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现场改造的实际经验,针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特点,分析改造中的各类危险源,从项目管理、施工技术的多角度进行安全风险管控,保证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安全顺利进行,对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安全防范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改造、变电站、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安全分析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范围
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范围一般包括:一次系统、二次保护系统、交直流系统等的改造,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以满足智能电网可靠、灵活、经济的电能流和信息流传送,全面提升变电站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愈和快速响应能力。
2.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危险源分析
根据上面提及的变电站改造范围,主要从施工改造的层面出发,来分析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施工方案不全面、不具体,泛泛而谈。一份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往往能够使工作事半功倍,是各类参与人员熟悉工程进度、组织,体系、改造思路、安全措施和可行性的窗口,施工方案是否编制到位、层层优化,将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2)缺乏二次专项施工方案,尤其牵扯到具体的二次电缆及端子号。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几乎囊括全站所有一次、二次设备的关联部分,任何接入的电缆和需拆除的电缆应有的放矢,往往出现未考虑到的电缆等临时情况,而打乱既定计划,疲于应付,而致忙中出错。
(3)施工图纸的影响。对于改造工程,无一例差错的施工图纸,几乎不可能,目前接触到的事实也是如此,涉及各级最新反措规定、运行要求、设计原理等,也是经常有变更的。如果现场施工人员忽视了或者不清楚这些要求,有可能造成返工、重复停电,严重的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
(4)一次设备改造伴随的风险。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变电站,往往都是80年~90年代投入运行的,一次设备的运行年限和输电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基本上也到了大刀阔斧改造的时候,同时,智能化系统对一次设备也有一些自动化、远方遥控、顺控等要求,因此往往在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一次设备改造也同步进行。这不仅给施工方案的编排带来更大的难题,并且在施工交界面和工种配合上,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5)新屏位不足,拆除旧屏的风险。以前的常规变电站一般仅设置一个保护室,空间较少,屏面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但对于智能化改造,在建网初始阶段,就需要8~10个必需预留的空屏位,因此不得不采取预留屏位的老旧设备先期改造的措施,整个改造工期将难以把握,而且衍生出一些临时过渡措施,例如前期如果涉及到拆除信号屏、保护屏、控制屏、公用屏等,对安全运行和受控改造增加了难度。
(6)二次電缆以及小母线的大量拆接工作。二次拆接线不仅是智能化改造最大的工作量,而且是最难受控、不太直观的部位,接入运行设备虽然有图纸,但准备不充分、施工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问题,运行部位的二次拆除工作就更为棘手,施工图纸上一般不会涉及,尤其是细节,只能靠施工人员利用好几份老图纸,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不同人员随意性很大。
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依照上述智能化改造的重大危险源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为基本前提,现场改造风险的控制类型归结为两大类: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2.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
近几年流程管理的逐步推进,“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思路已基本深入各级部分,结合目前电力技改工程的项目概念,可以借鉴基建工程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大型智能化改造工程上探求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责权利”,在组织机构、施工质量和工期管理、预控分析、安全考核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作,为管理层、施工层、交界层创造沟通协调的途径,确保各级安全。智能化改造工程上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就需要摒弃凭“感觉”做事的思维,根据项目组预安排的计划或流程逐步推进,各项计划内任务的编排和实施力求有条不紊,临时性或突发性任务可由项目组分析决定后步调一致的执行,确保各个施工节点的可控、在控和能控,从管理角度上杜绝风险的潜伏。