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哪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成才,然而学校怎样才能够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完成家长们的重托呢?本文从成才标准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新时代里成才的要素以及对育人者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成才;教育;育人者
古语有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从古至今,大众所认同的教育的最终意义在于人才的栽培。也就是说将一个人培养成才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那么成才的标准是什么?培养出符合哪些特质的人才算是是教育的成功?这些问题仍旧值得探究。
一、成才标准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成才的范畴不断被拉伸。不同的年代,成才的标准大不相同。不同的行业,成才的标准更是大相径庭。追溯到战争年代,若一个家庭中有子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的父母就可能认为他们已经将子女培养成才;后来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末,若一个人能够“金榜题名”,考上大学,父母老师等就可能认为他们已经被培养成才;但时代发展到今天,成才的标准已尽纷繁多样。若学业有成,却只能纸上谈兵,这称不上是成才;若具有专业技能,却技止如此,这也难称成才。况且在这个日渐成熟的竞争社会中,即使一个人以专业技能见长,但社会对于复合类高级人才的渴求也让人难以自诩“长这么大,终于成才了!”
由此可见,教育始终将“育人成才”作为起点与最终归宿,但成才的标准已趋向多样化,这本身就给教育工作和育人者增加了难度系数。
二、育人者应与时俱进
虽然成才标准的改变使得教育相关要素都有很大改变,但是教育的初心不能有变,育人者不能因为教育的难度增加而望而生畏,况且“育人成才”自古就是教育和育人者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绝不会因为任何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育人者虽不能保证“人人成才”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但是尽心尽力就会让这样的概率不断加大。同时,在为“概率不断加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育人者应该应时代之变而在教育方法上发生变化,不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规律并不断探索捷径,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时常三省吾身,授人以渔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渔技。以此才能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送求学者在成才的道路上起飞。这样的育人者和教育方法才可以说是求学者成才路上的“助跑器”与“起飞器”。
三、成才的关键
成才的重任不能只挑在教育本身和育人者肩上。“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这条哲学原理也说明求学者在自身成才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能否成才?成为什么样的才?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大抵50%在育人者身上,而另外的50%在求学者身上。良好的教育放在一个心非向学的人身上恐怕难以出现什么惊人的效果,教育再好,育人者再优良,求学者的心思根本不在此,于他而言这些所谓的天时地利也都是与之不相干的平旁门杂物。而糟糕的教育放在一个向学的人身上则可能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奇迹,因为他懂得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器的可能性。
四、成才的方法
虽然人们在不断丰富有关“成才”的标准与内涵,直到人才也不敢在这个时代妄称自己已经成才。走上最终符合大众眼中和脑海定义下的成才之路或许多少都有些困难,因为这条路上会出现很多岔路口,但依个人浅见,“成才就是成为比昨天更好的人”。更加通俗的来说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那个只接受国王每天给他2的平方颗玉米粒的科学家一样,看似不起眼的增长,积累下来竟是足以吃垮这个国家的富翁。
那么,愿所有的求学者都能成才。愿育人者在教育的路上,求学者在求学的路上都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致千里。
【关键词】成才;教育;育人者
古语有云: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从古至今,大众所认同的教育的最终意义在于人才的栽培。也就是说将一个人培养成才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那么成才的标准是什么?培养出符合哪些特质的人才算是是教育的成功?这些问题仍旧值得探究。
一、成才标准的演变
随着时代的飞速前进,成才的范畴不断被拉伸。不同的年代,成才的标准大不相同。不同的行业,成才的标准更是大相径庭。追溯到战争年代,若一个家庭中有子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的父母就可能认为他们已经将子女培养成才;后来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末,若一个人能够“金榜题名”,考上大学,父母老师等就可能认为他们已经被培养成才;但时代发展到今天,成才的标准已尽纷繁多样。若学业有成,却只能纸上谈兵,这称不上是成才;若具有专业技能,却技止如此,这也难称成才。况且在这个日渐成熟的竞争社会中,即使一个人以专业技能见长,但社会对于复合类高级人才的渴求也让人难以自诩“长这么大,终于成才了!”
由此可见,教育始终将“育人成才”作为起点与最终归宿,但成才的标准已趋向多样化,这本身就给教育工作和育人者增加了难度系数。
二、育人者应与时俱进
虽然成才标准的改变使得教育相关要素都有很大改变,但是教育的初心不能有变,育人者不能因为教育的难度增加而望而生畏,况且“育人成才”自古就是教育和育人者的重要责任与义务,绝不会因为任何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育人者虽不能保证“人人成才”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但是尽心尽力就会让这样的概率不断加大。同时,在为“概率不断加大”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育人者应该应时代之变而在教育方法上发生变化,不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寻找规律并不断探索捷径,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事半功倍。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时常三省吾身,授人以渔的同时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渔技。以此才能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送求学者在成才的道路上起飞。这样的育人者和教育方法才可以说是求学者成才路上的“助跑器”与“起飞器”。
三、成才的关键
成才的重任不能只挑在教育本身和育人者肩上。“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这条哲学原理也说明求学者在自身成才过程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能否成才?成为什么样的才?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大抵50%在育人者身上,而另外的50%在求学者身上。良好的教育放在一个心非向学的人身上恐怕难以出现什么惊人的效果,教育再好,育人者再优良,求学者的心思根本不在此,于他而言这些所谓的天时地利也都是与之不相干的平旁门杂物。而糟糕的教育放在一个向学的人身上则可能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奇迹,因为他懂得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器的可能性。
四、成才的方法
虽然人们在不断丰富有关“成才”的标准与内涵,直到人才也不敢在这个时代妄称自己已经成才。走上最终符合大众眼中和脑海定义下的成才之路或许多少都有些困难,因为这条路上会出现很多岔路口,但依个人浅见,“成才就是成为比昨天更好的人”。更加通俗的来说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像那个只接受国王每天给他2的平方颗玉米粒的科学家一样,看似不起眼的增长,积累下来竟是足以吃垮这个国家的富翁。
那么,愿所有的求学者都能成才。愿育人者在教育的路上,求学者在求学的路上都能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积跬步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