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姐》取材于长篇小说《红岩》,是广受全国人民喜爱的舞台经典剧目,从1960年代初创演以来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历经4次排练演出,曾产生过四代江姐,在全国影响深远,久演不衰。2007年,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第5次复排歌剧《江姐》。
空政文工团当家花旦、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告诉记者,虽然该剧问世近半个世纪来,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每次复排,都是盛况空前,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江姐》一直没有机会回到故事发生地重庆演出过。
“《江姐》故事发生地在重庆红岩,《红梅赞》中脍炙人口的歌词,激荡人心的旋律,在重庆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剧中女主角江姐更是重庆人的骄傲和自豪。9月初《江姐》来到重庆,也算是回家吧!”这次《江姐》在重庆一演就是5场。
因“江姐”成为最年轻的女代表
“以前只知道江姐是一个英雄人物,接到演江姐的任务后,我开始真正全面了解江姐这个人物,并逐步走进了江姐的内心世界。”
为了熟悉江姐,在演出前她看了许多关于江姐以及那个时代的书,并且实地去江姐被关押的渣滓洞体验生活。
“最令我感动的是听渣滓洞纪念馆的老馆长讲,江姐的丈夫被害后,江姐逢人便讲她跟丈夫的往日恩情。所以我体会到,江姐对党的坚贞是与她对丈夫的爱分不开的,江姐首先是个女人、妻子、母亲,其次才是党员、战士。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英雄。我下定决心,一定用心去感悟烈士们的崇高,演好江姐,完成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和超越,让红梅赞再次唱响神州大地。”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国家大剧院落成后正式上演的第一个剧目。由“第五代江姐”王莉主演的新版《江姐》于2008年2月28日开始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公演。
“原来江姐的形象塑造可能都是给人特别铮铮铁骨,女强人的感觉,我看了很多之前的影像资料,发现前辈们在演唱《红梅赞》时都有几分义正辞严的味道,而我的理解是,这首歌其实也是丈夫写给妻子的一首情歌,演唱时应该有抒情成分。”
王莉是南方人,身上有南方女孩的娇柔乖巧,之前演唱抒情歌曲比较多,声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且柔中带刚。她演唱的《红梅赞》委婉动听,同时也不失一腔革命激情。由于她美声加通俗的唱法令人耳目一新,嗓音更是空灵得让人无法复制,更是获得了“中国的莎拉·布莱曼”的赞誉。
王莉也因此“一战成名”,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最年轻的代表。
青春版《江姐》很时尚
五代江姐中,王莉首次用美声表演,同时服装造型更趋年轻化、时尚化,再配以多媒体的舞美灯光,这个版本又被称做青春版《江姐》。
配器上,《江姐》不像以前那样“要不就是纯管弦乐,要不就是民乐”,而是摸索中西结合的最和谐效果。服饰也重新设计,服装的样式变得更富于女人味,江姐的围巾也由布的换成了纱的,“可以表现出人物轻盈的美感”。
为了让新版《江姐》更接近年轻观众,剧中的演员除了甫志高一个人外,其余的演员甚至包括群众演员都是清一色的“80后”。
“我们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走进剧院来欣赏江姐。”改版之初,大家都担心在演出时出现中途离场的尴尬场面,结果几十场下来,不管是年长的和年少的,从来没有出现中途离场的状况。有个观众甚至从上海过来连看了多场,观众对这个青春时尚版《江姐》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奖。
“我希望‘80后’的一代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歌剧的精髓,”王莉说,年轻的一代应该重温这段历史。