结合智能化改造的几个重大危险源分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控制风险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要明确一个自始至终组织和参与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组织机构和安全网络,确保项目经理或主要项目管理人员有多年现场二次安装调试的施工经验;其次需充分落实施工的过程管理,即进行有效的各阶段项目评估,根据外部条件变化,阶段性对施工方案及二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重新宣贯;第三需严格执行项目考核机制,奖惩并举,对于各类违章、埋下隐患、忽视危险源的责任人,对于制止违章、积极排除危险源的人员,按项目考核规定及时执行,发现一批通报一批;第四需建立维系安全的动态管理,智能化改造的最大风险在于变化,有现场不可预知的,诸如临时过渡的一些电缆改接、施工图纸未设计内容等,也有人员主观潜伏的,例如凭经验做事、不按标准化作业流程等,应对变化的积极手段就要相应采取动态的安全管理,不提倡“一变应万变”,可定期、可专项、可突击等形式进行监督,排查隐患。
3. 智能化改造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对施工过程中技术风险的预控提供后方保障,针对改造中重大危险源的性质,对施工技术上各类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手段可归纳为监理施工技术流程化、推广施工技术标准化,具体实施方案归结如下:
(1)施工技术流程化的建立
在智能化改造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控制是先决条件,管理、设计、施工、运行、厂家等部门的多方协调是关键因素,在施工的一定阶段需要对当前进度下人力、物资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施工流程,可依赖和丰富几个固有的途径。
① 初步设计审查途径
设计单位应对具体的施工条件如全站停电还是逐个间隔停电要明确,这将直接影响屏位的安排布置,避免在施工阶段时的随意变更;另外,设计单位应考虑出具工程上几个过渡过程的临时接线方案或图纸,站内运行设备如断路器、主变、开关柜等设备的变动部分施工图纸应准确、详细。施工图纸中不满足反措规定、运行要求或图纸差错等,及时反馈联系单,而不是事后补漏,任何施工人员接手工程都能有所依据。
② 施工协调会途径。
施工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图纸审查会、施工方案讨论会、启动协调会等进行反映。施工图审查阶段,要重点控制工程的过渡过程,特别是涉及的新老母差过渡配合、保护联跳回路、小母线及公用回路,同时也要为下阶段的施工安全和便利充分考虑。在施工方案讨论中,要重点控制施工的流程和主要停电阶段的安全措施,必须详细编制各阶段的施工方案、停电方案和二次专项方案,同时要兼顾可能的一次设备及其他保护设备改造的方案,通过与会专家的“第三只眼”研究分析,使方案优化到位。在各阶段启动协调会上,要重点反馈本阶段进度和遗留问题,同时要明确下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风险,积极争取问题的及时落实和风险的有效规避。
③安全和技术交底途径。
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有必要同时开展,不能撇开技术分析片面讲安全,也不能追求无安全保障下的优化技术,统称为施工交底;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和技术风险预控,各参与部门本着安全施工的一致目标,提出想法和要求,促进施工的安全环境。同时,施工项目组、负责人及参与人员要履行阶段式的重点施工交底,例如临时改动部位、运行带电部位和交底配合部位的工作,确保过程的安全控制。
(2)施工技术标准化的推广
推广标准化作业是近些年生产和基建工作的重点。本处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如何应对现场施工的危险源所指,为今后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借鉴标准,提出技术层面上需要注意和控制的地方。
①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严格编审批关。
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任何一项工作应有相适应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现场与书面不符的情况,虽然不可避免,但必须善于反馈和总结,可以形成有效的技术闭环,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②各电压等级系统接入监控系统工作,应由浅及深,由简单工序到复杂工艺。例如一些自动装置、直流系统、低压系统可先行安排接入,既保证改造的正常连续开展,又能让施工人员和运行人员及时熟悉监控系统,以便集中精力为高压系统接入创造条件。
③小母线电压拆接注意的事项。
常规站小母线布置往往是一排屏位连续布置,给拆除工作影响很大,风险很高,一是在改造方案上进行屏位拆除优化,尽量“同停同拆”,少剪小母线,二是在防范措施上执行到位,如小母线和拆除工器具做外外绝缘包裹等。
三、结束语
目前,通过对实施中的安全性管理、管控,在组织实施上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对今后改造工程的组织落实提供了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414)[S].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技术文件,2010.
[2]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 110(66)kV-220kV)[S].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2009.
[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441)[S].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2010.
