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j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老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创新。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创新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物理教学
  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有这样的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装水的玻璃槽,水中插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准确,在这样错误的前概念影响下,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这时提现我们将学习“光的折射”现象,为你解开这个谜团。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具有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也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会以自己的认知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过程,就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老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应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如“密度”教学时,就可以指导“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的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个教学难点,本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涂上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的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都能够改变(如分别取几块大小不同的铁、铝等固体,几杯体积不同的水、酒精等液体),分别测出每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开展全班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对于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景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索,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将会产
  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展示物理的学科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
  1.展示物理学的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熱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提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联系又洽洽展现出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匀变速直线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应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以及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只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美的感受而产生的愉悦程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其他文献
<正> 我们南阳防爆电机厂是国家机械电子行业的一个大型骨干企业,是为煤炭、石油、化工、国防等行业提供防爆动力设备的专业主导厂家。我厂现有3400名职工,生产40个系列产品
斯钙素(stanniocalcin, STC)是一类首先在硬骨鱼类发现的糖蛋白激素,其生理作用在于调节钙磷稳态.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组织中也发现存在有STC,并且以旁分泌方式参与机体的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现半胱氨酸代谢生成气体分子硫化氢(H2S),对神经系统特别是海马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可以调节消化道和血管平滑肌的张力,而其作用特点有别于另外两种气体信号
英语歌曲教学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式。英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应结合实际,有选择地使用。教师要变“学”教材向“用”教
勃起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在近十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氧化氮-cGMP(NO-cGMP)通路的发现使得阴茎平滑肌松弛的机制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合酶(NOS)、磷酸二酯酶(PDEs)的研究为勃
<正> 铸造工作者常籍助于装在冲天炉烟囱顶部的除尘装置来净化烟气,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常用干式除尘的炉顶帽装置进行除尘,但高温烟气所携带的热能是无法回收利用的,同时炉
免疫反应是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在免疫反应的分子调控中有两个重要的调节子:核因子-κB(NF-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NF-κB是免疫反应的激活子,而GR是免疫反应的抑制子,两
摘要: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还可以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结合化学教学实际,在教学关键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提问。  关键词:信心 思维 讨论    化学教学中学生善于提问是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表现,是化学教学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树立一种全新的化学“提问观”,即化学教学中不仅有教师向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向教师的
摘要: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效率低的原因,虽可能存在诸多因素,但主要是缺乏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上,智力因素尤为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忽视。在课堂上发掘情感因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只要结合课程资源进行情感教育,在课堂语言中引入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能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魅力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效应 从课程资源中发掘情感 在课堂语言中的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
<正> 杂交油菜“秦油二号”也和其他作物一样,加强越冬苗期的田间管理,争取年前棵大、苗壮是夺取油菜丰收的基础。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针对“秦油二号”的特性和各地不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