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档案:
王秉亭,山东荣成人,生于1931年3月,2017年3月13日去世。中国共产党党员。1960年于郑州大学毕业后,在《河南日报》编辑岗位上从事党报群众工作40多年,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共计10多万字,著有《党报群众工作40年》和《送您一把爱神的金钥匙》等书,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论坛及研讨会。
今年年初,我去外地出差途中,接到王秉亭夫人李爱莲打来的电话,她沉痛地告诉我,恩师王秉亭先生因脑溢血医治无效于3月13日去世,享年86岁。噩耗传来,我泪眼蒙眬,回想起与恩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1986年10月中旬,王秉亭带我到河南省新安县参加报刊发行工作会。头天夜里,我俩加班加点,自费翻印数百份《提倡村党支部订阅<人民日报>》等文章。王秉亭不顾山高路远,翻山越岭带着我徒步80多公里,将这些文章发给部分乡村党支部。他同村支书说:“《人民日报》等党报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致富十分必要。希望你们紧缩开支,订一份党报。”
在王秉亭的鼓勵下,新安县曹村乡5个村党支部,尽管经费紧张,还是订阅了《人民日报》等党报。曹村乡前河大队村民苏守正一人订阅17种报刊,从报刊中获得致富信息种植中药材,每年收入达七八千元,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改善。
1995年10月,当时已退休的王秉亭,仍拿出388元钱,为曹村乡贫困的黄岭村、大扒村、小沟村、前河村订阅《人民日报》等党报和《农村·农业·农民》杂志。
今年3月,王秉亭突发脑梗塞,躺在病床上还不时询问其夫人:“抗日英雄赵耕郊赔偿问题彻底解决了没有?贫困户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没有?”
乐善好施不求回报
1986年7月21日,河南省商城县汪桥乡东庙村的李福琴向《河南日报》编辑部发出求救信:“我去年高中毕业,因患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伤口痛如刀割,家里实在是没钱给我治病了。我太难受了,能帮帮我吗?”王秉亭看完信后,决定帮助这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姑娘。王秉亭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他仍带头捐出30元钱。特别嘱咐我写信鼓励李福琴:“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热爱人生”。王秉亭奔走相告,众人纷纷慷慨解囊。面对一封封安慰信,一张张汇款单,李福琴康复后不知说什么好,流下一串串感动的热泪……
1988年春节,王秉亭收到河南省鹤壁市汤河街贫困户杨继红的来信,反映家庭生活困难,度日如年,全家人在春节期间抱头痛哭。王秉亭立即从工资中拿出100元寄去,并写信表达深深的关怀之情。为了解决杨继红一家人的困难生活,王秉亭给鹤壁市委写信,请他们妥善解决。
1991年5月19日,全国首次助残日前夕,王秉亭把儿女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助残扶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都拿出来点儿钱,支持残疾人事业!我过生日的时候,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生日礼物;等我死了以后,不要给我买花圈,先提前预付这些钱。”王秉亭把全家人的积蓄和自己的稿费共计500多元,全部捐给了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得知河南省渑池县老中医周国桢生活上有困难,王秉亭多次给渑池县卫生局写信;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残疾女青年权菊先对生活丧失信心,王秉亭给她寄去了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的《死神的克星》,权菊先自此开始创作;为了资助河南省偃师县残疾青年张荣枝,王秉亭带病四处奔波筹款;王秉亭了解到老山前线战士生活单调,自费为老山前线战士买图书、订报刊,并持续不断地寄给老山前线战士……
排忧解难勇当先
年近花甲的赵克让,1949年参加工作后,历任小学校长、嵩县《生产建设报》编辑等职。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右派问题虽然得到纠正,但没有恢复工作。7年间,前后上访550多次,行程2.8万公里。赵克让抱着一线希望,卖掉几斤鸡蛋做路费,从河南省嵩县直奔郑州找王秉亭。看到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听着赵克让声泪俱下的倾诉,王秉亭奋笔疾书向《人民日报》反映赵克让的问题,被《群众来信》摘编刊登。此事引起了河南省委领导的关注,1984年11月,赵克让的问题终于彻底得到解决。
豫西山区渑池县青年陈定学,学生时代曾被打成“小反革命”蒙冤受屈1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经写信上访多次,最后都不了了之。1979年8月,王秉亭收到陈定学来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充满温暖的回信。陈定学的来信在《河南日报》编发了内参,《中国青年报》也编发了内参,内参转给河南省委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79年10月,陈定学持续了14年之久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
桃李不言自成蹊
1981年秋天,驻河南某部战士蔡诗华,看到连队附近有一条90度弯道的公路,短期内造成6起人身伤亡事故,蔡诗华写信提出改建道路的建议投寄《河南日报》,王秉亭编发后,被报社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从此,蔡诗华爱上了写作,王秉亭一直关心蔡诗华的成长,给蔡诗华写了100多封信,寄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材料和书籍。
河南省固始县三尖河乡青年农民赵国发热爱学习,勤奋向上,想参加《人民日报》新闻写作学习班,因家庭困难没钱交学费,王秉亭立即与夫人商量支持赵国发学习。王秉亭全家4口人,儿女都在读书,老两口工资加起来不到100元,靠省吃俭用挤出60多元帮助赵国发。最终,赵国发走上了新闻岗位,成为一名记者。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不间断。王秉亭凭着一副热心肠,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但凡遇到贫困户有了困难,宁肯自己节衣缩食,过着艰苦的生活,也要慷慨解囊给予资助。王秉亭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广大读者的心,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和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普通共产党员的精彩篇章。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对外开放服务办公室)
王秉亭,山东荣成人,生于1931年3月,2017年3月13日去世。中国共产党党员。1960年于郑州大学毕业后,在《河南日报》编辑岗位上从事党报群众工作40多年,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共计10多万字,著有《党报群众工作40年》和《送您一把爱神的金钥匙》等书,多次出席全国性学术论坛及研讨会。
今年年初,我去外地出差途中,接到王秉亭夫人李爱莲打来的电话,她沉痛地告诉我,恩师王秉亭先生因脑溢血医治无效于3月13日去世,享年86岁。噩耗传来,我泪眼蒙眬,回想起与恩师相处的点点滴滴,他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1986年10月中旬,王秉亭带我到河南省新安县参加报刊发行工作会。头天夜里,我俩加班加点,自费翻印数百份《提倡村党支部订阅<人民日报>》等文章。王秉亭不顾山高路远,翻山越岭带着我徒步80多公里,将这些文章发给部分乡村党支部。他同村支书说:“《人民日报》等党报对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引导农民致富十分必要。希望你们紧缩开支,订一份党报。”
在王秉亭的鼓勵下,新安县曹村乡5个村党支部,尽管经费紧张,还是订阅了《人民日报》等党报。曹村乡前河大队村民苏守正一人订阅17种报刊,从报刊中获得致富信息种植中药材,每年收入达七八千元,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改善。
1995年10月,当时已退休的王秉亭,仍拿出388元钱,为曹村乡贫困的黄岭村、大扒村、小沟村、前河村订阅《人民日报》等党报和《农村·农业·农民》杂志。
今年3月,王秉亭突发脑梗塞,躺在病床上还不时询问其夫人:“抗日英雄赵耕郊赔偿问题彻底解决了没有?贫困户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没有?”
