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知道吗?在北京的郊区,有一个因奥运而得福的“小提琴村”。
中国,东高村—满屋的小提琴初学者用尖锐又刺耳的声音勉强演奏着《玛丽有一只小绵羊》。
“停!”陈一鸣(音译)对她的学生们说,“请大家先认真将琴音调准,再进行演奏。”她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47岁,都对学琴有着极大的热情。
当东高村将发展目标定为“中国乐器之都”时,提琴热在这个有着几万人的京郊小镇蔓延开来,老少村民都开始学习拉琴。从北京城区,驾车1小时即可达到东高村。从前,大家只知道这里盛产桃子;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平价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产地之一。2008年,东高村9个大工厂和150个小作坊共生产提琴25万把,销售到美国、英国和德国。
东高村官员夸耀他们制作的提琴占世界弦乐器产量的30%。事实上,位于中国东南部江苏省的溪桥镇的生产能力,才更接近这一数字。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主任丰元凯表示,江苏省的溪桥镇目前仍是最大的提琴产地,而东高村自从1988年开设第一家提琴工厂后正在奋起直追。“尽管目前经济增长放缓,但提琴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丰元凯认为东高村的提琴产量只能占到中国提琴市场的20%。
一次有争议的排名,和最近的名次下滑,都不能够动摇东高村成为中国提琴“麦加”的雄心。2009年5月,东高村官员开始推动建设一项他们称为“中国首家弦乐器体验中心”的游览项目。待今夏建成时,该体验中心将拥有一个世界著名钢琴博物馆、一个能够容纳500名观众的音乐厅、一个音乐喷泉和一个“民俗村”。
在今春举行的平谷国际桃花节上,提琴演奏是重头戏,1000人上台合奏。其中,超过半数技巧生涩。但即便这些人在台上只是装模作样,这场音乐会也绝对是听觉“盛宴”。
从2006年开始,当地教育部门已经培训了40名提琴教师,以保证东高村的每所学校和周围的社区都能提供音乐课程和培训。东高村委宣传部官员王俊英(音译)说:“提琴不仅是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提升了东高村的形象,带动我们成为一个更有文化氛围、更优雅的地方。”
北京鸿生韵提琴有限公司的工人也都赞同上述观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过去在一家整日排放有毒废气的造纸厂工作。2008年奥运会前,为了改善环境,使北京的空气质量达标,政府关闭了包括造纸厂在内的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拨款支持提琴制造业。200名工人因为工厂关闭而下岗,其中的24人被提琴厂聘用,他们的收入是过去的两倍。
提琴厂的福利之一是为其员工的子女提供免费提琴。赵钢才(音译)是提琴厂组装提琴的师傅,他13岁的女儿最近开始学习拉琴。赵师傅说:“提琴使我们富裕起来,也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知识。我女儿班里的同学都很羡慕她,他们也想学习提琴。”
东高村未来的提琴家现在都从师于28岁的陈老师。陈老师自幼学琴,对待学生十分耐心。她拒收那些非自愿学琴的学生和手指短而粗的学生。不过她也收了一些爱好提琴的成年人,相信他们的热情能够补拙。
47岁的宋伟是一名退休的幼儿园教师。她学习提琴的渴望与热情,非一般学生能比。宋伟的丈夫和叔叔开始从事弦乐器制造后,她就放弃手风琴,改学提琴。她每天练习一到两小时,她的几位同样退休了的好友也在学拉提琴,但是她们从不敢一起练习或演奏。“噪音太大”,宋伟笑着说,“我的目标就是能够演奏一首优美的曲子,自己听了也很开心。”
陈老师有着更崇高的目标,她希望东高村能够成为人才基地,尽管她也明白天才通常出身于艺术世家,而在这个有着3万多人口的郊区小镇,几乎没有这样的家庭。“我希望这里能够走出几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同时,她也在培养自己1岁大的女儿。几周之前,她尝试着将小提琴放在女儿手里,进展令人鼓舞。“她现在知道如何拿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陈老师说。(摘自:《纽约时报》2009年6月26日 编辑:何乐)
