对待这种行为,努力消除会计舞弊,才能真正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才能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成贤著,《会计错弊与查账技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08月第1版.
[2]宗印凤著,《企业会计核算错弊查证技法/审计与内部控制系列》[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