乐善好施不求回报
1986年7月21日,河南省商城县汪桥乡东庙村的李福琴向《河南日报》编辑部发出求救信:“我去年高中毕业,因患阑尾炎手术后伤口感染,伤口痛如刀割,家里实在是没钱给我治病了。我太难受了,能帮帮我吗?”王秉亭看完信后,决定帮助这个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姑娘。王秉亭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他仍带头捐出30元钱。特别嘱咐我写信鼓励李福琴:“树立信心,战胜疾病,热爱人生”。王秉亭奔走相告,众人纷纷慷慨解囊。面对一封封安慰信,一张张汇款单,李福琴康复后不知说什么好,流下一串串感动的热泪……
1988年春节,王秉亭收到河南省鹤壁市汤河街贫困户杨继红的来信,反映家庭生活困难,度日如年,全家人在春节期间抱头痛哭。王秉亭立即从工资中拿出100元寄去,并写信表达深深的关怀之情。为了解决杨继红一家人的困难生活,王秉亭给鹤壁市委写信,请他们妥善解决。
1991年5月19日,全国首次助残日前夕,王秉亭把儿女们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助残扶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都拿出来点儿钱,支持残疾人事业!我过生日的时候,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生日礼物;等我死了以后,不要给我买花圈,先提前预付这些钱。”王秉亭把全家人的积蓄和自己的稿费共计500多元,全部捐给了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得知河南省渑池县老中医周国桢生活上有困难,王秉亭多次给渑池县卫生局写信;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残疾女青年权菊先对生活丧失信心,王秉亭给她寄去了残疾作家史铁生写的《死神的克星》,权菊先自此开始创作;为了资助河南省偃师县残疾青年张荣枝,王秉亭带病四处奔波筹款;王秉亭了解到老山前线战士生活单调,自费为老山前线战士买图书、订报刊,并持续不断地寄给老山前线战士……
排忧解难勇当先
年近花甲的赵克让,1949年参加工作后,历任小学校长、嵩县《生产建设报》编辑等职。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右派问题虽然得到纠正,但没有恢复工作。7年间,前后上访550多次,行程2.8万公里。赵克让抱着一线希望,卖掉几斤鸡蛋做路费,从河南省嵩县直奔郑州找王秉亭。看到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听着赵克让声泪俱下的倾诉,王秉亭奋笔疾书向《人民日报》反映赵克让的问题,被《群众来信》摘编刊登。此事引起了河南省委领导的关注,1984年11月,赵克让的问题终于彻底得到解决。
豫西山区渑池县青年陈定学,学生时代曾被打成“小反革命”蒙冤受屈1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曾经写信上访多次,最后都不了了之。1979年8月,王秉亭收到陈定学来信后,立即写了一封充满温暖的回信。陈定学的来信在《河南日报》编发了内参,《中国青年报》也编发了内参,内参转给河南省委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1979年10月,陈定学持续了14年之久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
桃李不言自成蹊
1981年秋天,驻河南某部战士蔡诗华,看到连队附近有一条90度弯道的公路,短期内造成6起人身伤亡事故,蔡诗华写信提出改建道路的建议投寄《河南日报》,王秉亭编发后,被报社评为当年“好新闻”一等奖。从此,蔡诗华爱上了写作,王秉亭一直关心蔡诗华的成长,给蔡诗华写了100多封信,寄了一次又一次学习材料和书籍。
河南省固始县三尖河乡青年农民赵国发热爱学习,勤奋向上,想参加《人民日报》新闻写作学习班,因家庭困难没钱交学费,王秉亭立即与夫人商量支持赵国发学习。王秉亭全家4口人,儿女都在读书,老两口工资加起来不到100元,靠省吃俭用挤出60多元帮助赵国发。最终,赵国发走上了新闻岗位,成为一名记者。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不间断。王秉亭凭着一副热心肠,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但凡遇到贫困户有了困难,宁肯自己节衣缩食,过着艰苦的生活,也要慷慨解囊给予资助。王秉亭像一束阳光,温暖着广大读者的心,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和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普通共产党员的精彩篇章。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对外开放服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