中国,东高村—满屋的小提琴初学者用尖锐又刺耳的声音勉强演奏着《玛丽有一只小绵羊》。
“停!”陈一鸣(音译)对她的学生们说,“请大家先认真将琴音调准,再进行演奏。”她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47岁,都对学琴有着极大的热情。
当东高村将发展目标定为“中国乐器之都”时,提琴热在这个有着几万人的京郊小镇蔓延开来,老少村民都开始学习拉琴。从北京城区,驾车1小时即可达到东高村。从前,大家只知道这里盛产桃子;现在,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平价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和低音提琴产地之一。2008年,东高村9个大工厂和150个小作坊共生产提琴25万把,销售到美国、英国和德国。
东高村官员夸耀他们制作的提琴占世界弦乐器产量的30%。事实上,位于中国东南部江苏省的溪桥镇的生产能力,才更接近这一数字。中国乐器协会信息部主任丰元凯表示,江苏省的溪桥镇目前仍是最大的提琴产地,而东高村自从1988年开设第一家提琴工厂后正在奋起直追。“尽管目前经济增长放缓,但提琴出口仍然保持快速增长。”丰元凯认为东高村的提琴产量只能占到中国提琴市场的20%。
一次有争议的排名,和最近的名次下滑,都不能够动摇东高村成为中国提琴“麦加”的雄心。2009年5月,东高村官员开始推动建设一项他们称为“中国首家弦乐器体验中心”的游览项目。待今夏建成时,该体验中心将拥有一个世界著名钢琴博物馆、一个能够容纳500名观众的音乐厅、一个音乐喷泉和一个“民俗村”。
在今春举行的平谷国际桃花节上,提琴演奏是重头戏,1000人上台合奏。其中,超过半数技巧生涩。但即便这些人在台上只是装模作样,这场音乐会也绝对是听觉“盛宴”。
从2006年开始,当地教育部门已经培训了40名提琴教师,以保证东高村的每所学校和周围的社区都能提供音乐课程和培训。东高村委宣传部官员王俊英(音译)说:“提琴不仅是本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提升了东高村的形象,带动我们成为一个更有文化氛围、更优雅的地方。”
北京鸿生韵提琴有限公司的工人也都赞同上述观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过去在一家整日排放有毒废气的造纸厂工作。2008年奥运会前,为了改善环境,使北京的空气质量达标,政府关闭了包括造纸厂在内的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拨款支持提琴制造业。200名工人因为工厂关闭而下岗,其中的24人被提琴厂聘用,他们的收入是过去的两倍。
提琴厂的福利之一是为其员工的子女提供免费提琴。赵钢才(音译)是提琴厂组装提琴的师傅,他13岁的女儿最近开始学习拉琴。赵师傅说:“提琴使我们富裕起来,也丰富了我们的艺术知识。我女儿班里的同学都很羡慕她,他们也想学习提琴。”
东高村未来的提琴家现在都从师于28岁的陈老师。陈老师自幼学琴,对待学生十分耐心。她拒收那些非自愿学琴的学生和手指短而粗的学生。不过她也收了一些爱好提琴的成年人,相信他们的热情能够补拙。
47岁的宋伟是一名退休的幼儿园教师。她学习提琴的渴望与热情,非一般学生能比。宋伟的丈夫和叔叔开始从事弦乐器制造后,她就放弃手风琴,改学提琴。她每天练习一到两小时,她的几位同样退休了的好友也在学拉提琴,但是她们从不敢一起练习或演奏。“噪音太大”,宋伟笑着说,“我的目标就是能够演奏一首优美的曲子,自己听了也很开心。”
陈老师有着更崇高的目标,她希望东高村能够成为人才基地,尽管她也明白天才通常出身于艺术世家,而在这个有着3万多人口的郊区小镇,几乎没有这样的家庭。“我希望这里能够走出几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同时,她也在培养自己1岁大的女儿。几周之前,她尝试着将小提琴放在女儿手里,进展令人鼓舞。“她现在知道如何拿琴,我觉得这是一个好兆头”,陈老师说。(摘自:《纽约时报》2009年6月26日 编辑:何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