关键词:智能化改造、变电站、危险源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安全分析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范围
常规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范围一般包括:一次系统、二次保护系统、交直流系统等的改造,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和互动化,以满足智能电网可靠、灵活、经济的电能流和信息流传送,全面提升变电站信息集成和数字化监控、自愈和快速响应能力。
2.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危险源分析
根据上面提及的变电站改造范围,主要从施工改造的层面出发,来分析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1)施工方案不全面、不具体,泛泛而谈。一份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往往能够使工作事半功倍,是各类参与人员熟悉工程进度、组织,体系、改造思路、安全措施和可行性的窗口,施工方案是否编制到位、层层优化,将直接影响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和人员的责任意识。
(2)缺乏二次专项施工方案,尤其牵扯到具体的二次电缆及端子号。改造工程涉及面广,几乎囊括全站所有一次、二次设备的关联部分,任何接入的电缆和需拆除的电缆应有的放矢,往往出现未考虑到的电缆等临时情况,而打乱既定计划,疲于应付,而致忙中出错。
(3)施工图纸的影响。对于改造工程,无一例差错的施工图纸,几乎不可能,目前接触到的事实也是如此,涉及各级最新反措规定、运行要求、设计原理等,也是经常有变更的。如果现场施工人员忽视了或者不清楚这些要求,有可能造成返工、重复停电,严重的将直接影响电网运行。
(4)一次设备改造伴随的风险。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变电站,往往都是80年~90年代投入运行的,一次设备的运行年限和输电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局限,基本上也到了大刀阔斧改造的时候,同时,智能化系统对一次设备也有一些自动化、远方遥控、顺控等要求,因此往往在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一次设备改造也同步进行。这不仅给施工方案的编排带来更大的难题,并且在施工交界面和工种配合上,带来新的安全风险。
(5)新屏位不足,拆除旧屏的风险。以前的常规变电站一般仅设置一个保护室,空间较少,屏面基本上满足了当时的设计需求,但对于智能化改造,在建网初始阶段,就需要8~10个必需预留的空屏位,因此不得不采取预留屏位的老旧设备先期改造的措施,整个改造工期将难以把握,而且衍生出一些临时过渡措施,例如前期如果涉及到拆除信号屏、保护屏、控制屏、公用屏等,对安全运行和受控改造增加了难度。
(6)二次電缆以及小母线的大量拆接工作。二次拆接线不仅是智能化改造最大的工作量,而且是最难受控、不太直观的部位,接入运行设备虽然有图纸,但准备不充分、施工上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问题,运行部位的二次拆除工作就更为棘手,施工图纸上一般不会涉及,尤其是细节,只能靠施工人员利用好几份老图纸,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不同人员随意性很大。
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1.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实施中的风险预控
依照上述智能化改造的重大危险源分析,以确保施工安全为基本前提,现场改造风险的控制类型归结为两大类: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2.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风险控制
近几年流程管理的逐步推进,“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思路已基本深入各级部分,结合目前电力技改工程的项目概念,可以借鉴基建工程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在大型智能化改造工程上探求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项目“责权利”,在组织机构、施工质量和工期管理、预控分析、安全考核等方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作,为管理层、施工层、交界层创造沟通协调的途径,确保各级安全。智能化改造工程上采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就需要摒弃凭“感觉”做事的思维,根据项目组预安排的计划或流程逐步推进,各项计划内任务的编排和实施力求有条不紊,临时性或突发性任务可由项目组分析决定后步调一致的执行,确保各个施工节点的可控、在控和能控,从管理角度上杜绝风险的潜伏。结合智能化改造的几个重大危险源分析,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有效控制风险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要明确一个自始至终组织和参与智能化改造工程的组织机构和安全网络,确保项目经理或主要项目管理人员有多年现场二次安装调试的施工经验;其次需充分落实施工的过程管理,即进行有效的各阶段项目评估,根据外部条件变化,阶段性对施工方案及二次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和重新宣贯;第三需严格执行项目考核机制,奖惩并举,对于各类违章、埋下隐患、忽视危险源的责任人,对于制止违章、积极排除危险源的人员,按项目考核规定及时执行,发现一批通报一批;第四需建立维系安全的动态管理,智能化改造的最大风险在于变化,有现场不可预知的,诸如临时过渡的一些电缆改接、施工图纸未设计内容等,也有人员主观潜伏的,例如凭经验做事、不按标准化作业流程等,应对变化的积极手段就要相应采取动态的安全管理,不提倡“一变应万变”,可定期、可专项、可突击等形式进行监督,排查隐患。