从江姐原型找到自信
生活中的王莉,一身蓝军装,一张娃娃脸,就是乖乖女一个。如果不是站在舞台,观众很难将她与“江姐”的高大英雄形象联系起来。
“用他们的话说,一个最不像江姐的演了江姐。当总导演、空政文工团团长杨月林告诉我将成为江姐的A角(第一女主角)人选时,我自己都不太相信,因为我觉得我长得挺像一个卡通木偶,怎么看都不像江姐。”
喜欢王菲、和江姐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的王莉毫不掩饰自己当时的忧虑,“我是三个江姐中最没有信心的一个,觉得压力太大,喘不过气了,好几次都想过放弃。”
“其实看了江姐的照片后,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信。舞台上的江姐英雄形象被格式化、程序化了,浓眉大眼,高挑干练,其实江姐本来也不高,身材比我还矮,但脸型和我比较像。”
为了把自己的舞台形象塑造得高挑点,王莉开始穿高跟鞋,再加上头发,最后站在舞台上的她由1.64米变成了1.72米。过重的心理压力和高强度的练习让王莉一下子瘦了15斤。当她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观众十分满意王莉的造型,“她扮演的江姐活脫脱就是一个青春美丽、能为信仰抛洒热血的知识女青年了”。
“江姐的举手投足要求稳重、大气。比如对江姐整理头发的习惯动作的处理,既需要继承观众的老印象,又需要创新。”对此,王莉想出来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把当时江姐的信仰化为我的信仰。如果我自己都觉得这个动作很假,我就没有办法让别人也去相信。我觉得江姐整理头发的习惯动作是气质的表现,不是大义凛然的感觉,所以我把这个动作生活化了。”
最令王莉难忘的一个时刻是,2008年1月24日“红梅迎春——五代江姐共聚首”新春联谊会上,她和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五个时代扮演江姐的演员郑惠荣、孙少兰、万山红、铁金第一次相聚在一起,此外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扮演者于蓝也来到现场,当6位“江姐”第一次共同唱起《红梅赞》时,那跨越时空的歌声,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王莉将《江姐》看成艺术事业的一个高峰,除此之外,王莉最大的梦想是演绎一种融合美声与通俗的中国式时尚美声。“我不认同时尚美声就是‘中国的莎拉·布莱曼’,因为语言不同,发声方法不同,我要做的是中国式美声。”
空政文工团当家花旦、第五代江姐扮演者王莉告诉记者,虽然该剧问世近半个世纪来,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每次复排,都是盛况空前,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江姐》一直没有机会回到故事发生地重庆演出过。
“《江姐》故事发生地在重庆红岩,《红梅赞》中脍炙人口的歌词,激荡人心的旋律,在重庆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剧中女主角江姐更是重庆人的骄傲和自豪。9月初《江姐》来到重庆,也算是回家吧!”这次《江姐》在重庆一演就是5场。
因“江姐”成为最年轻的女代表
“以前只知道江姐是一个英雄人物,接到演江姐的任务后,我开始真正全面了解江姐这个人物,并逐步走进了江姐的内心世界。”
为了熟悉江姐,在演出前她看了许多关于江姐以及那个时代的书,并且实地去江姐被关押的渣滓洞体验生活。
“最令我感动的是听渣滓洞纪念馆的老馆长讲,江姐的丈夫被害后,江姐逢人便讲她跟丈夫的往日恩情。所以我体会到,江姐对党的坚贞是与她对丈夫的爱分不开的,江姐首先是个女人、妻子、母亲,其次才是党员、战士。她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英雄。我下定决心,一定用心去感悟烈士们的崇高,演好江姐,完成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和超越,让红梅赞再次唱响神州大地。”
大型民族歌剧《江姐》是国家大剧院落成后正式上演的第一个剧目。由“第五代江姐”王莉主演的新版《江姐》于2008年2月28日开始在国家大剧院正式公演。
