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见到冬至的面,就摸着春天的大门了,这句话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不知什么是寒冷,什么是孤寂,以至在岁月的长河里依然尚存且永驻心间的是那份父亲赐予我的执着和快乐。
北方,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寒冷,我是适者生存,乐此不疲的。记得那年,几乎也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冷风瑟瑟,仿佛冻得世界都直打寒战,我也一样,也可能因为我天生是辣翅(laci,方言,有坚强之意)的北方丫头,越冷越快乐,越快乐就越感温暖,什么踢毽子、打雪仗、滑爬犁折腾个够。面对猫冬,父亲也曾说过,熬过了冬天就是春天。这不冬至就要到春天的大门口了,说罢咯咯地笑了起来,那笑声怎么也不比外边刮的大烟炮势弱,那劲儿够冲。
我问什么是冬至?父亲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叫“冬节”、“长至节”、“亚岁”。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冬至吃饺子,令我最难忘却的记忆就是这一年冬至……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在村口等他回家。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父亲在离家20多公里的县城执教,每个周末才能回家一次,只要他回来,就给我们带来好多好吃的,什么江米蛋、动物饼干、果丹皮、山楂片……
那年冬至,前一天就听说父亲回来给我们买羊肉、胡萝卜,我们冬至吃饺子,可冬至前一天下午,天下起了小雪,随着天色渐暗,小雪变成中雪,最后转为大雪。大雪停了一夜,次日也就是冬至那天,雪又下起来,我问母亲:“爸下大雪回不来了,我们的饺子是不是吃不上了?”母亲说,你爸会回来的,等雪下得小点了,他肯定会回来……但我想象着那漫长而又滑的雪路,那无论如何也难以前行的路途,心里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接近晌午,邻居家都开始包饺子了,可我们家连一根胡萝卜都没有。忽然,透过雪帘,有个身影渐行渐近,渐渐地,我看到白雪茫茫中一个身影越来越大……老天,多么熟悉的身影啊!是他--我亲爱的父亲。他身披一件半截斗篷,身后背着一个小背篓,正一步一滑地向前走着。我冲过去紧紧拉着父亲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到家,父亲卸下小背篓,取出一点羊肉和八个胡萝卜,还有给我们带回来的作业本,本子已粘上雪花,纸页黏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父亲的衣服、鞋子,全部湿了。这天,寒气逼人,为了家中等着吃饺子过冬至节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怎样踏着雪路,忍着寒冷,走过了20多公里的土路?
那年冬至的饺子是什么味道,我早已经忘了。只是父亲为了让我们在冬至节吃上饺子,穿越风雪,跋涉过20公里的长路赶回家中的那一幕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他给予我的不仅是童年的慈爱、欢乐,而且更是一种品质和性格。
如今谈及此事,我说,当年那么远的路,多么不好走呀。他说,还是那句老话——见到冬至就摸着春天的大门了不是!新年就要来了!生活嘛,就得熬啊!这不我和全家这么多年不也熬过来了吗?正如诗云: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宋·朱淑真《冬至》)
多么简约而又朴实的理儿呀!父亲这么多年真是一路风尘,两肩霜花,从冬走到春,从春走向阳光。
的确,又要快到年关了,此时正是日子难熬之时,更是跨越转折之时。冬至就是春天的大门口,这是爸爸的口头禅,可我一直引为人生座右铭,嚼着咽着穿越了40多个冬至,领略了40多个春天和花开……
冬至是春天的守候;冬至是春天的前哨;冬至是春天的期待和畅想。我想,今年的冬至一样有爸爸的雪花开放。(本文有删减)
北方,我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寒冷,我是适者生存,乐此不疲的。记得那年,几乎也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冷风瑟瑟,仿佛冻得世界都直打寒战,我也一样,也可能因为我天生是辣翅(laci,方言,有坚强之意)的北方丫头,越冷越快乐,越快乐就越感温暖,什么踢毽子、打雪仗、滑爬犁折腾个够。面对猫冬,父亲也曾说过,熬过了冬天就是春天。这不冬至就要到春天的大门口了,说罢咯咯地笑了起来,那笑声怎么也不比外边刮的大烟炮势弱,那劲儿够冲。
我问什么是冬至?父亲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叫“冬节”、“长至节”、“亚岁”。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冬至吃饺子,令我最难忘却的记忆就是这一年冬至……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就是在村口等他回家。那时我还在读小学,父亲在离家20多公里的县城执教,每个周末才能回家一次,只要他回来,就给我们带来好多好吃的,什么江米蛋、动物饼干、果丹皮、山楂片……
那年冬至,前一天就听说父亲回来给我们买羊肉、胡萝卜,我们冬至吃饺子,可冬至前一天下午,天下起了小雪,随着天色渐暗,小雪变成中雪,最后转为大雪。大雪停了一夜,次日也就是冬至那天,雪又下起来,我问母亲:“爸下大雪回不来了,我们的饺子是不是吃不上了?”母亲说,你爸会回来的,等雪下得小点了,他肯定会回来……但我想象着那漫长而又滑的雪路,那无论如何也难以前行的路途,心里充满了无奈和失望……
接近晌午,邻居家都开始包饺子了,可我们家连一根胡萝卜都没有。忽然,透过雪帘,有个身影渐行渐近,渐渐地,我看到白雪茫茫中一个身影越来越大……老天,多么熟悉的身影啊!是他--我亲爱的父亲。他身披一件半截斗篷,身后背着一个小背篓,正一步一滑地向前走着。我冲过去紧紧拉着父亲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回到家,父亲卸下小背篓,取出一点羊肉和八个胡萝卜,还有给我们带回来的作业本,本子已粘上雪花,纸页黏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父亲的衣服、鞋子,全部湿了。这天,寒气逼人,为了家中等着吃饺子过冬至节的孩子,不知道父亲怎样踏着雪路,忍着寒冷,走过了20多公里的土路?
那年冬至的饺子是什么味道,我早已经忘了。只是父亲为了让我们在冬至节吃上饺子,穿越风雪,跋涉过20公里的长路赶回家中的那一幕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他给予我的不仅是童年的慈爱、欢乐,而且更是一种品质和性格。
如今谈及此事,我说,当年那么远的路,多么不好走呀。他说,还是那句老话——见到冬至就摸着春天的大门了不是!新年就要来了!生活嘛,就得熬啊!这不我和全家这么多年不也熬过来了吗?正如诗云: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宋·朱淑真《冬至》)
多么简约而又朴实的理儿呀!父亲这么多年真是一路风尘,两肩霜花,从冬走到春,从春走向阳光。
的确,又要快到年关了,此时正是日子难熬之时,更是跨越转折之时。冬至就是春天的大门口,这是爸爸的口头禅,可我一直引为人生座右铭,嚼着咽着穿越了40多个冬至,领略了40多个春天和花开……
冬至是春天的守候;冬至是春天的前哨;冬至是春天的期待和畅想。我想,今年的冬至一样有爸爸的雪花开放。(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