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两岸设计书封大赏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选说明:
  作品以2014年(以版权页信息为准)出版的图书书封设计为评选对象;图书类型不限。
  请提供电子书封(立体书封为佳)、书封设计者姓名,发至hchiwai@gmail.com
  评选过程:
  ①两岸作品每月通过杂志官方微博投票系统进行初选。每月大陆和台湾部分各自初选15件作品,作为年度初选TOP100。每月在杂志刊载公布推介。
  ②若有遗漏作品,读者、书店、编辑可以陆续在12月前推荐补入;也可自行指定已入初选作品进行一对一PK。
  ③年终评选,交由两岸编辑、设计师、书评人、书店人互相评选,以专题形式呈现。
  其他评选说明信息及时更新补充
  (未知设计师信息望来信告知)
其他文献
以出版,  重返一个美好年代  逗点文创×一人出版×南方家园  的“午夜巴黎”出版计划  “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停留巴黎,那么你的余生无论去往哪里,巴黎永远会与你在一起,因为它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说。  1961年,海明威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用猎枪自杀。他死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流动的盛宴》。书中回忆了在1920年代上半叶,他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时的盛宴现场和诸多文坛、艺坛的人物。这些
期刊
《荣耀与丑闻——反思德国浪漫主义》,在印刷厂足足倒腾了有20天,6月11号下午准时拿到样书,正好大家开会,在同事们手里默默过了一遍,大家反映内容加形式的综合分还不错。从2012年7月到现在,正式工作即将满两年的时候,终于做出一本还挺漂亮的书,我感觉心里挺美。  讲德国浪漫主义的书很多,即便在中文书里,也不算少。但是萨弗兰斯基的这一本,有他的独特之处。萨先生其实并不是个陌生人,2001年的时候,云南
期刊
从事出版行业十年来,我策划、编辑了上百本图书,选题范围涵盖新闻传播、文学艺术诸领域,而其中电影类图书是我个人投入热情与心力最多的一块阵地——因为我本身是个影迷。这些年,我先后推出“迷影”系列和“卿云馆”丛书,编辑出版了《好莱坞启示录》《许鞍华说许鞍华》《香港新浪潮电影》《胡金铨谈电影》《武侠大宗师:张彻》《对话比利·怀尔德》《杜琪峰与香港动作电影》《日本电影大师》等图书。这些书不是大红大紫的畅销书
期刊
第一次与立体书结缘是为当时三岁的小侄女选购圣诞礼物。儿童书店的橱窗里陈列着多款国外进口的童话故事立体书,每一本都深深吸引着我,若非因为荷包不够饱满,真的很想豪气万千地把它们通通包起来带回家。最后还是屈服于经济现实,只能买下一本罗伯·萨布达(Robert Sabuda)的《绿野仙踪》(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它的内页一翻开就刮起一股龙卷风,继之还有透过丝线拉力往上飘起
期刊
平日走在路上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吗?  我会东张西望,留意四周围的环境,像是户外广告海报,街边小贩,奔驰而过的车辆,身边的行人,甚至是地面的磁砖、圆孔盖……出国旅游的时候,更是瞪大眼睛,贪看出现在眼前的所有事物,无论是不是名胜古迹,就是街边的红绿灯、斑马线、垃圾桶,都觉得很新奇有趣,因为跟自己住的地方完全不一样。  或许是自己受过多年的社会学思维训练的缘故,一直以来,秉持着社会学的教导,“不将
期刊
在虚构文学广受大众喜爱和讨论的时候,一直写纪实和非虚构的申赋渔,总是别出心裁,走在另外的路上。他的书不多加宣传却饱受好评,《一个一个人》三个月第一版就售罄,《光阴:中国人的节气》大陆版卖断货,今年夏天他的《逝者如渡渡》全新装帧设计和再版,秋天,他有所突破的新书《匠人》也将面世,他将等来写作旅程上不断探索的又一个收获,迎来又一个里程碑。  从纪实类著作《不哭》,到《一个一个人》,到《光阴》《逝者如渡
期刊
《天·籁——一个人的精神史诗》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画对话”系列图书最新一种,是艺术评论家张荣东和旅美画家王伟中的艺术对谈录,也同时辑录了张对王画作的艺评,以及王的部分画外随笔。  他们两位都是我的朋友。很多时候,朋友之间太熟悉,太了解,反而容易忽略他们在学术和艺术领域的成绩。我日常认识的张荣东,是艺术学院教授,偶尔朋友小聚饭局聊天,之后各回各家,他就隐身大市,扑落扑落衣袖抖落凡尘之灰,养花养鸟
期刊
在上海虹口区,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层楼小房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曾是一座摩西会堂,二战时期,以这座会堂为中心的提篮桥地区,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人。今天,这座会堂成为了上海犹太纪念馆,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二战时期犹太难民生活的历史遗迹。不过,从纪念馆门前走过时,我们会明显感受到这里的冷清,来往的行人并不特别在意这个处所。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犹太人依旧十分陌生。  犹太人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为何在欧
期刊
首页头条采用“幻灯片式轮播”是许多网站流行的作法。这一阵子我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种设计,打开新闻网站,就首页轮播区的下一页箭头(>)按钮,按按按就把当日头条重点快速地扫描完毕。相对的,某些新闻站轮播区采用的是“页标签分页”方式的设计,虽然大家都是在同样大小区域内,层层迭上尽量多的新闻,但“幻灯片式轮播”却给我更容易阅读的感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对读者而言,同样是在相同区域内切换下一页内容,两者
期刊
凝望地上颜色与天空的距离,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更近一些!  尽管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信誓旦旦地宣称:“Less is More”(少即是多,象征简约为美),令我一度恋慕极简主义黑白光影所呈现的自我独白与余韵的想象空间,但我总是赫然想起小时候常听坊间电台卖药广播谆谆告诫“人生应该是彩色的,而不是黑白的”这句俗谚,因而每每无法自拔地更加迷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