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教育行业不断前进的70年,很多方面从无到有,相关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见证了一个教育大国的崛起。
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计算机教育全国普及,实现了村村连、班班通、堂堂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在学校设置、办学条件、设施设备、课程教材、教师配备等方面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率先实现了世界人口大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006年全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其后一直保持在99%左右,2017年为98.8%。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的提升则更加明显,1990年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40.6%、27.3%,2017年则达到了94.9%、98%,提升了2.3倍、3.6倍。
不仅如此,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塑造着独特的中国风格,并逐步为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和国际教育多元化作出贡献。
师资力量不断提高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才紧缺,教育资源匮乏。那时中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
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疾呼:“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不论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在巩固政权方面,我们都需要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力量全面投入办学,公办教育广泛展开,举办了大批公办学校。1951年,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学制开始统一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到1965年,全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教职工555万人,较1949年以前增加了5倍,适应了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到1965年年底,中等学校学生达到1432万人,小学在校生达到11626.9万人,分别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的1946年增长了6.9倍和3.9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从1949年到1965年,全国扫除文盲10272.3万人,年均扫盲604.3万人。
教育规模空前扩大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到2018年,中国基础教育已趋近于全民普及阶段,小学净入学率达99.95%,初中毛入学率达100.9%,高中毛入学率达88.8%。
此外,201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超过了1亿,初中在校生人数达4652.59万。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近10年来基本维持在2400万人左右。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上一国之内规模最大、地域分布最广、民族与种族最为多元、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教育事业。
教育资源得到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已成为最基本的公共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公共财政承担。
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规模达3.4万亿元,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多年来,基础教育经费占到教育总经费的60%左右,特别是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免除学杂费,历史上首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近年来,国务院及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家庭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村小和教学点经费保障,薄弱学校改造等保障、用好基础教育经费等一系列文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增加营养膳食补助受助学生3700万人,2018年合计资助学生则达1.35亿人次。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达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国家依法实行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中等教育制度,构建了基础教育学制系统,并形成了学校设置、教育形式、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招生入学、学籍考试、督导问责等专门规范。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持续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普遍开展。
2012年,国务院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重点对基础教育进行督导。2014年,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覆盖了所有中小学学生,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了统一管理全国基础教育,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基础教育司,地方教育机构设置突出了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保障和服务功能。
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法制的全面进步。纵览世界,中国是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产业技术新陈代谢的速度是最快的;科技创新力也在不断增强。不得不说,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培育社会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未来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根据人口自然出生率和经验生命表进行模型测算,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退。此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提升和人才培养,教育则成为重中之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建国七十年来,基础教育克服重重困难,在艰难曲折中快速发展,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计算机教育全国普及,实现了村村连、班班通、堂堂用,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特别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在学校设置、办学条件、设施设备、课程教材、教师配备等方面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国际平均水平,率先实现了世界人口大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006年全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其后一直保持在99%左右,2017年为98.8%。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的提升则更加明显,1990年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40.6%、27.3%,2017年则达到了94.9%、98%,提升了2.3倍、3.6倍。
不仅如此,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中塑造着独特的中国风格,并逐步为其他国家的人才培养和国际教育多元化作出贡献。
师资力量不断提高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才紧缺,教育资源匮乏。那时中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
1951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疾呼:“人才缺乏已成为我们各项建设中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不论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还是在巩固政权方面,我们都需要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力量全面投入办学,公办教育广泛展开,举办了大批公办学校。1951年,政务院公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新学制开始统一建立,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形成。到1965年,全国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有教职工555万人,较1949年以前增加了5倍,适应了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到1965年年底,中等学校学生达到1432万人,小学在校生达到11626.9万人,分别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的1946年增长了6.9倍和3.9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从1949年到1965年,全国扫除文盲10272.3万人,年均扫盲604.3万人。
教育规模空前扩大
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基础教育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到2018年,中国基础教育已趋近于全民普及阶段,小学净入学率达99.95%,初中毛入学率达100.9%,高中毛入学率达88.8%。
此外,201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人数超过了1亿,初中在校生人数达4652.59万。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近10年来基本维持在2400万人左右。
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成为世界历史上一国之内规模最大、地域分布最广、民族与种族最为多元、文化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教育事业。
教育资源得到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已成为最基本的公共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公共财政承担。
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规模达3.4万亿元,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多年来,基础教育经费占到教育总经费的60%左右,特别是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免除学杂费,历史上首次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近年来,国务院及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家庭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村小和教学点经费保障,薄弱学校改造等保障、用好基础教育经费等一系列文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效益不断提高。
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学生(幼儿)9801.48万人次(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增加营养膳食补助受助学生3700万人,2018年合计资助学生则达1.35亿人次。2018年全国累计资助金额达2042.95亿元(不包括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比上年增加160.81亿元,增幅8.54%。
教育制度不断完善
国家依法实行学校教育制度、学前教育制度、初等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制度、中等教育制度,构建了基础教育学制系统,并形成了学校设置、教育形式、培养目标、修业年限、招生入学、学籍考试、督导问责等专门规范。基础教育管办评分离持续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普遍开展。
2012年,国务院成立了教育督导委员会,重点对基础教育进行督导。2014年,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覆盖了所有中小学学生,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为了统一管理全国基础教育,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设置了基础教育司,地方教育机构设置突出了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保障和服务功能。
基础教育的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法制的全面进步。纵览世界,中国是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产业技术新陈代谢的速度是最快的;科技创新力也在不断增强。不得不说,教育尤其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国民素质,培育社会人才的重要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未来社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根据人口自然出生率和经验生命表进行模型测算,中国人口红利即将消退。此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未来竞争的关键在于科技提升和人才培养,教育则成为重中之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建国七十年来,基础教育克服重重困难,在艰难曲折中快速发展,最终取得了伟大成就,为中华文明的崛起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