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是新课程音乐教学中的一个根本原则。之所以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这是音乐课程的本质所决定的。
以音乐为本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努力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工作者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如果冲击了音乐为本的课程理念,就等于削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因此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育人为本
音乐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以乐辅德,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和促进智力的发展。近年来,更多的人意识到,音乐教学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以音乐教学触动情感世界;2)以音乐教学促进德育教育;3)以音乐教学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以乐促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观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1)抓基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2)抓重点,突出“双主体”的学习观;3)抓焦点,突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以乐怡性,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操
音乐教学就是要让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成为陶冶性情的熔炉。
1)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音乐具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把握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3)从情感建立的基础上看,学生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是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充分得到爱,而且也是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家不平凡的奋斗人生、音乐作品的艰辛创作和学生在音乐中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比较,注意磨练学生的意志,树立起将音乐活动坚持到底的信心,鼓励中学生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今后,音乐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将美育纳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的轨道,让中学音乐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并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法,推广国内的先进经验,让音乐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
以音乐为本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努力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工作者热爱、信任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使他们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展现个性,创造潜能,获得音乐美感和享受。如果冲击了音乐为本的课程理念,就等于削弱了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那么,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的音乐课就会被异化为另类课程,失去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意义。因此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课中要体现音乐,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育人为本
音乐教育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以乐辅德,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和促进智力的发展。近年来,更多的人意识到,音乐教学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以音乐教学触动情感世界;2)以音乐教学促进德育教育;3)以音乐教学促进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以乐促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观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1)抓基点,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2)抓重点,突出“双主体”的学习观;3)抓焦点,突出“三个面向”的方针。
以乐怡性,促进学生培养健康的情操
音乐教学就是要让音乐成为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成为陶冶性情的熔炉。
1)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2)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音乐具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把握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3)从情感建立的基础上看,学生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会产生愉快情感,情感消极压抑会造成精神疾病。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是健康情感的重要条件,将爱与合理要求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充分得到爱,而且也是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培养深厚情感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家不平凡的奋斗人生、音乐作品的艰辛创作和学生在音乐中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比较,注意磨练学生的意志,树立起将音乐活动坚持到底的信心,鼓励中学生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今后,音乐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将美育纳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的轨道,让中学音乐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并引进国外的优秀教学法,推广国内的先进经验,让音乐教育出现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丰润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