3. 智能化改造施工技术的风险控制
智能化改造全过程管理的规范,对施工过程中技术风险的预控提供后方保障,针对改造中重大危险源的性质,对施工技术上各类风险进行控制的基本手段可归纳为监理施工技术流程化、推广施工技术标准化,具体实施方案归结如下:
(1)施工技术流程化的建立
在智能化改造实施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期、进度控制是先决条件,管理、设计、施工、运行、厂家等部门的多方协调是关键因素,在施工的一定阶段需要对当前进度下人力、物资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促进施工流程,可依赖和丰富几个固有的途径。
① 初步设计审查途径
设计单位应对具体的施工条件如全站停电还是逐个间隔停电要明确,这将直接影响屏位的安排布置,避免在施工阶段时的随意变更;另外,设计单位应考虑出具工程上几个过渡过程的临时接线方案或图纸,站内运行设备如断路器、主变、开关柜等设备的变动部分施工图纸应准确、详细。施工图纸中不满足反措规定、运行要求或图纸差错等,及时反馈联系单,而不是事后补漏,任何施工人员接手工程都能有所依据。
② 施工协调会途径。
施工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施工图纸审查会、施工方案讨论会、启动协调会等进行反映。施工图审查阶段,要重点控制工程的过渡过程,特别是涉及的新老母差过渡配合、保护联跳回路、小母线及公用回路,同时也要为下阶段的施工安全和便利充分考虑。在施工方案讨论中,要重点控制施工的流程和主要停电阶段的安全措施,必须详细编制各阶段的施工方案、停电方案和二次专项方案,同时要兼顾可能的一次设备及其他保护设备改造的方案,通过与会专家的“第三只眼”研究分析,使方案优化到位。在各阶段启动协调会上,要重点反馈本阶段进度和遗留问题,同时要明确下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风险,积极争取问题的及时落实和风险的有效规避。
③安全和技术交底途径。
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有必要同时开展,不能撇开技术分析片面讲安全,也不能追求无安全保障下的优化技术,统称为施工交底;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安全和技术风险预控,各参与部门本着安全施工的一致目标,提出想法和要求,促进施工的安全环境。同时,施工项目组、负责人及参与人员要履行阶段式的重点施工交底,例如临时改动部位、运行带电部位和交底配合部位的工作,确保过程的安全控制。
(2)施工技术标准化的推广
推广标准化作业是近些年生产和基建工作的重点。本处智能化改造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如何应对现场施工的危险源所指,为今后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借鉴标准,提出技术层面上需要注意和控制的地方。
①推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严格编审批关。
涉及智能化改造的任何一项工作应有相适应的工艺要求和工艺流程,现场与书面不符的情况,虽然不可避免,但必须善于反馈和总结,可以形成有效的技术闭环,为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②各电压等级系统接入监控系统工作,应由浅及深,由简单工序到复杂工艺。例如一些自动装置、直流系统、低压系统可先行安排接入,既保证改造的正常连续开展,又能让施工人员和运行人员及时熟悉监控系统,以便集中精力为高压系统接入创造条件。
③小母线电压拆接注意的事项。
常规站小母线布置往往是一排屏位连续布置,给拆除工作影响很大,风险很高,一是在改造方案上进行屏位拆除优化,尽量“同停同拆”,少剪小母线,二是在防范措施上执行到位,如小母线和拆除工器具做外外绝缘包裹等。
三、结束语
目前,通过对实施中的安全性管理、管控,在组织实施上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经验,对今后改造工程的组织落实提供了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规范(Q/GDW Z414)[S].国家电网公司指导性技术文件,2010.
[2] 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Q/GDW393 110(66)kV-220kV)[S].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2009.
[3]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Q/GDW441)[S].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