“原来江姐的形象塑造可能都是给人特别铮铮铁骨,女强人的感觉,我看了很多之前的影像资料,发现前辈们在演唱《红梅赞》时都有几分义正辞严的味道,而我的理解是,这首歌其实也是丈夫写给妻子的一首情歌,演唱时应该有抒情成分。”
王莉是南方人,身上有南方女孩的娇柔乖巧,之前演唱抒情歌曲比较多,声音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且柔中带刚。她演唱的《红梅赞》委婉动听,同时也不失一腔革命激情。由于她美声加通俗的唱法令人耳目一新,嗓音更是空灵得让人无法复制,更是获得了“中国的莎拉·布莱曼”的赞誉。
王莉也因此“一战成名”,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最年轻的代表。
青春版《江姐》很时尚
五代江姐中,王莉首次用美声表演,同时服装造型更趋年轻化、时尚化,再配以多媒体的舞美灯光,这个版本又被称做青春版《江姐》。
配器上,《江姐》不像以前那样“要不就是纯管弦乐,要不就是民乐”,而是摸索中西结合的最和谐效果。服饰也重新设计,服装的样式变得更富于女人味,江姐的围巾也由布的换成了纱的,“可以表现出人物轻盈的美感”。
为了让新版《江姐》更接近年轻观众,剧中的演员除了甫志高一个人外,其余的演员甚至包括群众演员都是清一色的“80后”。
“我们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也走进剧院来欣赏江姐。”改版之初,大家都担心在演出时出现中途离场的尴尬场面,结果几十场下来,不管是年长的和年少的,从来没有出现中途离场的状况。有个观众甚至从上海过来连看了多场,观众对这个青春时尚版《江姐》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奖。
“我希望‘80后’的一代能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歌剧的精髓,”王莉说,年轻的一代应该重温这段历史。
从江姐原型找到自信
生活中的王莉,一身蓝军装,一张娃娃脸,就是乖乖女一个。如果不是站在舞台,观众很难将她与“江姐”的高大英雄形象联系起来。
“用他们的话说,一个最不像江姐的演了江姐。当总导演、空政文工团团长杨月林告诉我将成为江姐的A角(第一女主角)人选时,我自己都不太相信,因为我觉得我长得挺像一个卡通木偶,怎么看都不像江姐。”
喜欢王菲、和江姐生活的时代相去甚远的王莉毫不掩饰自己当时的忧虑,“我是三个江姐中最没有信心的一个,觉得压力太大,喘不过气了,好几次都想过放弃。”
“其实看了江姐的照片后,我一下子就找到了自信。舞台上的江姐英雄形象被格式化、程序化了,浓眉大眼,高挑干练,其实江姐本来也不高,身材比我还矮,但脸型和我比较像。”
为了把自己的舞台形象塑造得高挑点,王莉开始穿高跟鞋,再加上头发,最后站在舞台上的她由1.64米变成了1.72米。过重的心理压力和高强度的练习让王莉一下子瘦了15斤。当她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时,观众十分满意王莉的造型,“她扮演的江姐活脫脱就是一个青春美丽、能为信仰抛洒热血的知识女青年了”。
“江姐的举手投足要求稳重、大气。比如对江姐整理头发的习惯动作的处理,既需要继承观众的老印象,又需要创新。”对此,王莉想出来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把当时江姐的信仰化为我的信仰。如果我自己都觉得这个动作很假,我就没有办法让别人也去相信。我觉得江姐整理头发的习惯动作是气质的表现,不是大义凛然的感觉,所以我把这个动作生活化了。”
最令王莉难忘的一个时刻是,2008年1月24日“红梅迎春——五代江姐共聚首”新春联谊会上,她和上世纪60年代至今五个时代扮演江姐的演员郑惠荣、孙少兰、万山红、铁金第一次相聚在一起,此外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烈火中永生》里的江姐扮演者于蓝也来到现场,当6位“江姐”第一次共同唱起《红梅赞》时,那跨越时空的歌声,感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王莉将《江姐》看成艺术事业的一个高峰,除此之外,王莉最大的梦想是演绎一种融合美声与通俗的中国式时尚美声。“我不认同时尚美声就是‘中国的莎拉·布莱曼’,因为语言不同,发声方法不同,我要做的是中国式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