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的幕后推手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尔赛宫轩丽的大厅里衣香鬓影,显贵大臣命妇们窃窃私语,等候着国王陛下驾到。随着欢快的音乐声响起,只见“太阳王”路易十四坐着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出场,身上穿着中国服装,全场一阵惊叹。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策划的这场1700年元月举行的“中国舞会”,开启了一个世纪的中国风尚。
  对于中国商品的欣赏,在法国从17世纪便开始发展起来,得益于荷兰商人从远东进口的商品。事实是法国在1697年和中国开始贸易,中国的丝绸、陶瓷和漆器很快风靡法国。
   不只法国,整个欧洲都吹起了中国风。王宫里的贵妇们摇起了中国扇子,贵族家庭的客厅里如果没有摆上几件中国陶瓷花瓶,或者漆器家具和屏风,简直就不能称作客厅。英王乔治二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亲王则在花园里建造了一个中国宝塔。巴黎左岸“中国咖啡馆”里的服务生都穿着漂亮的东方服饰来服侍客人。
  不只是生活物品上的中国风格流行,孔夫子们也随着传教士们的书信和报告来到了欧洲。法国国王的图书馆里已经拥有超过1000卷的中文书。
   欧洲的人文主义者们也纷纷赞美起自己未曾去过的国度,它的精致而优雅的文化,它开明的君主专制,人民皆过着一种有道德的纯洁而田园式的生活。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因为推崇中国文化,赞美儒学思想,还被普鲁士政府限期离境。他的老师莱布尼茨更是死忠的“中国粉丝”。
  总观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与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人崇尚异国情调有关,而中国文明的精细和雅致确实独一无二,从器物到生活方式,都吸引着西方世界。但推动这股热潮的,主要还是三股力量。
  商人们当然功不可没。荷兰、英国和法国先后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他们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商品。从商船上卸下来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到了贵族和中产阶级的身上、餐桌和客厅。任何商品,本身就带着一种实用哲学和生活学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大量中国物品,渐渐地中国风格成为一种流行的装饰风格。
  让西方人更加了解中国的是传教士,包括耶稣会士、多明我会会士和方济各会士,尤其是耶稣会士,他们对在中国传教抱着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1735年,根据在华传教士的信札、报告、著述、在巴黎刊印了《中华帝国和中国鞑靼志、她的地理、历史、编年史、政治和自然》,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的百科全书。出于在欧洲得到更大的支持的目的,传教士们有意无意地美化中国形象。他们宣扬中国道德哲学的淳朴理性和政治的开明。可以说,在华传教士塑造了一个现实与想象糅合的中国,皇帝开明仁慈,科举考试实现了平等,那些学问出类拔萃之辈进入了国家的管理层。
  传教士们贩运回欧洲的中国形象引发了哲学和宗教之争。这正是整个启蒙运动中的主线。启蒙思想家们如获至宝,他们把这个遥远的开明帝国作为“他山之石”,用来对抗教会和所谓的神性。伏尔泰们借中国文化来攻击欧洲政治弊端。“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在东方所有的发现,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与物质的世界。”在伏尔泰的名著《风俗论》里,他对中国文化的赞赏无以复加,“当你以哲学家身份去了解这个世界时,你首先把目光朝向东方,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东方给了西方一切。”他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戏剧《中国孤儿》,赞美中国文化、道德,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的目的是讽刺欧洲的道德败坏,希望通过赞美中国来触动当时的法国。重农学派的魁奈借鉴了中国文化中的“道法自然”,以后更由此衍生出自由贸易学说。即便是对中国君主制度持批判态度的孟德斯鸠,也提到中国的重农政策、救荒以及勤俭的美德。
  中国形象成了启蒙运动的旗帜。这恐怕也不是传教士们的初衷。“我们仅试图为宗教和科学服务,但仍然毒化了我们所说的最天真无邪的内容……”留在中国的最后一名耶稣会士钱德明神父颇为伤感地说。可以说,是欧洲内部的文化焦虑和自我超越建构了一个无关中国现实的“中国形象”。当然,这个幻象很快就被打破了。18世纪下半叶,中国风便已开始退潮,马戛尔尼访华之后,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出现在欧洲视野里。
  
其他文献
