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多人员通力协作的系统工程,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需要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心肺复苏效果及患者转归产生深远影响。正确的胸外按压姿势也是保证高质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效果的不可忽视的细节之一。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手术麻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多人员通力协作的系统工程,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需要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技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对心肺复苏效果及患者转归产生深远影响。正确的胸外按压姿势也是保证高质量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效果的不可忽视的细节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基层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62例为观察对象,其中基层胸痛中心成立前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66例设为对照组,基层胸痛中心成立后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患者96例设为研究组。回顾性比较
目的观察头孢他啶治疗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肠道门诊收治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性腹泻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孢他啶4.0~6.0 g/d,分2次静脉滴注,治疗3~5 d。用药前及用药后分别行血液及粪便常规检查,用于判断疗效。结果163例患者中,显效94例(57.7%),有效68例(41.7%),无效1例(0.6%),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中医医院急诊科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ARIs)的功能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医医院急诊科ARIs的防控能力。方法结合中医医院急诊科特点,从严格遵守ARIs防控工作流程、划分不同风险等级工作区域、严控医护交叉感染、提供预防中药汤剂、重视心理调摄、根据实践反复优化流程、强化防疫理念等角度优化管理。结果本院急诊科在ARIs防控实践过程中,除了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相关防控方案以及诊疗方案以外,还根据科室自身的特点,从空间、人员以及服务等方面制定出了更加适合本院和我科的疫情防控具体实施措施。结论中医医院急诊科防控A
目的制作一种一次性挂耳式口罩减压装置,并观察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以期在临床中找到预防患者长期佩戴口罩致耳部皮肤异常或伴疼痛的护理措施,并为压疮护理指南的制订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根据临时病房现有材料对减压装置的材质、内径及功能进行设计。选取2020年2月23日—2020年4月4日期间入住武汉雷神山医院某一病区≥2周的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长期佩戴口罩患者使用口罩带子减压装置前后耳部皮肤异常的发生情况、耳郭疼痛的发生率及患者对其临床使用的满意度。结果减压装置使用前出
目的 探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以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3月126例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验证脓毒症中特异分化的单核细胞亚群,并筛选及构建用于早期诊断脓毒症的单核细胞差异基因集。方法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和拟时序分析对单核细胞差异亚群进行验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差异亚群中的基因表达,并筛选出差异基因用于初步构建候选差异基因集。利用数字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在脓毒症患者PBMC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时机对重症心衰呼吸支持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营养状态、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6月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重症心衰呼吸支持患者148例,依据干预方案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组与延迟肠内营养(DEN)组,各74例。统计两组治疗情况,干预前及干预3 d、7 d后营养状态指标[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冠状动脉内注射溶栓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中证实有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PCI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368例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121例),PPCI术中单纯应用血栓抽吸;B组(130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C组(117例),PPCI术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及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
目的 分析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可视喉镜气管插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9年1—12月,抽选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急诊科收治病患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伪装热在许多发热待查中均有涉及,一般热程较长,但无消耗性改变,且难以通过一般检查获得诊断。本文就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细致观察诊断某基层部队新兵伪装热2例,并对其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这2例病例,笔者认为在临床工作中要耐心细致,善于思考,尽早发现和识别此类患者,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体温监测需结合脉搏、呼吸等相关的生理改变进行分析,并重视核心温度的测量,对于新兵应当予以适当的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