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院级公用房管理的思考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veloveyo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我校院级公用房有偿使用改革实例,分析了高校公用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公用房管理的思路和对策,对公用房有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高校;公用房管理;有偿使用;思路与对策
  高校公用房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公用房管理不够完善,导致公用房使用相对紧张,难以较好地满足高水平办学的整体需要。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为此,结合我校公用房管理工作实际,对高校公用房管理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
  1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大部分高校虽已制定了公用房管理制度,但是学校公用房管理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欠佳。主要原因,一是公用房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二是出台的管理办法指标过多、过细,可操作性较差,同时也未赋予管理部门相应的权限来保障制度的有效执行。
  1.2 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高校公用房管理大多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不仅增加了大量沟通、协调的环节,而且容易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扯皮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1.3 动态管理困难重重
  由于高校对公用房的配给大多是无偿划拨,校内各单位和教师基本上将其视为“私有财产”,分给谁就是谁的。若因机构变动、学科重组、学生减少等原因使原用房闲置,也不会主动将用房退回学校,形成了公用房“谁占归谁”的现象。之所以造成如此局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校公用房资源基本属于无偿使用,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缺乏经济管理手段;二是学校资产所有权管理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动态管理和调配权力。
  2 加强公用房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由于各高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不相同,公用房管理工作无固定模式可循,以下结合我校公用房管理现状和校院两级改革的要求,在明确公用房管理目标的前提下,从完善管理体系、构建网络管理平台、合理配置房产资源等方面,阐述如何使房产资源使用管理实现良性循环。
  2.1 重点构建高效运转的管理体制
  2.1.1 设立机构,完善机制
  为适应教学、科研对公用房需求的不断增长,克服旧体制的局限性,理顺公共用房管理关系,成立了由相关部处负责人组成的公用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任组长。公用房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学校公用房管理和使用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公用房管理模式的转变。成立独立的公用房管理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公用房管理职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事效率。
  2.1.2 转变模式,规范管理
  高等学校的公用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偿使用的状态,成为充分合理利用公用房资源的重大障碍,因此要实现公用房管理模式的转变,应逐步推行房屋有偿使用制度。在公用房管理中,教学、科研用房是难点也是重点,我校以此为突破口,先出台教学、科研用房管理办法,用经济杠杆使内部房屋资源实现合理调配,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开。
  2.2 大力建设公用房管理网络平台
  2.2.1 建立全校公用房网上填报系统
  定期收集、编录全校各类房屋的信息和数据,对公用房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现有公用房的分布、分配、使用频率、运行状态等数据进行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与分析,形成本校公用房资源数据库。
  2.2.2 建立公用房绩效评估系统
  首先,要建立公用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参考全国同类高校公用房使用管理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不同学科的差异、学校公用房现状、学科发展规划等,拟订本校各类公用房分配定额指标。其次,实行系统自动评估和专家评估相结合,一方面,管理系统将结合本校公用房使用现状并对比定额指标,实时评估各单位公用房使用绩效,为学校公用房的管理提供参考数据;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公用房使用的绩效评估,评估的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定额指标和评估数据作为学校配置和调配公用房的基础。
  2.2.3 建立公用房网上管理系统
  实行公用房网上申报与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公用房管理制度,明确职权,优化流程,结合现代化的网上管理系统,将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从参与新建(扩建)各类公用房的规划开始,将事后管理变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管,努力提高公用房的使用率,大力缓解学校公用房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有效提高了校公用房管理水平。
  2.3 积极推进有偿配置机制
  定额拨款是实行有偿使用的前提,有偿使用是提高公用房使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制定适合本校的公用房定额拨款实施细则,推行定额拨款;另一方面,对所有教学、科研用房实行收费管理,根据公用房定额指标和使用绩效评估结果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
  我校充分考虑现实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尊重历史,多方征询意见,本着“承认现状、控制增量”的原则,以数据来指导用房调整和规划,并为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列举公用房定额分配的计算方法,设定学院用房为3个组成部分,即配置定额拨款为M=M1+M2+M3。
  (1)学院行政办公(含院领导办公室)及教师用房定额拨款(M1)
  M1=教职工人数×5 000(元/人?年)
  (2)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定额拨款(M2)
  M2= [本科生人数×400(元/人?年) + 研究生人数×800(元/人?年)×K1]×K2
  其中,K1为发展规划处核定的各重点学科系数,K2为教育部各学科预算拨款系数。
  (3)学院教学实验室用房补助拨款(M3)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验类型分为专业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基础实验课和上机实验,学院所开设的本科生教学实验课属于何种类型由校教务处界定,研究生公共实验课类型由校研究生院界定。教学实验室用房根据实验课生时数进行核定。
  专业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基础实验课和上机实验课生时数分别以S1,S2,S3,S4表示,则学院教学实验用房补助拨款的计算公式为:
  M3=[(S1+S2+S3+S4)×K3]×1.2(元/生时?年)
  其中K3为专业类型系数。
  对于管理、社会科学、理学等专业,则根据其专业特点,主要考虑以学生阅读用房为主,专业类型系数设得相对较低。
  3 结束语
  实行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度,使多占资源的学院感到压力,主动将压力转变为动力,将闲置的用房退回学校,使资产得以流动与重组,最终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在全校教职工思想上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高校公用房管理理念,以此推动学校公用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鲁敏,王诚.从经济学视角透析我校公用房管理问题[J].高教与经济,2009(2):21-23.
  [2] 何蒙.高校公用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5):15.
  [3] 韩红红.对高校公用房管理的思考与探索[J].石油教育,2010(4):74-76.
  [4] 黄英锋.高校公用房管理的几点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06(6):87-88.
  [5] 程国倩.高校公用房管理机制实践与探索[J].建筑经济,2010(4):84-86.
  [6] 王桂花.高校公用房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35):132-133.
其他文献
高科技器械可以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生活。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ICD)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ICD可以监测心脏心律及心率,当检测到心率有稍微异常时,可以释放低能电击矫正异
在现阶段,化学实验教师普遍被认为是只会配制试剂、摆放仪器、没有什么大作为的人员。事实上,化学实验教师是从事实验工作的技术人员,其岗位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才能胜任,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对实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了太原市化学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及需求。目前,
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世纪之交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它完全不同于以往几次国家对西部开发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模式.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趣"是我国美学、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它大量出现在我国美学、文艺理论中。"趣"论在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史上有一个孕育、诞生、成型、兴盛、深化的过程。"趣"是一
学生管理工作包括行为管理、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等众多的内容,是整个高职院校运行和管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学生管理工作最终发展的效率和结果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以及学生的学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应用银杏叶提取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收住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及开封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的高
现金股利是投资者获取回报的重要方式,确保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既是上市公司履行股东受托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公司财务特征分析企业融资约束
随着教学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电子白板在基础教育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运用于教室教学中的先进科技设备,融合了大屏幕投影、精确定位等多技术于一体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具有中国劳动就业结构特征的CGE模型,以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变化和中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为背景,设计不同的情景方案,模拟分析了中国出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信息和知识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为主要特征的。现在每天约有10亿信息单位的信息产生,通过网络不停地传播,并以每年18—20%的递增率发展。然而,与巨大的信息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