1975年,我被送进阜新矿务局局直幼儿园。在那里,我作为一个幼儿园孩子亲历了1976年那段特别的岁月。    1975年,我被送进阜新矿务局局直幼儿园。本来我由奶奶带,只因爷爷一吃饭就爱用筷子蘸酒给我,发展到后来,筷头子已经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开始喝他的酒壶底,搞得我奶奶非常生气,但她又管不了我爷爷,所以就开始勒令爸妈将我接回自己家去。我奶奶是特别正经的老太太,有一次我和胡同里的孩子打扑克赢火柴的,
期刊
开栏的话: “宪政”是个大词,可理解为依宪行事,也可推演为节制公权,保障私权。“传习”二字,出自《论语》“传不习乎”,意为自己所说的话,应经过慎思、研究与实践。开这个专栏,不为谈说大词,传授新知,只想通过故事或判例,展现小人物诉之以力,大法官诉之以理的过程。有时,宪政的实现,法治的确立,就在这些点滴之力、缜密之理的汇聚、交织中完成,让我们一起见证这一历程。    何帆,湖北襄樊人,法学博士。曾为警
期刊
当下全国热映的电影《十月围城》,虽故事情节是虚构的-----孙中山除早年在伦敦蒙难、几乎被清使馆逮捕偷运回国外,史料并未显示他在香港遇到清廷指派的高手追杀。但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却是真实的。  其涉及到的一个近代史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中山先生以及兴中会、同盟会和江湖会党的密切关系。今日海峡这边的华人将孙中山称为“革命的先行者”,海峡那边的华人更是尊其为“国父”。“先行者”或“国父”和近乎黑社会的帮会有
期刊
宋曹琍璇近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是因为她不仅是宋美龄的弟弟宋子安的儿媳,而且是胡佛研究院蒋、宋、孔三家档案的“把关人”。2003年,她进入胡佛开始审阅宋子文档案;2004年,“两蒋日记”落户胡佛,她作为特别四人小组成员,最先看到全部蒋介石日记;而且迄今为止,她是仅有的几个看过蒋经国日记的人。她眼中看到的蒋宋家族,是什么样的?    ■ 宋子文,没有对不起国家    《看历史》:蒋、宋、孔档案公开以后
期刊
人类可以说与各种疫病相伴而生。从先民的烧香拜神、祈康祛病到科学日益昌明、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人类为了战胜疫病的不懈努力片刻未停。在与疫病激烈而持久的争战中,人类取得了一场场胜利,但同时,疫病也影响、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历史上,疫病对战争结局、甚至王朝更迭、政权灭亡的影响数不胜数。在古希腊决定雅典命运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瘟疫”对雅典人口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战争本身,实力受损的雅典人认为这是上苍对
期刊
刚刚卸任一年多一点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尽,尽管很多韩国人对卢武铉的死感到悲痛,但是,卢武铉的死,还是跟其亲属接受商人不当钱财有关。回推上去,自打民主化以来,韩国卸任总统,无论左右,个个都逃不出家族弊案的牵连。再放眼望去,整个东亚和南亚,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关于中国政治,鲁迅先生有个猛人及其包围术的说法很有意思。他说,中国政坛上,经常会出现广东话所谓的猛人,即大人物。凡是猛人,必有包围者,
期刊
尼安德特人消失之谜    5月18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尼安德特人在大约3万年前神秘消失,这种神秘消失困扰了科学家长达几个世纪之久。法国著名化石专家费尔南多罗兹表示,尼安德特人的历史可能迎来一个令人可怕的结局,他们可能沦为我们的祖先——现代人的盘中餐。  这一结论是根据在莱斯罗伊斯发现的一块尼安德特人颚骨化石得出的。腭骨上的切口与早期人类在石器时代猎杀鹿以及其它动物时留在骨头上的切口类似。罗兹等
期刊
2月初,香港大学在全校开了一门叫做“香港学”(Hongkongology)的通识课。通识的意思,就是大学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这门课的主讲人,也是香港学的创始人洪清田。  作为华人社会的一部分,香港社会并没有法治与自治的基础,它们是从西方文明移植过来的。英国人一方面,他们保留文武庙这样的华人协商、裁判的传统准司法场所;另一方面,他们去研究香港华人的生活习俗。结果发现,老百姓最敬畏的,是自家的老祖宗。
期刊
大雄宝殿里“晦暗、冷清得近乎阴森”,以致于林成孚觉得,那结跏趺坐在莲花之上的释迦牟尼佛,看上去也有些阴郁。大殿另一个角落,一名老僧不时抬头,目光疑惑且惊恐。    1966年8月23日傍晚5时许,杭州平海路上,一堆凤冠霞帔的余烬前,浙大机械系大四学生周城镐停下了脚步。路边,一家戏装道具店柜台被砸、玻璃粉碎,遍地狼籍。  眼前的场景,让周城镐联想到了北京“破四旧”。 近日,杭州城里也在热议这股数千里
期刊
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文化之中,并开始日益具体。从天可汗的国度,到大中华帝国,中国的器物、制度、信仰都引发西方公众的好奇和向往,对比同时代的欧洲,中华帝国连绵不绝的历史,精美绝伦的艺术都显得高不可攀,于是,中国形象被不断美化甚至是神化,旅行家,传教士在这种形象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自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世界日益强大,中国却成为停滞、专制的帝国,来自西方世界的商人、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