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西游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avi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童年时的连环画,到求学阶段的青年读本,现在,成年的我又拿起了手中厚厚的文言文读本——《西游记》。执著于梦、追逐梦的精神,那源自内心的力量,是它带给我的最大财富。
  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神通广大、技艺高超的英雄人物,故事仍是那个故事,孙悟空还是那个本领高强的齐天大圣。只是一本接着一本,从花色的图画到泛着油墨香的文字,从天真懵懂的少年到似乎成熟的今天,对它的领悟却变了。
  自由——
  这是一部引人探索的经典大作,他们探索它字里行间的意思,我们希望去完善它,我们解读它,去从中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我们观摩它,去欣赏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我们品读它,去享受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我们探索、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那曲折情节中暗藏着的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生活理想和人性的追求。在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日复一日被规则禁锢的日子,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他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争只不过是为了争取自由,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我们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然而,我们清楚地明白,在现在,甚至是将来,完全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我们始终要被约束,要受这般那般规则法律的束缚。所以,我们向往孙悟空,把对自由的一切渴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但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虽然包围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使内心变得广阔,让我们的内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然而,西天取经不可能没有妖精阻挠,而我们的社会也还有许多人被利益困住,却自得其乐,甚至于满足。但我们是否想过,在二十二世纪、二十三世纪甚至更多年后,当人们对物质生活已不再迫切,但精神自由被无情抹杀的时候,我们是否会后悔。为什么不抓住我们拥有的,却要去追求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开拓进取、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不惧——
  曾经有人调侃:“为什么《西游记》中会有唐僧,那个胆小懦弱的身影,那个经常诬陷好人而使妖怪有机可乘的师傅,真是令人惋惜。”刚接触到《西游记》时,我也这样想过,甚至对他那样对孙悟空的态度还有些愤恨。可是渐渐地,我才明白,他不是懦弱,只是身体不够强大。但他心灵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强大,强大得使人畏惧,他不畏艰难,屹立在那大堂之上,接受了唐太宗命他西天取经的任务。他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弟子曾在化生寺,对佛立下弘景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这一次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我被这话震惊,似乎看到了那个披着袈裟、傲立在金銮殿上的圣僧,滚滚热血从心中沸腾,似乎站在大殿上的人是我,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不惧权势,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接下了这个任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本领高强的孙悟空也甘愿拜他为师的原因吧。
  “这法师战战兢兢的,偷眼观看……唬得个唐三藏魂飞魄散。”这是唐僧第一次被妖精捕获时的情景,从这时起,三藏就开始了遇到妖精就“魂飞魄散”的旅程,也给世人留下一个胆小如鼠的形象。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家不喜欢他、小时候做游戏时总是不愿扮演他的原因吧。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遇到困难,心志退缩,遇到危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才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你敢说,你遇到危险时从不害怕,从不退缩吗。其实,这才是人性最真实的那一面。
  大家说他是非不分,诬陷悟空,可哪一次他不是因为善良被迷失了双眼。他的善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做到的,他看到搬家的蚂蚁爬到自己的身上,便小心翼翼地将它放下,他因为孙悟空误伤了白骨精化成的老爷爷,扬言把他驱逐出师门。他曾为了那个让他放心不下的人坐在烛台前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衣服,他曾在悟空和他怄气逃跑后多少次地流泪。他的爱是深沉的,这是他对弟子的爱,爱得伟大,这是他对普天之下所有生命的爱,现在的很多人也未必能做得到。当你看到公交上颤颤巍巍的老妇时,有没有让坐,当你看到那落水的孩童时,有没有见义勇为,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唐僧这个人物。
  慢慢合上手中的书本,那四个身影正在斜阳下慢慢消失,而我的思绪还停留在他们身上。那使我震撼的人,正在我心中树立起座座丰碑,那高大的身影,正在我的心中绘出最美的图画,那感人的故事,将在人们心中久久长存。
其他文献
一、语文教师后续动力不足产生的原因  1、硬件设施落后,教学资源缺乏。农村中学普遍存在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的现象,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不仅是学生的,而且是教师的。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难度很大。另外,必要的教师辅导用书的缺少及新课程的教学经验的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2、缺乏现成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新课程如何上,怎样上才算一堂好的语文课,这
期刊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在农村初中,孩子们是比较单纯的,尤其是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的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成长中出现了许多缺陷,农村初中教师必须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良好
期刊
多数山区学校教学条件很差,没有多媒体,没有投影仪,除了课本就只有图书室里有限的书籍了。山区的学生与繁华的都市隔绝,没见过外面精彩的世界,没见过高科技的东西,有的只是连绵起伏的山川和成群结队的牛羊。山区的学生语言简朴,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句,更谈不上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了。在语文教学时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立足课本的同时,积极开发身边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山区语
期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慨、寄意慰藉的一首七绝。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为朋友际遇感到悲伤,所以首句就于诸多景物中选取了飘泊无定的杨花,以及叫着“不如归去”寓意愁苦的子规来表达哀婉之情,暗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古蜀国国王,名叫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
期刊
作为古典诗词的讲授者,面对的是人类创作出的最美丽的文体;作为古典诗词的学习者,能驰骋于无数天才们的内心世界,谛听他们倾吐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应该说,师生是幸运的,但不无遗憾地看到现实的情形并非如此,诗词教学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逐渐淡化。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只有不足1%的学生喜欢“诗歌”,71%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的态度是“无所谓”。由此可以知道目前初中语文
期刊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随着初中高效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效果,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高度。高效的课堂教学,应严格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有关调查显示,目前真正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不到15%,而喜欢上数学、英语的学生则高达90%以上。究其原因,许多学生的回答十分干脆:语文没有数理化
期刊
摘 要 对文本情感分析研究进行总结,从情感词抽取、语料库和情感词典构建、主观分析三个方面对文本情感分析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评述,最后介绍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情感分析 情感词抽取 语料库 情感词典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网络已经进入到了“交互式网络”时代。人们从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也直接在各种网络平台表达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这些主观性文本每天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
期刊
《课标》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语文这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是语文教育的重心。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期刊
学生在学业水平思品考试中的表现,是评价初中思品教学工作的尺度,是初中思品教学工作进展的表现。然而,新课标对初中思品教学的要求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成长。因此,探讨思品课现状并追求改进的方式,一直是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一、初中思品教学现状  1.初中思品课堂现状。  初中思品课堂片面强调书本知识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课堂教学没有
期刊
摘 要 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中说过:“我们不应该将生活的审美当作是一个给定的东西,或者是人类知觉品性中的某种必然的东西,它不是说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用来复述所有以前的人类存在状况。相反,我们要研究的是他的形成过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今年来我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那到底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我国学者讨论的焦点在哪里?怎么去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呢?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