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价值,为患儿病情改善提供支持。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M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循证X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3个月血糖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3个月,循证X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糖尿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好,利于控制患儿血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儿童糖尿病;循证护理;空腹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内分泌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在小儿群体中发病率明显低于成人,发病后对患儿造成影响较大[1]。儿童糖尿病患者具有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护理难度更大。循证护理干预是一种创新护理干预措施,该护理干预概念同循证医学相同,是指在对儿童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中,需要对当前最佳研究证据进行审慎、准确和明智地应用,以结合临床经验和临床知识,满足患儿需求及愿望,制定符合患儿实际护理需求的护理干预决策过程。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童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选取儿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80例儿童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M组和循证X组,各40例。循证X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9.28±0.48)。常规M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9.42±0.39)。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护理方法
  常规M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并指导患儿家属控制饮食、休息等。循证X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由资深糖尿病护士长(工龄在10年及以上,主任护师)、护士(工龄在3年及以上,主管护师)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结合患儿糖尿病实际情况,查阅儿童糖尿病护理相关文献,制定患儿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护理干预方案包括饮食指导、生活干预、心理干预等,并每周对患儿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根据护理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如发现小儿患者出现哭闹等情况,采用玩具吸引患儿注意力,改善患儿哭闹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护理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观察低血糖等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3个月后,循证X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3个月后,循证X组出现低血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1/40),常规M组出现低血糖6例、其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7.50%(7/40),循证X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M组(P<0.05)。
  3讨论
  儿童糖尿病发病原因同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症状不明显,难以被发现,在治疗中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进展,易引起患儿出现昏迷、脱水、酸中毒等,对患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小儿出现糖尿病后,需要立即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辅助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持续升高。
  循證护理干预是一种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此种护理干预模式以患儿为核心,参考相关文献等制定贴合患儿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计划,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辅助治疗的效果,改善患儿血糖水平。另外,循证护理干预还可以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预防患儿出现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确保患儿安全性。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结合患儿实际情况,给予患儿针对性更强的护理干预,确保护理效果,辅助血糖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循证X组护理3个月血糖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M组(P<0.05)。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在儿童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对于控制患儿血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永秀,陈海燕.个体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4):1754-1759.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临床通常应用高分辨CT检查肺部疾病。此项检查设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够在图像中精准呈现病灶规格、位置等情况。但不容忽视的是,高分辨CT极易引发辐射,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对受试者实施低剂量CT扫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辐射量。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推广价值  1低剂量CT的概述  低剂量CT是为筛查肺癌而专门调整优化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他啶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治疗,观察组应用头孢他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排便频率(1.33±0.23)次/d、腹泻持续时间(5.19±0.18)d、大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3.11±0.43)d均短于对照组(P0.05)。  1.2 方
期刊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以无创、检查便捷、精准度高的优点被应用于多疾病诊疗中。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通过3D成像将患者的血管病灶状况立体、直观、全方位呈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应用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原理是通过向患者静脉注射对比剂,在患者靶血管内的对比剂处于充盈高峰期之时,实施连续性的原始数据容积采集,而后依托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对症治疗)和观察组(n=30,在对照组基礎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6.67%),P<0.05;观察组PaCO2、CRP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  纳入标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正面接生法的助产士职业暴露特点及防护措施。方法 将2020年1~12月助产士16人,参照自设表格分为两组,一组8人。分别采取正面无保护接生法和传统接生法。比较两组助产方法造成的锐器伤次数、两组助产方法造成的皮肤黏膜暴露次数。结果 正面无保护接生组出现锐器伤的概率明显低于传统接生组(2=4.63,<0.05);而出现皮肤黏膜暴露的概率超过传统接生组(2=234.23,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激素治疗急危重症风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风湿病患者64例,采用Excel抽样功能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选择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研究组选择冲击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危重症风湿病患者,冲击量糖皮质激素
期刊
摘要:目的:为芬太尼透皮贴剂应用在临床工作及出现呼吸抑制的急救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几年文献,对芬太尼透皮贴剂的适应症、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相关急救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使用方便、起效快速、镇痛时间长、止痛效果好、较少成瘾,在临床癌痛治疗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但严重不良反应会威胁患者生命,故需对患者进行严格的观察护理及用药指导。  关键词:芬太尼透皮贴剂;适应症;用法;不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及肾功能各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抽查,选择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检测两组血糖、血脂、肾功能的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FPG、Cr、Urea各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NPWT+局部氧疗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9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进行NPWT治疗,研究组进行NPWT治疗+局部氧疗,比较两组创面瘢痕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创面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等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3M液体敷料在预防新生儿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市三甲医院收治的早产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胃管留置成功后,常规用3M胶布固定妥当;观察组胃管留置成功后,在胶布接触的皮肤处涂抹一层2 cm×1 cm的3M液体敷料,再用3M胶布固定妥当。比较两组面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及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4.6
期刊