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针对初中生写作的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一些建议,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作文 探索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写照。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不断地求索,并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盼能起到引玉之效。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的人写作文,信手拈来,佳词妙句、名人轶事犹如潺潺流水用之不竭,究其原因正是材料储备十分丰沛,而与之相反的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正是积累匮乏造成的。
1.1 勤于摘录记忆,增加知识储备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些极为精彩的句子、段落,或是触动了情思,或是产生了共鸣,若能将其摘录下来,无疑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种摘记,可允许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如读书笔记、剪报、妙语连珠、成长印记等。对于这些摘录,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或成果展示,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1.2 博览群书,吸收养分
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往往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这就是说,读书既可丰富思想,也可汲取素材,拓展视野。教学实践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推荐的课外书目,而且凡是对学生身心有益的小说、报刊、杂志等,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们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启一扇扇阅读的窗口,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书中的思想、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高人文素养,逐步丰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巧妙的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的重要原则。而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可命为《亲情的故事》《童年的梦》《我上中学了》等;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小大人"的派头,可命这样的题目:《奇遇》《我入团了》《我尝到了苦头》等;初三阶段学生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也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如《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心近了》《成功很难吗》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布置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这样的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的乐趣,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同时,教师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样化,使命题努力做到新、奇、活、趣,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导向性,如写《我的妈妈》不如改成《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妈妈,您了解我吗》,还有《假如我有》《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文题拟得好,学生一见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三、探寻和采用多向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是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两方面。思想评价着眼于观点、主题的评价,写作特点、文体结构、布局等技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着重于写作的生成后果或写作后的讲评,忽略了学生写作前后的思维、情绪、情感的评价,课程改了,但写作标准、评分标准没有多大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情感经历呈现丰富多变性,传统的评价机制却相对滞后、单一、操作性不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写作实践中努力探求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标准,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作文,以推动作文教学的改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尽最大可能寻求多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编印优秀习作、开办习作展、参加各类作文比赛、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报道等;并给学生一定形式的肯定、表扬、奖励,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并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思想上的有力保证。
四、运用多种形式,强化作文训练
"熟能生巧",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但学生本已害怕写作文,如果教师还不定期就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那只会"雪上加霜",欲速则不达。所以,笔者采取了扩写、仿写、续写等形式多样的片段练习来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笔者要求学生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展开想象,作8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学习《春》时,笔者要求学生仿照"春草图"或"春花图"描写一幅秋景图。分析试卷时,笔者让学生仿写排比句: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习《羚羊木雕》时,笔者要求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当万芳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时,她此时想了些什么?这些句、段的写作练习看似有些难度,但只要学生充分运用好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就能交上满意的答卷。譬如:仿写"秋景图",学生们想到了我们曾在一篇课外文章中摘录的素材"秋天,橘子红了""秋天,枫叶红了""秋天一到,候鸟又来了""入秋了,八月桂花香了"明确了秋天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物,那么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于是,有的学生写起了桂花,说:"微风吹过,那一串串小黄花都绽开了笑脸";有的学生写起了枫叶,曰:"枫叶如丹";有的学生写起了菊花,云:"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像金。"又如,仿写排比句,有的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古诗句写出了:冬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作文 探索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写照。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不断地求索,并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盼能起到引玉之效。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的人写作文,信手拈来,佳词妙句、名人轶事犹如潺潺流水用之不竭,究其原因正是材料储备十分丰沛,而与之相反的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正是积累匮乏造成的。
1.1 勤于摘录记忆,增加知识储备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些极为精彩的句子、段落,或是触动了情思,或是产生了共鸣,若能将其摘录下来,无疑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种摘记,可允许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如读书笔记、剪报、妙语连珠、成长印记等。对于这些摘录,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或成果展示,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1.2 博览群书,吸收养分
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往往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这就是说,读书既可丰富思想,也可汲取素材,拓展视野。教学实践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推荐的课外书目,而且凡是对学生身心有益的小说、报刊、杂志等,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们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启一扇扇阅读的窗口,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书中的思想、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高人文素养,逐步丰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二、巧妙的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的重要原则。而好的作文题目,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初一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青少年的过渡时期,可命为《亲情的故事》《童年的梦》《我上中学了》等;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小大人"的派头,可命这样的题目:《奇遇》《我入团了》《我尝到了苦头》等;初三阶段学生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也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如《带着感动出发》《我们的心近了》《成功很难吗》等。这样的题目,每学期布置一些,学生也喜欢写。因为这样的题目有助于激发中学生创造想象的乐趣,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同时,教师要克服公式化,注意多样化,使命题努力做到新、奇、活、趣,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导向性,如写《我的妈妈》不如改成《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妈妈,您了解我吗》,还有《假如我有》《长大想当》,这样的题目,学生写起来就有时代感。文题拟得好,学生一见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兴趣顿生,跃跃欲试,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三、探寻和采用多向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主要是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两方面。思想评价着眼于观点、主题的评价,写作特点、文体结构、布局等技巧的评价。教师的评价着重于写作的生成后果或写作后的讲评,忽略了学生写作前后的思维、情绪、情感的评价,课程改了,但写作标准、评分标准没有多大变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情感经历呈现丰富多变性,传统的评价机制却相对滞后、单一、操作性不强。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写作实践中努力探求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标准,多角度多方面地评价学生作文,以推动作文教学的改进。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尽最大可能寻求多种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手抄报、编印优秀习作、开办习作展、参加各类作文比赛、参与学校各项活动报道等;并给学生一定形式的肯定、表扬、奖励,让学生建立写作自信心,获得成功感,并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保持高涨的写作热情,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思想上的有力保证。
四、运用多种形式,强化作文训练
"熟能生巧",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但学生本已害怕写作文,如果教师还不定期就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写,那只会"雪上加霜",欲速则不达。所以,笔者采取了扩写、仿写、续写等形式多样的片段练习来强化学生的作文训练。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笔者要求学生就"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展开想象,作80字左右的描写性文字。学习《春》时,笔者要求学生仿照"春草图"或"春花图"描写一幅秋景图。分析试卷时,笔者让学生仿写排比句:春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习《羚羊木雕》时,笔者要求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当万芳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时,她此时想了些什么?这些句、段的写作练习看似有些难度,但只要学生充分运用好自己所积累的素材,就能交上满意的答卷。譬如:仿写"秋景图",学生们想到了我们曾在一篇课外文章中摘录的素材"秋天,橘子红了""秋天,枫叶红了""秋天一到,候鸟又来了""入秋了,八月桂花香了"明确了秋天有哪些有特色的景物,那么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就开阔了。于是,有的学生写起了桂花,说:"微风吹过,那一串串小黄花都绽开了笑脸";有的学生写起了枫叶,曰:"枫叶如丹";有的学生写起了菊花,云:"红的似火,白的如雪,黄的像金。"又如,仿写排比句,有的学生利用自己积累的古诗句写出了:冬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冬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