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到过北京的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首都人民的热情、皇家园林的气派,还有散落在街头巷尾、多得数不清的报刊亭。它们犹如一扇扇窗口,让里面的人得以获取信息,让外面的人感受文化气息。
可如今这些文化窗口正被蒙上一层阴霾。据媒体报道,北京朝阳区70多处报刊亭一夜之间被拆。尽管相关方面澄清是“移改”而非“强拆”,是为了“环境整治”、“规范经营”;可联想到前些年武汉城区报刊亭在“市容整治”中被拆除,郑州市400多个报刊亭在“退路进店”中消失,又不禁为朝阳区那些报刊亭的“命运”担忧。而就在不久前的“全民读书月”上,一些地方还在为市民读书看报越来越少而忧心忡忡。
我们常常说要赓续传统、弘扬文化,可有时一些事情做起来却缺乏敬意与温情。不妨看看,有多少彰显城市特色的古街老巷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建设中毁于一旦,又有多少充满文化记忆的文物古迹在保护开发的旗号下不知所终。能经得住风吹雨打,却扛不过“市容整治”;能烙进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记忆,却难以走进城市管理者的“宏伟蓝图”。声称赓续传统、传承文明却毁了文物、丢了文化,就像“文明城市”却没有文化的栖身之所,文化产业只剩下资本的独自狂欢,这与其说是尴尬,倒不如说是悲哀。念及至此,心中泛出几分苦涩: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的命运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书报亭?
我们常常对国外城市文化各具特点羡慕不已,却对自己的特色文化不屑一顾。要论现代化、“摩登”程度,国外的一些大都市绝对不比我们差,可它们为什么还能凸显文化个性?就拿报刊亭来说,像巴黎、罗马这些城市,不但想方设法让它们存活下来,而且有意识地将它们打造成城市的窗口、象征,因为它们承载了文化基因、传递文化信息、彰显文化特色。反观我们,一些城市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去摧残和破坏。
文化是强大的,她饱经沧桑甚至战火洗礼,却能历久弥新、烛照未来。文化也是脆弱的,她经不起随意折腾、亵渎、践踏,因而需要精心呵护、照料、培育。当“文化窗口”遭遇“市容整治”,并非只有拆除一途——2010年,南京玄武区拆除报刊亭遭到市民反对,最终作罢。有些事并非做不到,关键在于城市管理者有没有对文化的基本感知、对文化的由衷敬畏,能不能抑制疯狂逐利的躁动、改变只顾眼前的恶习,愿不愿意多为都市保留一道文化风景线、为文化窗口的重新归来留存一线生机。
如果说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那么如何对待报刊亭就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城市及其管理者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
可如今这些文化窗口正被蒙上一层阴霾。据媒体报道,北京朝阳区70多处报刊亭一夜之间被拆。尽管相关方面澄清是“移改”而非“强拆”,是为了“环境整治”、“规范经营”;可联想到前些年武汉城区报刊亭在“市容整治”中被拆除,郑州市400多个报刊亭在“退路进店”中消失,又不禁为朝阳区那些报刊亭的“命运”担忧。而就在不久前的“全民读书月”上,一些地方还在为市民读书看报越来越少而忧心忡忡。
我们常常说要赓续传统、弘扬文化,可有时一些事情做起来却缺乏敬意与温情。不妨看看,有多少彰显城市特色的古街老巷在高歌猛进的城市建设中毁于一旦,又有多少充满文化记忆的文物古迹在保护开发的旗号下不知所终。能经得住风吹雨打,却扛不过“市容整治”;能烙进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记忆,却难以走进城市管理者的“宏伟蓝图”。声称赓续传统、传承文明却毁了文物、丢了文化,就像“文明城市”却没有文化的栖身之所,文化产业只剩下资本的独自狂欢,这与其说是尴尬,倒不如说是悲哀。念及至此,心中泛出几分苦涩:历史古迹、人文景观的命运尚且如此,何况那些书报亭?
我们常常对国外城市文化各具特点羡慕不已,却对自己的特色文化不屑一顾。要论现代化、“摩登”程度,国外的一些大都市绝对不比我们差,可它们为什么还能凸显文化个性?就拿报刊亭来说,像巴黎、罗马这些城市,不但想方设法让它们存活下来,而且有意识地将它们打造成城市的窗口、象征,因为它们承载了文化基因、传递文化信息、彰显文化特色。反观我们,一些城市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去摧残和破坏。
文化是强大的,她饱经沧桑甚至战火洗礼,却能历久弥新、烛照未来。文化也是脆弱的,她经不起随意折腾、亵渎、践踏,因而需要精心呵护、照料、培育。当“文化窗口”遭遇“市容整治”,并非只有拆除一途——2010年,南京玄武区拆除报刊亭遭到市民反对,最终作罢。有些事并非做不到,关键在于城市管理者有没有对文化的基本感知、对文化的由衷敬畏,能不能抑制疯狂逐利的躁动、改变只顾眼前的恶习,愿不愿意多为都市保留一道文化风景线、为文化窗口的重新归来留存一线生机。
如果说报刊亭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缩影,那么如何对待报刊亭就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城市及其管理者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